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記者突發事件應具備的職業素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突發事件的發生有著不可預測性、緊急性與不確定性,會對社會與民眾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對于突發事件的采訪報道會迅速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而電視新聞記者在深入現場進行采訪報道的過程中,往往存在方式不當、報道失真、過于畏懼等問題,導致民眾產生慌亂情緒,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基于此,本文將電視新聞記者對突發事件的報道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對其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展開探討。
關鍵詞:電視新聞記者;突發事件;職業素養
一、前言
所謂突發事件,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且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決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事件。[1]正因為突發事件的緊急性與不確定性,所以其發生很有可能會對民眾與社會帶來極大震撼,會迅速成為全社會的輿論焦點。其中,電視新聞記者通過深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現場采訪與拍攝,以動態的畫面向全社會呈現突發事件的全貌,這是廣播、報紙等其他形式的媒體難以做到的。鑒于此,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在第一時間對突發事件進行真實報道,還需正確引領輿論,避免造成社會恐慌與負面影響,因此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有一定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哪些職業素養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問題。
二、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的報道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能夠看到,雖然目前有許多電視新聞記者能夠做到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去捕捉有效信息,然而很少有記者能夠真正妥當、正確地處理突發事件報道,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處理突發事件的手段不恰當
當前,國內有許多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突發事件時存在手段不恰當的問題,過于重視事件曝光率,而忽略了當事人與社會大眾的感受。比如著名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不治病逝,便有記者喬裝成醫院工作人員混入太平間拍攝的事件。這種處理新聞事件的手段可謂極其不當,雖然能夠提升曝光率,但卻是對死者的不敬,同時也對家屬造成極大傷害。究其原因,在于現在的電視媒體都處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當中,每一家媒體都極為重視第一手資料給自身帶來的關注度,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保持市場競爭力。然而,過于看重曝光率而不顧公信力缺失的影響,僅僅從個人利益去處理突發事件,勢必會導致電視媒體成為眾矢之的。
(二)工作責任感差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有許多電視新聞記者在面對突發事件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問責意識缺乏的問題。在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記者一定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對突發事件進行細致、全方位的報道,以多元化、多層次的視角還原事件本身,讓觀眾能夠全面了解突發事件的全過程,包括事件發生原因、過程以及后續處理情況,滿足社會大眾的知情權。[2]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在許多突發事件報道中,部分記者會極其主觀地對事件展開報道,對于道聽途說的消息未經證實便予以傳播,極有可能完全曲解事件的真實情況。如此一來,新聞的真實性難以保證,甚至還會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三)畏懼心理態度
突發事件不僅有不可預料性,還存在一定的危害性,所以面臨突發事件,許多電視新聞記者會產生恐慌、畏懼的心理,難以自信地報道新聞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便極有可能將帶有主觀色彩的信息傳播出去。此外,由于畏懼心理,部分電視新聞記者并沒有深入突發事件現場,而是將各方消息匯總,便草草撰寫新聞稿,這種過于注重個人利益的做法,實際上是職業素養缺乏的表現,會為記者的形象乃至電視新聞媒體的形象帶來惡劣影響。
(四)缺乏正確的倫理觀
11月15日上午,滁新高速穎上服務區阜陽往合肥方向2公里處發生多點多車追尾。截止到當日16時許,阜陽公安交警方面稱事故已造成18人死亡,21人受傷。這起慘烈的連環車禍新聞的傷亡數據讓人內心沉痛,18條鮮活的生命,就因為突然出現的團霧而喪生于車禍中,又會導致多少家庭陷入巨大的痛苦。作為前去采訪報道事件的新聞工作者,在現場理應感受到比屏幕外更多的因眾多生命無端逝去帶來的悲痛。但是潁上縣廣播電視臺工作人員凌某卻在受損車輛前微笑擺拍,雖然事件后凌某被解聘,頻道負責人李某也被停職檢查,但折射出來的卻是其對生命的漠視,對他人痛苦的漠視,更是對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新聞倫理的褻瀆。記者職業是社會的良心,凌某的舉動令人深感厭惡,更令新聞工作者們蒙羞,也由此反映目前記者行業還需要繼續完善準入制度,并加強常規性的從業職業培訓,使一線記者牢固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三、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分析
通過對目前電視新聞記者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切實提升突發事件的報道效率與質量,應當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一)高度新聞敏感性與快速反應能力
對于每一個人來講,突發事件都是難以預料的,即便是在發生的前一秒,電視新聞記者都是毫無準備的,而當突發事件真正發生之后,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要求便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奔赴事件現場進行新聞采編,所以也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性與快速的反應能力。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要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判斷事件報道的新聞價值,能夠從中找到新聞的切入點,捕捉到有用的信息。這種面對突發事件表現出來的綜合判斷能力,實際上既是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表現,同時也是突發事件新聞報道質量的決定因子。此外,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料性也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制定出新聞采訪報道的相關策略,進而有目的地搜尋突發事件中有價值的材料,為觀眾呈現最為直觀的突發事件報道。
(二)良好的新聞采編能力
同日常工作中的普通新聞相比,突發事件新聞有突發性特征,所以其報道不可能做到事先策劃與準備,對于突發事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新聞采編能力才能夠應對自如。一般來講,一方面需要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客觀,另一方面則是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當前,社會大眾對突發事件保持高度關注,電視新聞記者唯有在第一時間拿到報道資料,才能夠確保電視節目獲得較高收視率。所以在新聞報道的快節奏壓力下,部分記者便會出現主觀臆想與道聽途說的問題,倘若在報道過程中不慎夸大突發事件,則極有可能引發民眾恐慌,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倘若刻意將突發事件的破壞性進行縮小報道,又可能造成社會與政府部門的警覺性不足,造成更大損失。所以,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突發事件時,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基于全局角度對突發事件進行理性的報道,同時將事件中心予以適度調整,探究其深度與廣度。突發事件不可預測且本質敏感,未經過慎重思考的報道極易引發社會不安與消極輿論。所以,電視新聞記者在本著真實客觀的職業操守為社會大眾報道事件真相的同時,還應考慮到新聞報道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基于全局考慮,而非個人意氣用事,引導社會大眾更理性地看待突發事件,正確引導輿論導向。
(三)體現人文關懷理念
突發事件除了有不可預料的特性之外,還存在一定的破壞性與危險,所以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真實客觀的新聞報道時,除了前往現場取得第一手資料之外,在新聞工作過程中還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理念,切不可給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帶來困擾。一般來講,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便會有救援隊與醫護人員前往,事故現場的情況必定十分復雜與混亂,此時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采編工作時切不可打亂現場救援工作的節奏,必要時還需協助救援隊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傷亡與損失。[3]同時,新聞采訪需遵從安全第一、以人文本的原則,對于那些親歷事故,可能遭遇不幸的采訪對象,要避免采訪工作對其造成二次傷害,這一點電視新聞記者要尤為注意,要能夠體恤其悲痛心理。一位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能夠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拿到第一手資料,而且能在新聞工作中充分體現出人文關懷。
四、結語
對于電視媒體而言,對突發事件的報道能夠突顯其公信力,實際上也是對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檢驗。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電視新聞記者要快速反應,憑借自身的新聞敏感以及過硬的采編能力,對突發事件新聞作出真實客觀的報道,正確引領輿論導向,在采訪報道中彰顯人文關懷精神。從突發事件的采訪報道中便能夠看出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唯有具備本文所述的職業素養,才能擔負起服務社會大眾的重責。
參考文獻:
[1]華煒.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4(13):57.
[2]歐陽華.淺談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10):254.
[3]陳贊琴,阮惠民.論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性事件中的職業素養[J].東南傳播,2013(5):108-109.
作者:楊文治 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