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思政課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怎樣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成功進入公司充分施展自己的自身魅力和職業技能,首先必須是經過教育,高職院校可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渠道進一步關系到思政課,如何在高職思政課中引入職業素養教育也就變成現階段高職院校重點分析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職業素養教育;高職思政課;路徑
一在高職思政課中引入職業素養教育的意義
(一)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把“德”深入高職學生的內心,使其基于專業技能的襯托,越來越閃閃發光,持續為社會提供全面型人才。(二)可以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學生的就業問題可以有效衡量一所高職學校的教學品質。在高職思政課中導入職業素養教育的教學進程中,有助于培養品學兼優的全面素質型人才。(三)可以進一步深化高職學校的教育變革,把科普知識不斷創新化,把理論知識不斷技能化,把德育教育不斷實踐化,充分培養發展型,技能型以及創新型的杰出人才。
二在高職思政課堂中引入職業素養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課堂
以前的教學形式就是課堂教育,其集中性強以及效率高,因此職業素養教育首先采取它。于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職業素質教育。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以及組織的時候,要把思政課作為核心,輔以職業素養教育,在思政課的教學中進一步引入職業素養教育,能夠通過專題的形式來補充教材內容[2]。比如法律基礎以及思想政治修養,老師能夠建立一個延伸專題,以職業素養的相關例子進一步填充課本上的知識點,讓學生對職業素養進行深入了解。在法律基礎里面,老師能夠有效結合案例進一步表明欠缺職業素養,不但造成工作不順利,甚至會受到法律的深度制裁。從案例中讓學生知道思政課的相關知識點是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不但提升了學生對思政課的主動性與學習興趣,進一步熟悉理論知識,而且推進學生進一步產生有效的職業思想。除了部分與職業素養相關的課程,思政課程看起來與職業素養沒有關聯,其實進一步分析還是有較大關聯的。以中國近現代史為案例,站在個人角度分析,充分說明了“職業要從頭做起”以及“逆境出人才”,站在國家角度分析,其是一部從屈辱至復興的艱巨歷史。經過對近現代史開展深入解說,老師能夠傳遞給學生一個思想:每個人來到崗位都是一個嶄新的出發點,職場徹底不同于學生時代,每個人都屬于新人,都應該從腳踏實地,而且每個人都會進一步遇到許多問題,然而堅持不懈,慢慢沉淀自己,就會迎來光明。論述中國共產黨有效帶領各族人民艱苦奮斗,推翻三座大山以及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實質是傳授“責任”[3]。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擔負起了光榮的歷史責任,即解放全中國以及創建新中國,這是在向學生進一步講解“責任觀”。職業素養的內容很豐富,老師應該把其進一步融入到思政的課堂教學中。
(二)優化教學策略
高職學生一般具有非常強的思維技能,于是老師能夠進一步抓住這個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優化傳統的“填鴨式”策略,在講堂上對現實情景開展模擬,讓學生進一步領悟職業素養的具體內涵。比如,老師能夠將熱點事件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各種角度,如兒童,商人以及老年人的角度上,說出自己對同一個熱點事件的看法。在此進程中,因為從各種角度出發,學生的看法也會不同,不同的看法進一步反映了某一熱點事件對社會帶來的相關影響。通過這類模擬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每一個事件都有給社會帶來極大影響的可能性,部分社會事件乃至會進一步涉及到社會共識。而一般來講,社會事件與職業道德息息相關。于是,進一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即為以后有效消除隱患,有利于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老師還應該借助于實踐的方式實施教學[4]。職業素養教育與社會實踐息息相關,唯有在具體操作中充分達到職業主體化,才可以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核心位置。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應該符合學生以后發展的目標。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進一步擴展,應該符合理論教學內容,不能一味地看重實踐。同時應該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職業素養是整個集體的事情,由于所有人的職位都進一步關系到其他人,一個人工作的有效與否影響了自己的業績以及其他人,于是也能夠在實踐教學步驟中進一步開展團隊協作,創建強大的責任感。
(三)在思政課堂上強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
因為思政課的理論教學內容很多,所以人們廣泛覺得在思政課上開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意義不是很大。可作為學校教育內容的進一步擴展,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事先感受職業生活,并且能夠為企業進一步提供足夠的勞動力來源[5]。而同時,每一家企業一定要具有獨特的企業精神以及文化,思政教學能夠在職業素養教育中進一步引入職業責任以及職業道德等,讓學生自己來到企業開展實踐,在具體的環境中進一步體會企業文化。同時,能夠在講堂上認真分析與探討專題,讓公司文化負責人開展講學,把職業素養與企業精神進行整合,再有老師站在理論的角度進一步梳理以及升華此過程,在思政課堂上進一步導入職業素養教育,也是公司以及學校的雙贏。于是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需要進一步找到兩者的切合點。另外,在課堂上對實踐感受進行總結的時候,老師還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一步開展教育以及指導,發現職業素養教育里面的問題,并且對其進行有效解決。同時,針對馬上畢業的學生來說,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方式也是對學生開展一次“演習”,讓學生提前感受一下工作內容以及環境,進而進行自我調整,將思政課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對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深入鞏固。
(四)強化考核
教育學家普遍贊同一個觀點,就是教育需要借助于激勵,而考核制度的核心特征是效率高與低成本[6]。關于將職業素養教育引入思政課中也是如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察系統中引入職業素養教育,有利于推動職業素養教育的成功實施。在對考核內容進行設置的時候,能夠把職業素養相關課程進一步列成一個單元,把學生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參與主動性設成三個評分維度實施進一步測算。在考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主動性充分施展出來,讓同學給自己進行打分,再通過老師開展大體評價。教師評價的部分也不斷多元化,需要班主任、企業領導、輔導員以及任課教師共同參與,進一步獲得越來越完善的評價,防止出現人為的主觀性。另外,考核的相關結果也納入獎助學金與年級總評的核準進程,一定要讓學生進一步重視職業素養教育,讓其充分參與到職業素養教育中。要讓師生都意識到,也應該在思政課的課堂教學中引入職業素養教育,思政課堂不只是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講解的內容也包含具體與抽象的理論,更是進一步與工作以及生活相符的,可以在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
三結語
一言以蔽之,伴隨“工學結合”、“就業導向”等高職教育思想的明確,職業素養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越來越突出。在思政課中引入職業素養教育一定要做到全過程與全方位的滲透。思政課不但將變成職業素養培養的核心課程介質,而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陳亮.高職院校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25):144-146.
[2]石慧敏.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思考[J].文存閱刊,2017(22):194-194.
[3]楊亞楠.芻議高職高專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方式[J].法制博覽,2017(18):296.
[4]邱蓉蓉.淺析職業素養教育如何融入高職思政課[J].現代職業教育,2017(28):122-122
作者:李彥 單位:貴州省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