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下中醫教育新模式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分析目前智能化中醫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智能化設計入手,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可實施性強的中醫教育新模式,為推動我國中醫教育提供參考。
五千年來,中醫為中華民族的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祖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中醫的發展一直以師帶徒的形式發展并延續至今,雖然中醫藥的高等教育已有很大發展,但仍未能滿足現代化及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所以中醫教育模式亟待改革,迫切需要開發一種結合現代化的中醫教育體系,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需求。
1中醫教育存在的問題
1.1中醫文化特點的問題
中醫醫療屬于經驗醫學,需要積累長期經驗,才能達到質變的過程。中醫以“望、聞、問、切”作為基本診斷手段,與現代儀器監測獲取的具體化信息不同,中醫的診斷存在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化信息,但通過中醫四診做到“司外揣內”,又是中醫診斷及治療的核心與中心文化,這種碎片化、模糊化的中醫文化信息特點阻礙了中醫的教育與傳承。
1.2中醫教育資源的問題
中醫醫療教育教師資源匱乏,而進行中醫醫療教育的教師缺乏臨床經驗,缺少臨床的靈活性,臨床醫生輔助中醫醫療教育,可以有效促進臨床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臨床較為繁忙,無疑增加了臨床醫生的工作強度。
1.3中醫教育發展的問題
中醫的治療存在著地方流派的特點,適用于給特定地方的患病人群治病,或僅適用于特定地區的中藥材,由于治療方式的不統一,阻礙了中醫的整合與發展。但各大流派的存在彰顯著其治療某些疾病的獨特療效,如何能巧妙地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有效促進中醫的發展。
2智能化中醫教育的初步探索
2.1整合化中醫診療的教育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提出中醫體質學說[1],通過量化的中醫體質調查量表測定,能夠反映人民群眾目前的生活狀態。中醫體質調查問卷由9個模塊,60項分類構成,將人體劃分為9種體質:平衡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血瘀質、特稟質。可根據每個人得分的多少判定體質偏頗的強弱,同時每個人可具有一種或多種體質。通過循證醫學的微觀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證明,中醫體質可以反映個體的現狀和未來的健康趨勢。中醫體質已經在多個國家的臨床中開始運用,并且逐步向基礎教學中推廣。
2.2智能化中醫診斷儀器的發展
人工智能可以彌補中醫教育在數據、信息和技術方面的不足。有研究顯示,通過設計基于光纖布拉格光柵(FBG)壓力傳感器的傳感系統和基于相位生成載波(PGC)的干涉波長解調,實現了脈沖信息的檢測[2]。通過研究采用stm32集中控制結合NRF224L01無線模式,實現了多種氣體傳感器[3],可以通過聞到氣味來輔助診斷。已被證實這些數字化中醫診療器具的發展,可以量化中醫診斷的特征,實現具體化中醫診斷,提高了中醫診斷的可信度與公認度。在中醫臨床教育中可以實現對數字化指標的解讀達到中醫證候的診斷,降低了中醫診斷在教學中的難度,有助于中醫療法的進一步基層化推廣與應用。
2.3仿生中醫教育發展
中醫療法均需要長時間實踐,積累足夠的經驗后才能服務臨床患者。實習生因技術不足無法直接對臨床患者開展實踐,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臨床實踐是醫療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醫療教育引入智能化仿生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智能化仿生技術能將機器人仿生化,這樣實習生在仿生機器人上進行臨床實踐,一方面,仿生技術可以模擬臨床患者的患病特征,讓實習生最大限度地體會臨床的真實感受[4],同時仿生技術可以對實習生的操作進行打分,這有助于提高實習生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仿生技術可以保護患者的治療權利,有助于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5]。
3構建智能化中醫教育模式的展望
3.1構建現代化中醫教育模式
中醫基礎醫療知識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古籍,其內容基本不再變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與古代人在生活狀態、思考模式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基于機器學習,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古人的診斷與治療思路,并結合現代大數據下的醫療信息處理,實現中醫知識現代化教育。
3.2構建交互式、個性化中醫教育模式
中醫教育目前大多仍采用“填鴨式”教育方式[6],為改變傳統模式,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制造聊天機器人,并發展成為教學機器人,一方面緩解優秀中醫教師缺乏的現狀,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交互式教育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形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個性化教育。3.3構建長期、即時的中醫教育模式中醫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人們對疾病的不斷深入探索,對健康與疾病的評價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案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目前更深層次的醫療教育交流與學習的途徑主要為參加學術研討會、閱讀科研論文等方式。基于智能化的中醫教育能實現前沿知識的即時更新,讓醫生長期、即時了解醫療新動態,通過有效學習,不斷提升臨床水平,更好地服務患者。
3.4構建快速變革的中醫教學新時代
每一名合格醫生的發展需要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每一次醫療的變革也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精準醫療才能更好地對每個人的疾病進行診療。中醫醫療也需要隨醫療的改變而實現自我變革,從而實現經驗醫學轉變為標準化醫學,標準化醫學轉變為精準化醫療。
4結語
中醫作為祖國的瑰寶,注重中醫的教育問題才能使中醫更好發展,由于目前人工智能化教育仍存在著經濟成本高、技術含量高等問題,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因此我們在關注中醫發展的同時,應努力促進人工智能化教育的實施和發展。
作者:井玉梅 王超杰 劉甜甜 單位:松原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