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特種作業安全職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規范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重要性
特種作業人員的范圍在轄區內工礦商貿企業、建筑施工企業、服務性企業、公益事業單位從事電工作業、金屬焊接(切割)作業、起重機械作業、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登高駕設作業、鍋爐作業(含水質處理)、壓力容器作業、制冷作業、爆破作業、化學熱處理作業、中小型機械作業、金屬加工作業、建筑安全檢查作業、建筑施工作業、木工機械作業、測量作業、鋼筋機械作業、危險物品作業以及其他作業的人員等。
規范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工作的依據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睂ξ窗凑找幎ń泴iT的安全作業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上崗作業的,將依據《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整頓,可以并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迸嘤枴⒖己?、辦證。按照安全生產培訓大綱規定,由公司特種作業人員培訓中心對全市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組織專家組,按照國家安監局制定的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標準,進行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進行檢查驗收,利用信息平臺,把學員培訓考核結果錄入計算機,作為各單位考核評優的基礎資料。
1.2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制度
關于公司的外部培訓和內部培訓的執行,公司法定代表人、項目經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訓。公司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除按照建教《建設企事業單位關鍵崗位持證上崗管理規定》的要求,取得崗位合格證書并持證上崗外,每年還必須接受安全專業技術業務培訓,特殊工種(包括電工、焊工、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司索、起重工等)在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并取得崗位操作證后,每年仍須接受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其他職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訓。轉崗、換崗的職工,在重新上崗前,必須接受一次安全培訓。公司新進場的職工,必須接受公司的安全培訓教育,方能上崗。班組長及帶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范、規程和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等。特種安裝(拆卸)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現場環境、工程施工特點及特種設備的安全技術規范等。開機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本工種、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勞動紀律等。實行安全培訓教育登記制度。公司必須建立職工的安全培訓教育檔案,沒有接受安全培訓教育的職工,不得在施工現場從事作業或者管理活動。安全培訓的實施主要分為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內部培訓是指公司的有關專業人員或公司騁請的專業人士對職工的一種培訓;外部培訓是指公司勞動人事部委托培訓單位對部分職工進行培訓,從而取得上崗證或是繼續教育,提高業務水平。定期安排公司領導及職工進行安全培訓,以滿足根據公司發展需要。公司的安全培訓教育經費,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與本作業相應的安全技術理論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職業高中、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從事與所學專業相應的特種作業,憑學歷證明可免理論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必須依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的培訓大綱進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機構應當將培訓計劃、教學安排、學員情況、教師資格、收費標準等事前報送有關考核、發證機構審查、備案??绲貐^從業的特種作業人員,可在戶籍或者從業所在地參加培訓。
2規范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系列措施
縱觀企業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發展,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既是職業培訓又是職工教育培訓,我們會深深體職工培訓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以改革總攬全局、以改革促發展”的過程,也是緊密圍繞公司的生產經營強化服務、不斷創新的過程,所以需要不斷地把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規范化、系統化。
2.1確立職工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探索具有企業特色的發展模式
我們始終把企業進步發展的著眼點放在人才培養上,把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認識。特別是把職工教育發展規劃與企業法人目標責任制相結合,實行職代會討論制,把企業的智力開發和人才培養投資作為生產性投資,納入到企業財務經營活動范圍,把教育培訓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應變能力的重要手段,納入到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和近期目標之中等措施的實施,從而能有力地保證職工教育的指導思想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不背離,教育經費與生產科研經費同步增長,教育的自主行為不隨人們的主觀意志而改變,促進公司職工教育穩步、健康地發展和教育培訓質量的不斷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公司人力資源的戰略性開發,確保職教工作的重要地位,這里筆者按照現代企業教育制度的要求,對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管理體制進行了重新定位和有益的探索。一是確立了“以提高職工素質和激勵優秀人才為目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突出了職工教育優先發展地位;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職工教育法人代表目標責任制,形成了以公司總經理統管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新機制;三是實行“公司統籌、中心落實、部門配合”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教管理模式,組建橫向能協調公司各部室,縱向能指導各二級單位開展教育培訓的新格局。新體制和新機制的建立,能較好地解決了管理與辦學、培訓與使用、晉升與待遇相脫離等問題,實現決策、管理和落實相統一,職前、職后教育相互貫通,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協調發展,促進了人勞教統籌管理和人力資源的一體化開發。
2.2深化教育教學配套改革,促進特種作業員工與企業共同進步
依法治教、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是搞好職教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建立現代企業教育制度的中心內容。為此,我們應該本著“形成制度、規范教育、促進效益”的原則,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勞動法》、《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兩個決定”的指導意見和指示精神,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堅持依靠第一資源落實“發展”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公司技術進步和國際化經營,深入開展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公司需要通過崗位測評,進行了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首先要制定并推行《技術等級管理辦法》及配套的《職業通路設計方案》和《職業技能鑒定工種目錄》等多項制度。這些政策措施以績效考核為依據,通過員工勝任工作能力評價,決定職位(技術等級)晉升,依據崗位價值關系,分配向關鍵崗位和技術復雜崗位傾斜。新機制的建立與推行,不僅完善員工職位發展路徑,明確了職業晉升通道,而且有效地促進員工參加培訓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制定與推行例如《職業培訓制度》、《技術競賽和技師考評辦法》、《職業培訓質量評估規程與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此外,我們還根據職業培訓加快發展的需要,實施培訓項目開發制度和學科帶頭人制度,建立有利于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成長的競聘機制和激勵機制,設立了包括繼續教育獎勵基金等在內的“特殊作業安全技術培訓基金”,完善了各項項制度,內容涵蓋特種作業員工培訓管理等各個方面。這些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形成,不僅為公司人力資源的戰略性開發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而且加快了職工教育和特種作業培訓工作的規范化開展,促進了企業和員工共同進步與成長。
2.3大力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實現特種作業員工教育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為適應公司加快發展和實施國際化經營的需求,公司的特種作業員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以改革總攬全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具有企業特色的現代企業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崗位培訓、職業資格培訓為重點,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突出骨干人員和高級人才的培養,自主辦學、靈活多樣、供給與需求相適應的企業教育新格局。走出了一條業余與脫產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辦班相結合、廠校聯辦與校際協作相結合的辦學新路,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崗位培訓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培訓、考核、使用相結合的育人、用人機制。最終實現特種作業員工教育內容和形式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1、職工隊伍素質結構改善,培訓隊伍專業水平需要不斷提高,以職工培訓中心為基地,通過職業培訓,員工的知識、技能水平不斷提高,人才規模和人才總量不斷擴大,特種作業員工隊伍的素質結構不斷改善。為公司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創造有利條件,為企業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注重培訓手段創新,推動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培訓針對性增強,手段靈活多樣培訓工作緊密圍繞公司國際化經營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需要,以提高職工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以項目開發為主要手段,合理地設計培訓方案,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將“模塊式”、“分組訓練”等模式應用于教學培訓,增加了學員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學歷教育相繼開展,促進了職工知識、技能結構的改善;聯合辦學、委托培養、專業進修和專項培訓互為補充,進一步發揮了公司內外部教育資源的作用,有效的縮短了人才成長周期。
3、勇于承擔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社會化幫扶培訓取得新進展充分利用公司在教育培訓方面的資源優勢,面向職工子女和社會待業青年,開展就業前職業技能培訓,面向周邊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大力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取得顯著成績。
建立高質量培訓基地,打造高素質員工隊伍,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才問題不僅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關系到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既需要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更離不開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加強和改進公司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快人才的培養,對于公司實施國際化經營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我國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1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員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要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從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從公司的長遠發展前景出發,高度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對于企業發展的戰略意義。要按照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組織活動,為廣大員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3.2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局,加快建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劃,完善育人機制要統籌職工教育與企業生產經營、基本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的協調發展,努力實現辦學指導思想上的三個轉變:一是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二是從理論灌輸向技能實踐提高轉變,三是從專業學科為本位向職業崗位技術能力為本位轉變。要配合并支持公司建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劃,將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納入企業隊伍建設整體規劃之中加強管理。要在員工新職位體系的基礎上,按照員工職業通路的要求,結合職業生涯設計,建立與企業緊密聯系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培訓、使用、待遇相結合的技能型人才育人、用人機制。
3.3加快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為公司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辦學方式和辦學機制上,要實事求是,積極探索靈活、多樣、開放式辦學模式,繼續加強與各企業、高校的合作,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辦學格局;要繼續深化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大力倡導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的觀念,積極營造“人人學技術,個個爭模范”的良好企業氛圍。
要依托高校優勢,以主導專業、緊缺專業為主,每年安排一定量的特種作業員工參加博士、碩士研究生、研究生課程進修委培學習;開展多項科研項目,公司領導帶動專業技術人員成長,確保高級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
要大力開展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圍繞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通過專題講座、專業培訓和課程進修等形式,重點強化企業戰略管理、國際商務、資本運營、風險控制、資源管理等培訓,加大國際化經營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力度,著重培養一批能夠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開發人才,掌握先進技術、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董技術、會管理、董國際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為公司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基礎和智力保障。
加強并擴大技能型勞動者培養的力度,按照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新形勢要求,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創新培訓方法,找準辦學方向,架設服務“立交橋”。立足企業,面向社會,面向廣闊的農村開展服務,開展“訂單式”培訓,推行現代企業學徒制培訓模式,為社會培養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實用型技能型勞動者。
4、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和培訓基地的建設
為企業和社會發展搞好服務要按照《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實施意見》的要求,通過外出進修、下廠調研、現場實習等多種方式并依托企業資源優勢加快師資隊伍的培養,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能夠滿足企業和社會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培訓師隊伍。要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繼續加強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國二級安全生產培訓基地、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培訓基地的建設,加大培訓基地和各實訓站點的建設與投入,不斷完善培訓條件,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專業培訓基地,為公司人力資源開發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要進一步加強培訓項目開發工作,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大力倡導科學、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弘揚奉獻精神,切實加強教學領域的研究。在對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方法、培訓內容進行系統思考前提下,結合公司的改革發展實際,做好培訓項目的開發與策劃,不斷提高培訓質量與服務質量,創精品培訓項目,提升培訓的整體效益。
5、積極引進先進教育培訓理念
培育和推廣新型教育培訓技術要充分利用公司信息港、校園網等網絡技術和優勢,不斷引進先進的教育培訓技術。在繼續做好企業內部衛星數據廣播課程、英語電視專題講座課程和“英語沙龍”的基礎上,開發和建立各工種、專業培訓課程網絡平臺,為企業的人才的培養和員工的職業發展提供信息與技術支持,實現企業與特種作業員工共同進步,促進公司實現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