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道德教育是醫學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醫學院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必須結合醫學專業特點,找尋醫學專業知識與職業道德理論之間的契合點,探尋醫學院校思政課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最終達到培養精湛醫術與高尚醫德兼備的優秀人才,從而推動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關鍵詞:思政課;職業道德;措施
一、醫學院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醫學專業本質精神的要求。醫學相關專業培養的是未來從事醫生職業或醫療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其最本質的專業精神即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如果一個醫學專業從業人員無法真正體會、踐行這種專業精神,那么醫學專業的教育是失敗的。這種專業精神是融入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的生命,對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2)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有力支撐。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加劇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難題。在破解難題、找尋解決方法過程中,人們往往將目光聚焦在出現問題時的這一環節,卻很少追根溯源到專業學習階段的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醫生,具備良好職業道德,是其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一種職業責任。(3)高水平醫療服務的有效保證。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學專業教育也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社會整體醫療水平大幅度提升。作為一名醫生,掌握扎實專業知識并熟練分析、判斷、操作,不再被視作高水平醫療服務的全部,患者對醫生的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職業操守等基本的職業道德及人文素質的要求都在提高。醫生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素質已經成為除診療水平外,提供高水平診療服務的有效保證。
二、醫學院校思政課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優勢
醫學院校普遍在課程體系中強化對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思政課作為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絕大部分職業道德教育的重任。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思政課具有其自身的優勢。(1)思想性與專業性相統一。醫學院校的思政課不僅包含一般院校開設的“4+1”必修課程,還開設有《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學》等課程,多門課程都具有進行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的相關內容,能夠實現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性與專業性相統一。(2)基礎性與理論性相統一。醫學院校的思政課一般開設于學生入學的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處于學生專業知識積累的基礎性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實踐性課程不多,理論學習所占比重大,對于未來從事職業的認同感還不是很強烈。此階段的思政課通過多門課程的協同講授,有利于學生樹立職業情感認同,為高尚醫德養成打好基礎。(3)多維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在數門思政課中以多種不同視角、維度進行展開,課程內容豐富又能有效貼近專業特色。此外,在思政課的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也可以得到充分實現。因此,思政課的職業道德教育具有多維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特點。
三、職業道德教育與思政課教學需深度融合
(1)結合醫學專業特點,豐富教學方法。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增加適合課程內容的醫學案例,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教師集體備課、編寫案例集等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職業道德教育有機融合,更有針對性。此外,探索模擬情景教學,通過學生模擬真實案例,教師現場點評指導,實現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熟練運用。(2)結合醫學專業特點,拓展實踐教學空間。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實踐很少將實踐空間拓展至醫學專業學生的實習地點,比如附屬醫院。醫學生的專業實踐環節也正是職業道德實踐的重要過程。因此,如果能夠優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探索將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教學與醫學專業實踐過程相結合,無疑能夠更好實現思政課的教育目的。(3)結合醫學專業特點,形成反思提高。在優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學生在附屬醫院進行醫學專業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真實參與醫療活動,感受職業道德教育給他帶來的幫助,同時也會遇到有關醫患矛盾、職業情感、職業道德等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職業道德反思日志來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總結,由思政課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統一匯總和歸納,有針對性地以專題講座形式對學生進行跟蹤輔導。
四、結語
通過思政課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深度融合,強化醫學院校在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育中的作用,不僅僅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也幫助他們持續性地提高實踐能力,最終達到職業素質水平有效提升的目標。“醫生職業道德的成長需要長期的努力,從‘隱’處入手,從‘微’處下功夫,從一點一滴做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我們要在理論啟迪上幫助學生開好頭,實踐過程中做好護航,遇到問題能夠及時解決,真正幫助學生將職業道德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實現知與行的統一,這必將是醫學院校思政課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最大收獲。
作者:郭明 張永利 陳心恬 郝敏杰 單位:牡丹江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