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期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重點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重點
1當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面臨的問題
1.1安于現狀,創新意識薄弱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中小企業多為加工制造、服務類企業,經營業務范圍多為低端科技產品的輸出,缺少產品創新。這些企業普遍通過依賴技術模仿、背靠大企業或壓低勞動資源價值的方式來維系發展。加之受企業本身資金條件不足、技術能力不高、創新意識不強等因素的影響,其普遍缺少創新勇氣,企業管理者也大多處于安于現狀、自我滿足的狀態。
1.2資金有限,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匱乏
當前的中小企業因自身條件的限制,存在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能力,除了薪酬福利待遇不能滿足人才需求外,發展機會有限也是一個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因素。一旦人才匱乏,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言,無異于作繭自縛,他們很難突破創新圍欄。此外,中小企業管理者也受缺少創新意識的影響,不愿拿出大量資金來組建專業的創新團隊,也不經常對現有人才進行專業培訓,因此,高素質創新人才匱乏是新時代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遇到的突出問題。
1.3概念不清,管理與技術創新脫節
在很多中小企業的創新管理中,企業管理者對管理創新與技術產品創新概念理解不清,往往會混為一談。盡管技術產品創新也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提升市場占有份額,但兩者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如果只有技術和產品的創新,而沒有將管理創新同步跟上,必然會導致管理與技術創新的脫節,同樣難以推動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技術的創新只能實現企業人力資本的最大化,而管理創新則能實現制度和技術的規范化。基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在企業的創新管理中,管理創新比產品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更強,在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和產品創新管理中,必須確保管理創新與之同步,以保證企業的持續、健康運行。
1.4缺乏合作,政策敏感性不足
當前的中小企業,大多在自我鉆研經營,而缺少報團取暖的合作意識,他們大多單打獨斗,沒有進行聯手經營,往往錯失發展良機。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為:中小企業管理者思想滯后,過于自我。中小企業主往往更關注自身的利益,他們擔心在合作發展中發生信息泄漏,影響自己企業的發展,損害自身利益。同時,中小企業政策敏感性不足,對政策的反應和把握不足,才造成了自身發展難以跟上國家政策的步伐,這是錯失發展機遇的主要原因,同樣也是造成我國大規模國際性企業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1.5內憂外患,創新環境不佳
實際上,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并有一些政策傾斜。然而,受制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問題和不足,在融資、財政支持、信息技術共享、工資待遇等方面與大企業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1]。但對中小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政府的財政、金融扶持等密切相關,比較而言,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扶持力度仍顯不足。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中所面臨的社會環境仍有待完善,特別是中介服務、行業協會等服務型組織的構建還比較落后,面對這樣的內憂外患,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難度不可謂不大。
2未來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管理創新重點
經濟全球化帶動企業全球經營的必然性,中小企業也必須不斷發展壯大,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市場經濟條件日趨嚴峻,中小企業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尖銳,中小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苦練內功,抓緊創新管理發展這一重大機遇,加快內部調整,找準管理創新發展重點,盡快解決現有問題。未來,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管理創新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與時俱進,強化觀念創新
觀念創新的重點包括:第一,改變市場策略,積極促進企業轉型。由于海外市場的變動,加之受疫情的影響,國內產品的出口量銳減,中小企業原有的“等訂單”發展模式已經陷入生存考驗,為降低對大企業的“依賴性”,中小企業應盡快轉變觀念,積極改變市場營銷策略,將銷售目標轉向國內市場,通過多途徑、多方式的供給,化解自身面臨的經濟危機和生存考驗。第二,注重技術創新,中小企業也有其自身優勢,在生死考驗面前必須盡快完成市場細分工作,不斷加快技術創新,精準定位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通過資源的整合和營銷目標的轉變來創新技術,將產品、產業做專、做精,再做強[2]。除了技術的自我開發外,還可以通過引進、嫁接相近技術的方式推動技術創新,滿足目標市場需求,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2因地制宜,注重制度創新
中小企業在制度創新中應把握好以下重點:第一,產權制度。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不少中小企業都學會了報團取暖、合作經營,以實現資本的注入,這樣企業產權就出現了多元化特點,雖然資金瓶頸得以暫時緩解,但在產權制度的明確方面也應同步跟上,以絕后患。第二,經營制度。現代企業要求合作共贏,特別是在市場萎縮、成本上揚的新時期,中小企業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支持科學選擇,各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協作經營中共進退,最終實現“聚集效益”,以提升其抗風險能力[3]。但在合作經營中,企業應創新經營制度,優選合作方式,方可成為利益的既得者和永得者。第三,管理機制。在諸多的成功經驗中,海爾是國內中小企業值得借鑒的一個世界品牌,其成功之路是科學管理模式的踐行者。對中小企業來說,也應總結經驗、吸納教訓,不斷加強企業管理,重產品質量、重售后服務。當面臨市場危機時,更要注重生產管理,通過信息化現代管理手段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抓牢市場管理和資金管理兩大發展杠桿,在創新中促發展,維持發展平衡。
2.3獨樹一幟,抓好文化創新
企業文化創新的重點包括:第一,觀念創新。在企業文化創新中,觀念的創新是關鍵,中小企業更應明確“創新立企”觀念,在企業上下達成這一共識認知,營造這一氛圍。對中小企業管理者來說,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拋棄“重物質輕精神”的固有管理思路,做好企業經營和文化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制定發展戰略的同時,也加強對員工的文化創新培育,使兩者互為作用,互為促進。第二,建立差異性文化特色。企業文化的創新除了立足實際外,還在于獨一無二性,只有與其他企業不同,才能讓職工發現獨特的優勢和價值。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秉承“專、精、特、新”的特點,尊重自我、不忘借鑒、綜合提煉、獨樹一幟,做到人中有我,我有人無[4]。第三,拓寬學習平臺。開拓多學習平臺,制定鼓勵職工學習的創新制度,樹立終身學習、創新學習的理念,打造學習型團隊,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發展成公司每個職工的個人愿景,讓員工在企業平臺中發揮自我創新能力,認可自我價值。并通過完善績效管理文化體系的方式,吸引優秀人才,提拔高能力人才,使其自愿為企業的發展奉獻力量,實現自我。
2.4取長補短,加快組織創新
新時期,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小企業對生產技術也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企業要想持久立足,管理者必須創新思路,更新管理理念,通過不斷吸納國外先進創新管理經驗的方式來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企業組織構架和合作經營模式的創新,在不斷研制出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的同時,優化組織結構,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自主創新的方式強化在組織、人員、資金方面的自主創新意識,為企業發展做好保障性工作,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量大面廣,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關系到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求管理創新工作必須同步跟上。在此過程中,中小企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對中小企業而言,只有認識到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并弄通弄透我國中小企業目前創新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應對,苦練內功的同時,加強觀念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從而使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具備強大的動力,進而提升我國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海升.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動力[J].中國中小企業,2018(03):15.
【2】趙麗麗.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J].市場研究,2018(9):58-59.
【3】吳敬璉.中國經濟改革進程[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8.
【4】工信部通信〔2016〕223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則(2016-2020年)[Z].
作者:王俊發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