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鄉土地理教學意義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鄉土地理是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上世紀50年代,它就一度成為全國廣大地理教師的一個熱門話題,但是后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地理學科逐漸被邊緣化。近年來,素質教育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認可。地理學科也恢復了其應有的地位,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育教學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鄉土地理正是貫徹這一要求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的重要途徑。同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總體來看,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根據以往的教學實際,大多是空洞的說教,學生并沒有實實在在認識到為什么要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以及如何去做才算是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孩子愛父母是因為從他出生就受到父母的呵護,非常直接和具體。同樣,要讓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也必須建立他們對祖國和家鄉熟悉的基礎上。那么,怎么了解祖國和家鄉呢?無疑鄉土地理的教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途徑。例如,地處河西走廊的瓜州縣,氣候干旱、荒漠廣布,在外地人的眼中,這是一個偏遠閉塞的小縣,但借助鄉土地理,可以讓瓜州的孩子們了解到,這樣一個小地方,卻是絲綢之路上的明珠,這兒有世界遺產鎖陽城,有文化藝術瑰寶榆林窟,有玄奘留下的足跡,有紅軍西征留下的故事,有和大熊貓一般珍貴的普氏野馬,有號稱賽人參的鎖陽。凡此種種,都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鄉土地理為培養孩子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供及其鮮活的素材。
二、鄉土地理的教學可以將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切實貫徹到教學當中,宏大無邊的地理空間可以聚焦到一個點上長期以來,初中地理在學校都是作為副科對待的,學生不重視,教師也把地理教學作為普及地理常識的一個過程。以至于到了高中,學生連基本的識圖能力都不具備。那么,怎樣在高中階段構建學生的地理空間觀念呢?很重要的途徑就是借助鄉土地理的教學加強地理實踐。例如,在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判斷哪是山谷,哪是山脊,哪是鞍部,哪是隘口往往是學生比較頭疼的地方。那么,在鄉土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學生帶到附近的山地去觀察、去體驗。為什么山谷的等高線向高處彎曲。而山脊的等高線卻向低處凸出,看一看、比一比,自然就明白了。這樣,通過地理實踐將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即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從而把學生難以把握的地理空間觀念具體化、形象化,這樣也就突破了地理教學中一張地圖一本書的局限性。
三、中學鄉土地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地理學科基本的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給學生灌輸再多的地理知識都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鄉土地理的教學正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例如分析家鄉的地理環境特征,可以引導學生講出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諸如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交通、科技水平等,講出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后,可以讓學生說出每一種要素的基本構成。例如,氣候主要涉及氣溫、降水、水文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結冰期等等。由于講授的是鄉土地理,學生對有切身體驗的氣候、身邊的河流、動植物、交通線路等都可知可感,所以學生比較容易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上。而一旦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這對今后的學習無疑產生積極的影響。比如,要分析西北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征,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從氣候、地形、交通等環境要素方面來分析。可見,鄉土地理的教學可以舉一反三,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其他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征。
四、中學鄉土地理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技能與技巧
長期以來,地理學科不像理化生那樣受到學校的足夠重視。所以,一般學校都有理化生實驗室,但沒有地理實驗室,本來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只能在課堂上用語言去描述。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可以將平時課堂獲得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地理實踐中去,親眼觀察、親手操作,這就為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學生野外觀察的能力,識別常見巖石和尋找礦產的能力、水文觀測的能力、識別土壤的能力、小范圍的土地利用和規劃的能力、小范圍內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的能力,環境調查和人文地理調查的能力,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讀圖、用圖、繪制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制作地理模型的能力等等。總之,鄉土地理的教學不僅對學生地理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至關重要。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一定要把鄉土地理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貫穿始終。
作者:張平 單位:甘肅省瓜州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