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情境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實踐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小學作文教學指導中,教師引導學生融入情境,結合情境體驗思考寫作的意圖,豐富寫作內容,同時也能找到情感的落腳點,讓作文言之有物。教師要把握學生需求,設計多元情境;引導學生描述情境,啟發自主表達;聯系生活體驗,指導學生表達方法;做好教學評價,提高情境體驗式作文質量。情境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過程中,突破創作局限,激發表達熱情,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作文;情境體驗;探究
隨著發展素養教育的深入推進,情境體驗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在作文教學指導中,教師引導學生融入情境,結合情境體驗思考寫作的意圖,豐富寫作內容,同時也能找到情感的落腳點,讓作文言之有物。基于此,筆者從情境體驗基本要求出發,結合小學作文教學實踐淺談四方面的探究體會。
一、把握學生需求,設計多元情境
情境是引發學生真情實感、激發學生表達熱情的重要元素。在小學作文指導中,教師應積極運用多種方法創設豐富、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多元情境中強化體驗,產生創作表達欲望。例如實物能夠為學生提供觀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視覺體驗捕捉信息,并在互動溝通中豐富語言、調動情感,形成自主表達的動機。以《我的植物朋友》為例,教師把一盆綠蘿放在講臺上,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并引導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反饋。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對觀察到的信息逐漸總結,形成了對綠蘿的認識。這樣一盆植物能夠讓學生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并自主遷移生活情感,對自己熟悉的植物產生興趣,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隨著學生的表達和交流,對植物的描述也更加詳細、生動,而這也為學生接下來的寫作提供了語言素材。教師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綜合體驗。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快樂的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他們對活動過程的感知能力,在了解活動內容的同時,也對活動過程形成深刻的印象,對自己參與活動的情感體驗進行思考,進而在興趣的驅動下將活動過程以及自己的體會說得清楚明白。以《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為例,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燒杯、清水、生雞蛋、鹽、湯匙等實驗材料,組織學生根據提示展開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教師指導學生對實驗材料進行準確表述。然后,組織分組合作,設計小組間的比賽,要求各組學生結合比賽內容說一說你是怎么做實驗的?做實驗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接下來,教師組織各學生在組內練說,同時教師給出一些常見的詞匯加以提示,如目不轉睛、歡呼雀躍、議論紛紛、爭先恐后等等,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完善表達內容,形成一篇記敘文描寫實驗過程。這樣的情境設計可以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把握活動重點,從而讓寫作表達有的放矢。當然,在作文教學中情境的呈現方式還有很多,例如語言情境、游戲情境、閱讀情境等等,教師在設計中應合理選擇,并綜合設計,以滿足學生自主表達的需要。
二、引導描述情境,啟發自主表達
在利用情境體驗方法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在情境中表現得十分活躍,也產生了寫作興趣,但是,一到真正動筆的時候,卻一籌莫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通過觀察指導、問題啟發等方式引導學生客觀、準確、生動、細致地去描述情境,鍛煉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指導學生描述情境:第一,指導學生觀察情境,教授學生觀察方法。前蘇聯生物學家巴普洛夫在研究中將“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準則。對于小學生而言,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是體驗情境、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積累寫作語言、積累素材的必經之路。在觀察指導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即按照作文要求選擇觀察一定的景、物、人、事;要求學生按順序觀察,確保信息提煉的條理性;要求學生進行對比觀察,例如觀察牽牛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從牽牛花的整體入手,通過直觀體驗描述花朵、葉子、藤蔓的特點,再從細節入手,選擇某一個觀察點進行顏色、形態描寫,以形成條理清晰的文字;要求學生觀察細節,例如觀察人物時,可以從人物的動作、神態、情緒變化等細節入手,讓表達更加立體、真實;要求學生觀察動態變化,并根據變化過程進行描述。第二,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描繪。例如在“習作:看圖畫,寫作文”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結合教材中給出的兩名學生在打乒乓球的畫面構建情境,要求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描寫。在描寫中教師適當提示:注意層次,可以從天空到地面,從中心到四周進行描寫;緊扣畫面,展開合理聯想,抓住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情進行描寫;抓住重點,準確描述,集中表達學生打乒乓球的過程;分析畫面,把握中心,從熱愛運動等角度抒發情感。這樣學生在觀察中則會更加仔細,并及時將信息轉化為文字,初步完成寫作任務。第三,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把握寫作重點。在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根據情境設計句式引導學生描繪所觀察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一支鉛筆的夢想》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動畫為學生創設情境,隨后為了讓學生對情境進行描繪,教師結合情境設計問題:一支整天躺在文具盒里的鉛筆會有夢想嗎?我們看一看這支鉛筆都有哪些夢想?它第一個夢想是想______,去______;它第二個夢想是想______,去______;它第三個夢想是想______,去______……學生在老師的提問啟發和句式引導下,展開生動合理想象,并條理清晰地完成描述,有效提高了寫作表達效果。
三、聯系生活體驗,指導表達方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應注重總結方法,讓學生從一個寫作案例中學會舉一反三,在后續的寫作中靈活運用,從而提升自主表達能力。例如,在《生活萬花筒》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回顧情境,其中有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溫暖,有老少一起爬天都峰的堅持,也有小伙伴從鬧矛盾到和解的童真。結合這些情境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生活,并要求學生找到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有意思的事件,按一定順序把事情記錄下來。通過頭腦風暴、分組討論、閱讀體驗等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了對生活趣事的篩選與描寫,最后通過互評、自評等方式完善寫作內容。在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與學生一同總結了敘事文的寫作方法:(1)回顧生活,找到表達的支點;(2)抓住描述事情發生過程的關鍵點,并從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等不同的維度進行建構,完整呈現事情發展過程;(3)適當發揮想象,賦予故事角色更多的內心活動,并利用行為和語言表現出來,利用角色之間的碰撞豐富故事內容,完善故事過程,增加故事的可看性;(4)將自己的構思輔助寫作;(5)完成寫作后通讀一遍,分析縮寫內容與預期之間的差異,進行自我修改或者與同學互改。這樣開放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并在情境體驗中引導學生進行了寫作方法的概括總結,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做好教學評價,提高作文質量
評價與修改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指導學生如何寫作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安排中經常忽略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在評價中的反思和修改。這樣就導致許多學生陷入了“重寫輕改”的誤區,常常是作文寫完了就算完成任務,而不能認真修改作文,這樣之前的問題無法得到糾正,寫作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寫作指導中,重視對學生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引導學生自改和互改,發展其自主寫作能力。基于此,在小學作文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構建情境,展開多元評價,不斷錘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我的奇思妙想”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教材中給出的題目:《會飛的木屋》《水上行走鞋》《會變大變小的書包》,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自主創作、自主評價,教師則給出層次化的評價要求,為學生確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并為學生做好示范,引起學生自主評價、自主修改的熱情,讓學生在寫完作文之后可以主動閱讀、修改、反思,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同樣給出互評標準,鼓勵學生分享創作成果,這樣由于學生的寫作水平高低不同,在互評中,大家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完善創作內容。此外,教師的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結合學生語言表達中的不足和優點給出評語,并選出優秀作品進行賞析,以激勵學生在自我糾正中不斷進步。
五、結束語
總之,情境體驗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教師在直觀形式與語言描繪相結合的情境中,促使學生生動感受語言形象,體驗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過程中,突破創作局限,激發表達熱情,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安萍.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10)
[2]尹金巧.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9)
[3]佟明明.情境教育在小學體驗式作文中的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9(90)
[4]張雪萍.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9(21)
作者:肖春香 單位:泉州市泉港區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