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政府知識管理的起源和宗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政府知識管理的基本含義包括政府知識管理的起源、定義、宗旨及主線等幾個方面,只有充分理解政府知識管理的基本含義,才能為政府行政管理中順利推行知識管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知識管理;政府知識管理;基本含義
一、政府知識管理的起源及定義
政府知識管理的淵源較久遠,它從政府記錄管理到政府信息管理,最后到政府知識管理。
(一)政府記錄管理
政府記錄管理是從記錄開始的。記錄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保存所見所聞,并作為信息傳遞,政府是最初系統地產生和保存記錄的地方,最原始的政府記錄其實就是把政府業務活動簡單記載下來[1]。中國歷代設有史官,史官專門負責記錄和編撰歷史,史官所負責的很多工作,相當于現當代政府所設置的會議秘書或會議記錄員所做的工作,記錄管理已被公認為是現當代政府信息管理和政府知識管理的起源[2]。
(二)政府信息管理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指的是與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及利用有關的一系列活動,尤其是與信息內容及其相關資源的管理。為實現政府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首先,必須就信息資源管理制定出貫徹始終、嚴格統一的政策,并且依據其原則、方針和標準來監督這個政策的執行過程;然后,必須用適當的標準來評估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活動的效果與效率,并確定其適用性、有效性以及與國家所頒布的有關政策、原則、方針與標準是否相符[3]。目前,新型信息系統的日臻完美,信息資源網的日新月異,再加上日趨規范的政策標準,都促進著政府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資源管理,從而推動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逐步延伸發展到政府知識管理。目前政府信息管理和政府知識管理同時在進行或同時在起作用,政府知識管理是政府信息管理的延伸及發展。
(三)政府知識管理
21世紀這一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知識逐步成了網絡社會中流動的核心資源,知識管理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王偉光認為:“知識管理是對信息、技術即知識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的統一,它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聯結起來而形成知識網絡,實現知識共享,并使傳統組織結構發生變化,以適應‘知識工作者’的出現和發展,進而通過‘任務集中的團隊’來實現組織內外多重利益關系的協同———雙贏(Win-Win)戰略。”[4]也就是說,知識管理就是:綜合運用組織、文化、戰略、流程、技術等手段,通過建立基于組織業務內容和職能的知識挖掘和知識共享體系,以最大化對知識及其有知識的人的尊重,最大化企業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保持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管理變革[5]。而對于知識管理的實踐者與推動者———政府來說,實施知識管理是自身進行行政改革的必然趨勢,因為其最基本的出發點是促進國家社會的發展。柯平認為:“政府知識管理是指政府在日益加劇的非連續性、高度不確定性和未來不可預測性的環境下,為適應新的管理和職能變化的需要,在電子政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知識網絡系統,暢通無阻進行知識收集、組織、運用,不斷地創新知識,并將新知識高效地應用于政府在各個領域的管理實踐。”[6]政府知識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政府管理的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來獲取和存儲政府知識。同時,通過構建知識管理系統,促進政府工作人員之間的互相學習、交流和溝通,逐步實現政府知識在政府內、外部的廣泛傳播與共享,從而增強政府領導的決策能力,同時也增強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因此,提高了政府服務及工作效率和效益,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的快速發展。汪大海認為,政府知識管理的新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第一,新價值取向。政府的知識和人才成為了最雄厚的資產,同時也是最巨大的推動力。第二,新合作分享機制。重視把知識在政府內部的交流共享,并進一步創新。第三,新領導方式。強調集體領導,人人參與。第四,新激勵機制。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更大、更多地把責任和權力給予創新主體。第五,新分配方式。不是按“勞”分配,而是按“知”分配。第六,新發展觀。政府不僅追求政府自身的發展,更追求社會整體的發展[7]。政府知識管理的功能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一條有效途徑,構架與國際接軌的一座最佳橋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一個有效手段,也是加速與時俱進的一種有力武器。其發展趨勢是:一是從理論邁向實踐;二是逐步轉變成學習型政府的基礎管理;三是工作重心還是內部知識的管理;四是將重視外部知識的管理;五是政府知識的互動會逐步增強;六是與電子政務的發展交互遞增[8]。在對文獻進行了梳理后發現,政府知識管理有其自身的宗旨和目的、關鍵與主線、支撐和保障、平臺及方式以及管理內容,因此構建了政府知識管理框架,并依此框架在下文展開詳細論述。
二、政府知識管理宗旨和主線
(一)政府知識管理的宗旨和目的
服務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最重要宗旨之一,也是目前政府行政改革的方向之一。我國政府明確規定,在政府知識管理的實施以及電子政務的建設過程中,要逐步建立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網絡為載體的電子政務服務體系,以現代化電子為手段[9],把服務延伸到了社會最基層,惠及全民。所以,此服務體系應該根據社會公眾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最基本需求,及時、方便、快捷地為他們提供全面的政務服務。政府知識管理作為政府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而然,服務也是它的主要宗旨,它應該為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提供最令人滿意的服務。所以,判斷政府知識管理的成功與失敗,非常關鍵的一個指標就是:實施了政府知識管理之后,政府為廣大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提供了與以往不一樣的服務。那么,政府所提供的所有這些服務,與以往的服務相比,在程度、效率以及質量等方面是不是都有所提升。每一項行政管理都有自身的目的,政府知識管理也不例外,趙國俊認為,政府知識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使用知識,使知識增值。使政府知識的存儲總量和使用價值都能得到增加;應用知識,提升政府日常管理與服務創新的總體績效,以此來提升政府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協助其發揮和發展核心能力;加快政府知識的交流和共享,從而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效率,即學習的能力與效率;使政府形成的組織文化與價值觀對知識創新有益,從而來指引政府知識創新朝著新穎且正確的方向發展;有效發揮政府內部成員的個體知識與能力,并積極開發其潛能,逐步提升政府整體,甚至其個體的知識學習能力。”[10]總而言之,構建高效能的服務型政府,提升政府能力,這才是政府實施知識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政府知識管理的關鍵與主線
政府知識管理的關鍵是知識資源的應用,這是政府知識管理的著眼點,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在獲取和存儲知識后、在交流和共享知識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應用。所以,政府要使自身知識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應用。首先,根據政府知識管理的需要,通過改造政府原有的機構體制、辦事章程、業務流程等,構建出新的知識管理系統,從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為政府知識的交流、共享、應用以及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積極支持政府內部各部門間的共同合作,充分發揮政府已有的知識管理系統的功效,促進彼此間的互通共享,使政府能暢通無阻地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共享。知識的開發和利用是政府知識管理的第一步,其主線是: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政府的知識資源,并充分挖掘其實用價值,全面系統地管理好政府的知識資源,注重多項采集并及時更新。同時,把政務信息的公開透明與政府知識的互通共享兩個方面作為突破口,加強開發和利用最基礎、最根本的信息和知識資源,這也是政府知識管理當前的中心內容。總之,只有在充分理解政府知識管理的相關含義,我們才能更好地在政府的行政管理過程中推行知識管理。
參考文獻:
[1]李緒蓉,徐煥良.政府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9-40.
[2]許兆昌.史官源流考[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1):64-70.
[3]李志敏.淺析政府信息資源管理[J].學理論,2010,(25):40-41.
[4]柯平.知識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452.
[5]王偉光,李繼祥.知識管理:一種新的管理范式[J].社會科學輯刊,2000,(1):48-52.
[6]韓清波,歐旭理,陳誠.知識管理的本質及其實施[J].現代大學教育,2005,(4):35-38.
[7]汪大海.政府知識管理的基本特征[J].管理現代化,1999,(4):28-29.
[8]王家斌教授解讀“政府知識管理”[EB/OL].沈陽師范大學報:網絡版,2012-01-16.
[9]王軍軍.在遼寧省政府網站建設中的體會[J].網絡與信息,2007,(6):10.
[10]趙國俊.電子政務教程: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22-125.
作者:彭雪紅 單位:云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