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花生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宛花3號是南陽市農業科學院以宛花2號為母本、遠雜9102為父本雜交選育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種,該品種生育期短、穩產性好、油食兼用、結果集中、高抗花生青枯病。2016-2017年參加河南省花生新品種聯合測試試驗,2019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證號:GPD花生(2019)410141。適合在河南省黃河以南地區春、夏播種植。
關鍵詞:花生;宛花3號;選育;栽培
南陽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種植區和集散地,近幾年全市花生種植面積達33萬hm2以上,平均單產320kg/667m2左右,面積和總產居河南省第一位。花生青枯病是一種由青枯假單孢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也是我國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陽地區的花生青枯病主要分布于崗坡丘陵和沿河沙地,發病地塊一般造成10%~30%的減產,重病地塊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1]。宛花3號是南陽市農業科學院以宛花2號為母本、遠雜9102為父本雜交選育的珍珠豆型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種,適合在河南省黃河以南花生區(尤其是青枯病區)推廣種植。1育種目標立足于南陽當地生態環境特點和傳統種植習慣,著眼于花生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以選育高產、優質(高油、高油酸、高蛋白)、多抗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種為目標,積極引進優良種質資源,充分利用當地主推品種,選配雜交組合,選育適應性廣、抗病性好的優質高產新品種,提高花生產業的競爭力和生產效益,滿足生產和市場需求。
2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2.1親本來源
宛花3號的親本組合為:宛花2號×遠雜9102,品種組合系譜圖見圖1。母本宛花2號是南陽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優良品種[2],具有早熟、高產、結果集中、果形好、出米率高等優點,但不抗青枯病;父本遠雜9102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高抗青枯病品種,且高油、高產、適應性廣[3]。因此,選擇宛花2號和遠雜9102搭配組合,以期選育出抗青枯病的高產、優質新品種。P12×宛8908白沙1016×A.chacoense↓↓宛花2號(9911-7)×遠雜9102↓宛花3號圖1宛花3號系譜圖
2.2選育過程
2010年,南陽市農業科學院利用自育的優良品種宛花2號(9911-7)做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種遠雜9102做父本進行有性雜交,2011年F1去除假雜種后混收,2012年F2選擇優良單株,冬季進行南繁加代;2013年F4選擇優良單株,冬季進行南繁加代,表現優異的株系剔除個別劣、雜株后混收;2014年對混收的優良株系進行鑒定,株系1005-8-5-3整齊一致,結果集中,產量突出;2015年在本院組織的品系比較試驗中,1005-8-5-3平均莢果產量為400.35kg/667m2,比對照遠雜9102增產15.06%,居參試品系第1位。2016-2017年度參加河南省花生聯合體小粒組試驗,命名為宛花3號。
3產量表現
2016年參加河南省花生聯合體小粒組區域試驗(黃河以南片區),每667m2平均莢果產量為320.08kg,比對照遠雜9102增產3.00%,產量居第4位;在5個試點中,4點增產,增幅為1.74%~8.97%。籽仁平均產量為231.69kg,比對照遠雜9102減產1.71%,居第7位。2017年參加河南省花生聯合體小粒組區域試驗(黃河以南片區),每667m2平均莢果產量為300.64kg,比對照遠雜9102增產4.9%,居第4位;在5個試點中,4點增產,增幅為1.23%~15.29%。籽仁平均產量為212.86kg,比對照遠雜9102減產0.85%,居第7位。
4品種特征特性
4.1基本農藝性狀
該品種疏枝直立,葉片黃綠色、橢圓形、中大,主莖高40.85cm,側枝長48.05cm,總分枝9.5個,結果枝7.4個,單株飽果數17個。莢果繭形,果嘴鈍、不明顯,網紋細、稍深,縮縊淺,百果重172.1g,飽果率85%。籽仁圓柱形,種皮粉紅色,百仁重69.2g,出仁率71.6%。該品種出苗均勻,株高中等,結實性好,結果集中,果小而均勻;生育期112d。
4.2抗病性
2016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花生網斑病發病級別為9級,高感花生網斑病(按0~9級標準);花生黑斑病發病級別為8級,感花生黑斑病(按1~9級國際標準)。2017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花生網斑病發病級別為7級,感花生網斑病(按0~9級標準);花生褐斑病發病級別為5級,中抗花生褐斑病(按1~9級國際標準);花生黑斑病發病級別為6級,中抗花生黑斑病(按1~9級國際標準);葉部總病級7級,感葉部病害;花生青枯病抗病率93.8%,高抗青枯病;頸腐病發病率為10%,抗頸腐病。
4.3品質分析
2016-2017年經統一抽樣,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進行品質分析。2016年品質分析:蛋白質含量22.2%,粗脂肪含量52.9%,油酸含量38.4%,亞油酸含量36.4%,油酸亞油酸比值(O/L)1.05。2017年品質分析:蛋白質含量25.2%,粗脂肪含量52.3%,油酸含量37.6%,亞油酸含量38.4%,油酸、亞油酸比值(O/L)0.98。該品種兩年測試數據,平均蛋白質含量23.7%,粗脂肪含量52.6%,油酸含量38%,亞油酸含量37.4%,油酸亞油酸比值(O/L)1.02。
5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河南省黃河以南花生區(尤其是青枯病區)種植。
6.1適宜播期和密度
該品種生育期112d,適宜播期為4月中旬-6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晚,豫南地區地膜覆蓋可在4月10日左右播種。播種不宜過深,以3~5cm為宜。播種密度為春播8000~10000穴/667m2,夏播10000~12000穴/667m2,每穴雙粒。
6.2整地施肥
結合耕翻整地,每667m2基施三元素花生專用肥或三元素復合肥(15-15-15)40kg左右,加鈣肥15kg。
6.3拌種
防病為主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拌種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或用2.5%咯菌腈懸浮劑按種子量的0.1%~0.2%拌種。防蟲為主時可用含辛硫磷或毒死蜱或吡蟲啉等成分的花生專用復配拌種劑,每套拌種15kg左右。
6.4田間管理
生育期間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措施,盛花期及時控旺,防止倒伏。注意防治病蟲害,達到高產穩產、優質、高效。
6.5適時收獲
當植株停止生長,多數莢果網紋明顯,種仁飽滿,果殼內部出現明顯黑褐色油斑時及時收獲晾曬。防止落果、發芽。莢果含水量降至10%以下時即可入庫貯藏。
參考文獻
[1]王建玉,楊厚勇,喬宏偉,李峰,宋江春.南陽盆地花生青枯病的發生與防治.農業科技通訊,2010(11):131-132
[2]王建玉,宋江春,張秀閣,盧亞珂,李俊卿.花生新品種宛花2號的選育及豐產穩產性分析.農業科技通訊,2012(10):156-158
[3]吳繼華,周帥,關紅英,劉水仙.小花生新品種遠雜9102.中國種業,2003(9):56
作者:李拴柱 宋江春 王宏豪 王建玉 張秀閣 馬然君 單位:南陽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