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能制造下服裝模板開發與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是服裝制造大國,服裝制造由傳統制造、現代化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是必然的。2017年中國服裝行業也進入了深化改革、調整轉型和服裝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智能制造是推動和促進中國傳統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因素,是服裝制造業與“互聯網”以及先進制造技術融合發展、邁向紡織服裝強國的必然之路。
〔關鍵詞〕智能制造;服裝模板;開發
2019年3月,中國服裝智能制造聯盟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指引下,以實踐服裝企業智能制造作為轉型升級和實現服裝強國目標,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山東南山紡織服飾公司、山東迪尚集團、山東紅領集團、福建柒牌集團、湖北愛帝、浙江省報喜鳥、安徽紅愛等企業為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以“三衣兩褲”為抓手,先在這些企業實現智能制造。依據服裝智能制造自動化生產流程,服裝模板設計是服裝成衣制作的重要環節。如圖1。
1研究目標
結合我院紡織服裝數字創意公共技術(集成)平臺的建設項目,與常州服裝科技園與常州華利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服裝模板設計工作室積極研發新產品,促使產教深度融合。
1.1人才培養模式目標
堅持以社會發展對高職人才的需求為導向,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加強專業建設,深化教學改革,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積極實施以真實(企業)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1.2課程內容目標
以職業崗位分析來設計課程,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組織教學,根據服裝企業的工作項目確定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再由工作任務決定應該開設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同時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掌握服裝企業具體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更加強調了職業崗位的要求。
1.3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目標
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方式,依托校企合作模式進行項目化的任務設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職業技能的培養。課程內容的改革在縱向上,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起著承上啟下的鏈接和支撐作用,學生具備良好的能力梯度,即具備當前社會所需求的能力,更具備了自我發展的能力、創新能力,可適應日后市場的發展與變化;橫向上教學與市場發展、崗位實際環境、學生成才志向相符合,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學以致用,為學生將來就業、創業的適崗競爭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獨立動手、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一直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在經歷多年教學探討和實踐的基礎上,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a、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方法,依托校企合作模式進行項目化的任務設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職業技能的培養。b、采用協同式教學法,多名教師共同參與協同教學。例如,設計教師與紙樣結構教師共同參與,前期的設計創意過程由設計教師主講同時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掌握服裝企業具體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更加強調了職業崗位的要求。
2研究內容
2.1教材建設
依托產教融合,加強教材建設深化教學改革,聯合“華利達”、“紅豆”、“陽光”等企業開發“活頁式”服裝模板技術教材。
2.2建設研發中心
以“融產教”為路徑,打造服裝模板設計實踐、培訓基地,依托行業企業,共建融企業真實生產、教育教學以及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服裝模板研發中心。
2.3技術研發
助力產業發展,打造高水平技術技能創新平臺,聯合合作企業,依托先進實踐教育基地,與常州科教城、常州創意產業園、常州武進紡織工業園、“華利達”、“紅豆”、“陽光”等企業合作設計開發服裝模板技術。
2.4社會服務
創新服務模式,提升社會服務水平,為行業企業及社會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和應用技術服務。
3結束語
服裝產業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指引下,以實踐服裝企業智能制造作為轉型升級和實現服裝制造強國的目標,服裝制造由傳統制造、現代化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是必然的,是服裝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服裝模板設計處于服裝成衣制作即服裝縫制階段,現在服裝縫制階段實現了縫制流程自動化生產。在“智能吊掛+智能平/包縫機+自動縫制單元系統+自動模板縫制系統+專用自動縫紉機”組成的縫制流程中,模板是縫制工序中的重要一環,而目前國內服裝企業均缺少專門從事服裝模板設計、研發的專門技術人才,因此為服裝企業輸送服裝模板設計、研發的技術性人才將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聞力生.服裝企業智能制造的實踐[J].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2008(07)
作者:郭淑華 周士涵 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