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國家為了滿足人民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環境檢測和控制的制度和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控制、監測的效果,但隨之我們也發現了隱藏在管理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并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才能夠促進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進行。因此,文章將圍繞如何強化管理工作在環境監測質量中的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強化
1存在于環境檢測的質量管理工作中的弊端
1.1管理手段不充足
1.1.1環境檢測的現場管理工作大多數是在室外進行,具有流動性較大的特點,因此存在于其中的很多因素都能對管理監測的工作造成影響,如:監測的方法、人員的安排、環境的條件、實驗的耗材等。
1.1.2后續環境監測在室內分析質量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現場監測工作的質量影響,當有問題在檢測現場被發現時,工作人員能夠及時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當存在于現場的問題沒有被發現,而是在工作人員的后續的檢測工作環節中才出現問題時,那么監測員就難以找到問題的根源,這在無形中增大了監測工作的難度,以至無法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
1.1.3就現目前的發展情況來說,上級部門不斷增加了環境監測站的任務量,加大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這不僅增加了例行常規的監測任務,還增加了大量的臨時性任務,如:委托監測、考核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等工作內容。而在日常實際工作中,人員不足的情況普遍存在于各地的環境監測站中,最顯著的現象往往是一個工作人員需要負責多項工作或者負責同類型不同區域的監測管理工作等,以致在現場監測管理的時間總是較少,有的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因而,上級部門應當將質量監督的檢查力度加強,對于重要的環境監測的任務必須將人員和職責劃分到位,并明確的在評審合同時提出來,以便保證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能夠被落實。
1.1.4在筆者的調查走訪中觀察到,某些地方的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工作態度十分懈怠,這主要是因為地方經濟的差異和管理制度的差異,簡單來講,即使是同種類型的工作,由于地方城市發展的狀況不同,經濟水平高低也會不同,這就造成工作人員的收入差異,某些工作人員認為自身與他人付出了同樣的勞動和時間,卻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心理天平失衡,也就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在其位不謀其政,工作效率自然不高,而管理者又未能將員工的消極情緒及時發現,使得管理工作的進度始終止步不前,而這也是不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1.2檢查監督計劃的缺乏
1.2.1在環境質量管理的過程中質量監督的日常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能夠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員將問題發現。
1.2.2盡早的完善認可實驗室的準則和評審認定實驗室資質的準則,以便將部門內的所有工作內容都能夠覆蓋完全。
1.2.3由于監督監測計劃的缺乏,工作人員往往全憑經驗辦事,并沒有重視對環境質量的監測工作,監測的時間也不定時,工作人員的態度也特別松懈,難以保證檢測質量。
1.3相關規章規范的認識不足
1.3.1從表面上來看,在我國的很多環境監測站內根據實際情況已經制定出了完整的規章制度和文件,并且可行性都較高,但由于管理者的疏忽,其并沒有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工作人員也沒有主動學習的意向,這就使得在平常的質量監測工作中,工作人員由于對相關規范的掌握不足甚至不了解等原因,導致操作失誤的情況時常發生,影響了整個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1.3.2過重的檢測任務,人員的稀缺也是影響監測工作不完善的重要問題之一。監測部門并沒有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工作,新員工對文件內容不夠了解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同時由于新環境的發展,監測部門的工作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的改變,不再是單一的只負責一種工作項目,而是需要同時負責多種監測工作,而這無疑會增加工作的繁重程度,人員的合理配置也會出現問題,漏檢的情況也隨時有可能發生。
1.4環境監測工作不夠深入
1.4.1審核簽發、編制方案和流程、制備樣品、現場采樣、分析樣品等工作都包括在環境監測的工作當中,其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還需要控制儀器設備、質量、耗材試劑的驗收等環節,監測質量的最終結果會受到各個細節或崗位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因而,就需要深入的對各個環節的質量監測的工作進行控制,使得檢測結果的數據是有效的。
1.4.2若全程序空白在監測結果的一批數據中表現出異常,然而工作人員并沒有在現場監控監測的全過程,那么將難以將問題發現。若在日常的檢測工作中嚴格的對運輸環節、采樣過程、實驗操作以及樣品容器都部分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監測的工作,將監管全程序空白樣品的工作加強,就能夠有效的將以上問題避免。
2強化的措施分析
2.1有計劃的管理監測工作
在環境監測的工作中有計劃的將全領域進行覆蓋,保證每一個工作和部門都已經覆蓋到位。剛入職員工的培訓工作需要加強,盡量采用專題培訓的方式,以便新員工能夠快速的對崗位的工作職責熟悉。
2.2將管理者的職業素養提高
制定專業的培訓計劃,根據管理人員不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水平分門別類的進行培養,保證其對所負責區域的職責要求已經熟悉并掌握。需要合理構建監測人員隊伍,做到專業水準一致,避免出現有的管理隊伍專業水平較高,有的又較低的情況。
2.3質量意識的增強
目前,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已經融入了環境監測的內容,為了保證環境服務質量,達到嚴肅性、科學性以及公正性的政府環境執法要求,就必須保證所提供的環境監測的數據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完整性、準確性等特性。筆者在日常的觀察中有看到,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監測的工作相當重視,因而監測部門受到投訴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甚至起訴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部門領導應當重視對員工質量意識的培養力度,提高他們對工作的重視程度,以便將現場環境監測的質量提升。
2.4完善信息化網絡平臺
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傳統的管理工作應當有信息化管理代替,如:在日常的環境監測工作中影響監測結果的因素多種多樣,每一次的現場監測管理者都需要做很多繁瑣的工作,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將網絡管理系統建立起來,只需要將相關的數據在網絡系統中輸入,便可以得到正確的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監測工作者的工作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結語
上文中有提到影響監測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或避免,才能夠促進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并且除了上述的幾項加強監督管理工作的措施以外,將部門之間溝通交流的工作加強,使其配合密切,同時將質量體系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以便隱藏的問題在現場檢測的環節就能夠發現,保證監測結果具有較高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顧紅明.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2]李文峻.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3]周良,尹衛萍.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4]哈比巴•阿爾根別克.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升環境監測水平.百川利康(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2015:2.
[5]楊翠英.淺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No.7434:105.
作者:展小燕 單位:邳州市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