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宗教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著眼于提高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握三個“情”
1.要認清世情
從國際上看,民族宗教問題仍然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民族問題普遍存在、民族關系錯綜復雜、民族因素具有廣泛影響的世界。由民族矛盾和民族糾紛而引起的種族騷亂、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層出不窮,造成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局不穩、經濟衰退。民族宗教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重要根源,也是影響當今世界及未來國際社會的重要因素。總體上看,當今世界民族宗教問題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世界民族宗教問題政治化傾向更為顯著。盡管世界民族宗教問題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當前與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國家主權、領土等問題聯系日益緊密,其政治化傾向更為顯著,尤其是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問題更加復雜,突出表現為以謀求獨立為主要目標的民族分離運動興起,通過各種手段謀求政治地位甚至取得政權已越來越成為世界上一些民族主義勢力的目標。二是西方插手他國民族宗教問題明顯增多。西方國家為了自己的全球政治、經濟利益及推行霸權主義主張,越來越多地插手他國民族宗教問題,加劇了原有地區民族宗教問題的復雜程度。一些國家的民族分裂勢力積極謀求與國外分裂勢力的聯合和西方國家的支持,使國內民族矛盾國際化,謀求國際的支持和干預,以達到自己的分裂目的。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和沖突的暴力化傾向日益嚴重。當今世界,一些民族宗教勢力在謀求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或要求民族自決乃至獨立的過程中,由于運用政治手段難以奏效,這些民族宗教勢力中的極端主義者越來越多地借助了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他們或者組織武裝力量公開抗衡,或者通過各種暴力恐怖活動進行干擾和破壞,借以達到民族分離或自治的目的,或增加政治談判的籌碼。暴力恐怖活動日益成為民族分裂主義和極端勢力用來實現其政治目的的手段,也被其視為是促使本國民族宗教問題國際化的“有效途徑”。
戰后世界爆發的武裝沖突每年約24至30起,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民族宗教矛盾引發和擴大的。世界民族宗教問題之所以在當前不斷走向尖銳化,既有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原因,從總體上來說,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民族宗教問題的爆發是歷史上民族宗教矛盾長期積聚的結果;二是冷戰格局瓦解釋放了一些國家和地區長期被抑制的民族宗教矛盾;三是一些國家解決民族問題的政策失誤是一些國家和地區民族宗教問題產生的內在原因;四是經濟發展不平衡與貧困狀況的日益惡化是一些國家和地區民族宗教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五是西方霸權主義推行所謂的“民主化”浪潮是一些國家和地區民族宗教矛盾產生的外部因素;六是全球化進程加劇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宗教民族主義情緒。民族宗教問題是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現實難題,它對全球的穩定與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是影響整個和平與發展國際環境的危險因素。民族宗教矛盾沖突此起彼伏,嚴重破壞了國際戰略格局的穩定,加劇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局勢動蕩和緊張;民族宗教問題的普遍激化,嚴重阻礙了有關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地區合作也形成挑戰;民族宗教問題已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干涉他國內政的重要借口。作為民宗干部,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世界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更趨復雜。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等三股極端勢力抬頭,嚴重干擾了人類正常的社會秩序和正常發展。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當今世界的民族宗教問題,認清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清醒頭腦。
2.要認清國情
中國的國情決定,中國的宗教問題,主要是少數民族宗教問題。我國有近20個少數民族幾乎是全民族信仰某一宗教。宗教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深遠影響,再加之往往和民族問題的交織性和一些宗教的國際性,使我國少數民族宗教問題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也成為今天中國各民族共建和諧社會必須更加重視的問題。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民族宗教問題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屆領導人更進一步明確強調民族宗教問題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數民族問題解決得不好,國防問題就不可能解決好。”“單就國防問題考慮,也應該把少數民族工作擺在很高的位置。”同志指出:“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問題。”同志強調:“促進民族關系和宗教關系和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賈慶林同志指出,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民族、宗教問題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開創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二是民族宗教問題的“復雜性”與“國際性”。由于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是全民信教,而且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處于邊疆地區、不發達地區,使我國民族宗教問題與其他民族問題經常交織在一起。這使得我國少數民族宗教問題更趨復雜化。同時,在我國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中,伊斯蘭教、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涉及到國際性問題。這既是我國少數民族宗教問題中的“國際性”特點,也更是我國少數民族宗教問題的“復雜性”體現。
一些民族分離主義分子以宗教為掩護,進行分裂國家的活動。宗教成了分離分子進行思想滲透的工具。尤其是一些西方國家敵對勢力為達到對我國“分化”的目的,以“宗教”、“人權”等為工具,企業破壞我國統一。所謂“藏獨”、“韁獨”就是表現。宗教問題的政治化、民族問題的國際化,使我國少數民族宗教更顯復雜。認識到這種“復雜性”“國際性”特點,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處理好民族宗教問題的重要性。三是民族宗教問題中的“交融性”。宗教與民族雖是兩個不同概念,但二者之間又表現出極大的交融性。尤其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宗教問題,由于許多少數民族全民信仰某一種宗教,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宗教的影響和感染,致使他們的民族意識、民族感情與宗教意識、宗教感情交織在一起。宗教使一個民族具有凝聚力,而民族又使宗教具有生命力。這種交融性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宗教問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同時,民族宗教問題上還存在著民族因素、宗教因素與貧困因素和邊境因素的交融性,因此,使民族宗教問題處理既具有政治意義,又具有經濟意義,還具有國防意義。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民族宗教工作還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突出表現為少數民族人員從中西部集聚地向東部散居地流動呈快速上升趨勢,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已成為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重點,信教群眾發展較快,國外宗教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等。針對民族宗教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民宗干部必須要始終堅持民族宗教無小事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視。
3.要認清市情
從泰興市來看,我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教俱全,全市正式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213處,愛國宗教團體17個,宗教教職人員1400多人,信教群眾超過30萬,其中更包含外國信眾,各方利益矛盾錯綜復雜。因此,協調各方關系,促進各宗教和睦相處,建設和諧泰州,宗教工作者可謂任重道遠。我們要支持宗教界人士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堅決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使宗教領域的各種利益關系依法依政策得到確立和調整。既不得在自身的行政行為中損害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又不能在維護宗教界權益的時候損害社會其他方面的利益。同時要努力認識宗教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因勢利導去推進宗教的和諧化。
二、著眼于增強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本領,提高三種“力”
1.要提高學習能力
做民族宗教工作“切不可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民族宗教政策性、敏感性強,不懂得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不懂得民族宗教辦事程序和流程,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不斷獲取時展的新知識、新政策、新法律,不斷了解世界民族宗教問題的發展趨勢和各國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方法,深刻了解中外歷史上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切實掌握當代我國民族宗教的現狀和政策。要從時展、世界格局、歷史經驗、國情國策、科學規律出發對民族宗教問題進行理論思維,不斷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措施,力求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要重視學習。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作為第一需要,樹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要善于學習。把學習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習民族宗教工作專業技能、學習各種新知識結合起來,不斷豐富拓展學習內容,做到博采眾長、厚積薄發,使自己成為民族宗教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提高學習能力,堅持學習與思考相結合、與運用相結合、與創新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習效果,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零散經驗綜合為系統經驗,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努力探索民宗工作基本規律,從紛繁復雜的工作頭緒中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正確認識和把握宗教的文化性,從文化泰州建設中學習經驗和做法,創造性地確立文化宗教的發展戰略。
2.要提高引領能力
總書記指出:“做好信教群眾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務。”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是一支龐大隊伍,發揮的好,可以為我們和諧社會建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發揮不好,可能就成為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拌腳石和干擾器。因此,學會做好思想工作,對民族宗教干部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思想工作要平時做,經常做,反復做,對可預見的思想認識問題,要早預防,早引導,早解決,否則,就會積小成大,積少成多,積重難返。個別宗教活動場所之所以矛盾問題不斷,就是最好的例證。只有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思想工作做好了,認識提高了,才會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我們要著眼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扎實主動地做好引導工作。近年來,我市民宗局以宗教場所為平臺,大力開展平安創建、深化模范創建,三項創建層層遞進,有機聯系,在更高的層面確保了市民族宗教領域的安定、團結與和諧。作為民宗干部,要善于協調各方利益,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創新體制,創新載體,創新內容,提升引導水平,以掌控各種復雜局面,切實保障民族宗教領域的穩定和諧與長治久安。
3.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檢驗民族宗教干部是否具備科學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民族宗教領域里存在的難點熱點問題,如宗教教產遺留問題,大多是因為問題沒有及時解決而貽誤戰機,留下不穩定的隱患。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矛盾問題的苗頭,在萌芽狀態就徹底予以解決,絕不能把矛盾問題上交;對長期存在的矛盾問題,要千方百計尋找最佳時機靈活果斷解決,絕不能久拖不決。作為民族宗教干部,為了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對當地的民族宗教問題,一定要耳聽八面,眼觀四方,態度積極果斷,真正做到愿管,會管,敢管,善管,通過自己的積極作為,確保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和諧,不斷鞏固民族宗教領域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為經濟發展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著眼于促進民團結宗教和睦,念好三字經
1.要念好“服務經”
民宗干部要認真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倍加珍惜當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努力提升為少數民族同胞服務的本領,在為少數民族服務中堅持做到三個到位:一要政策宣傳到位。利用各種渠道、載體和形式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通過座談會、圖片展等形式,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措施,確保各項政策家喻戶曉。二要熱情服務到位。針對外來少數民族人員來大中城市務工、創業、經商過程中存在的不了解市場需求、不了解有關政策規定等情況,有關部門要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主動上門服務,通過組織他們學習有關市場經濟知識、學習有關政策規定等形式,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困難,使他們盡快融入城市生活,從而創造一個和諧的城市民族宗教環境。特別是要主動與工商、稅務、城管、衛生、公安等部門協調,為少數民族商戶做好政策咨詢、證照辦理、從業指導等服務,減低就業門檻,提供政策優惠,為少數民族家庭解決就業問題,扎實推動農村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奔小康。三要關心幫助到位。不斷創新城市流動少數民族人員服務管理的方式方法,推動民族工作向社區拓展延伸,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在民族工作中近、快、熟的優勢,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2.要念好“管理經”
應本著“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工作原則,進一步幫助宗教場所建立健全議事決策、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實。另一方面,要加大打擊非法宗教活動的力度,進一步加強綜合治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進一步強化檢查督促力度,進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確保社會穩定。當前,要把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在對待民族宗教領域安全穩定、宗教教產、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農村宗教事務管理、流動少數民族人員管理、農村少數民族脫貧等重點難點問題上,做到善于籌劃,善于協調,善于統合,善于管理。
3.要念好發展經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于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全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民族地區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經濟來解決。所以,我們處理民族地區的各種問題,都必須牢牢掌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要千方百計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民族之間的發展差距,逐步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