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保類專業群分層分類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的屬性決定了高職生源多樣化的趨勢。針對高職生源的多樣化現狀,以環保專業群為例,闡述了專業群實施分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結合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要求與標準,對環保類專業群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了分析,構建了環保類專業群的課程體系,對環保類專業群實施了基礎分層教學、崗位分類培養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環保專業群;分層分類;課程體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經過五年實踐,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可以預見,未來較長時間內,社會對懂技術、會操作,具有較高水平較高技術技能的環保行業人才必然有較大的需求。高職院校的環境保護類專業,承擔著培養一大批能守護綠水青山的一線環保類專門人才的重任。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環保類專業創辦于1984年,是全國同類學校中最早開設環保類專業的院校之一。建有環保類省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群)、國家級環保實訓基地、省級產教融合平臺等項目,并牽頭成立了江蘇環保產業職教聯盟,學生連續五屆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一等獎。近年來,環保類專業在校企合作機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改革、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針對高職生源的多元化現狀及環保崗位人才需求的變化,我們在環保類專業群進行了分層分類的教學模式改革。
1環保類專業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1基礎分層教學是高職招考多元錄取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高職院校生源呈現結構多元化趨勢,就江蘇生源來說,目前至少有五類生源,普高生源中有提前單招生、高考統招生和高考注冊生,中職生源中有對口單招生和注冊生,另外還有退役士兵和社會人員等[1]。不同來源學生的知識結構、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學習能力等必然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如果采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必然出現學困生“吃不了”,學優生“吃不飽”的現象,尤其是在入學后的基礎課學習中表現明顯,這勢必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甚至整個學習階段。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直面生源差異,樹立人人都能成長成才的教育理念,允許差異,承認差異,重視差異,培養差異。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計,因“層”而教,因此,能使教學內容較好地符合每個學生的要求[2]。課程分層教學、人才分類培養將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切實注意到生源差異,是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樣既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又滿足學生個人發展和企業用人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1.2崗位分類培養是社會對高職環保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環保類專業涉及技術、自然、社會、管理等多學科多領域,的中心將向著環境服務業傾斜,而環境服務業的核心是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治理服務。環保產業一線需要大量從事環境工程施工管理、環保設備安裝調試、環保設施運行維護、環境監測與檢測、環境管理與咨詢等方面的技術技能人才。面對環保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力軍的業態,針對高職生源多元化的現狀,高職環保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更具有針對性,才能更好地適應環保產業發展需求,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尤其是中小型環保企業。
2專業群分層教學分類培養的舉措
2.1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
在對行業企業進行實地訪談、問卷調查及畢業生跟蹤調查等基礎上,發現環保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崗位主要包括區域環境質量監測、企業污染監測、污染綜合防治、環境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建設項目或建設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等。其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主要有水體、大氣、噪聲、應急性監測及分析研究;大氣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噪聲污染治理;水處理或水凈化設施或設備的運行、調試、檢修及維護工作;環境工程項目的設計及施工管理;對一般工程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初步評價、開展環境規劃和管理工作及編制污水和廢氣處理設備工藝流程圖等。這些崗位在工作要素上具有密切的關聯,需要從事者具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常常相通,從事的工作內容、社會作用和從事者所需人格特質等也較為接近。因此以專業對應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職業生涯為目標,職業能力為基礎,工作過程為主線,工作實踐為起點,分別對環境工程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室內環境檢測與控制技術及環境評價與咨詢服務等專業進行課程重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形成公共平臺課程與各個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課程體系。整個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按照由簡單到綜合、由易到難的順序形成專業群課程體系的“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自選”的特征,從而充分發揮專業群集群優勢,使學生既具有較大的就業彈性和適應能力,又具有一定的職業就業競爭力,實現環境保護技術專業群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培養高技能環保人才的目標。
2.2基于崗位方向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的實施
平臺課程是所有專業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慶各專業技術共性發展要求而設置,培養學生通用能力或通用核心能力。就環境保護工作而言,分析檢測是最重要的技術手段,首先通過分析檢測才能了解環境質量現狀,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而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仍要由分析檢測來評價。平臺課程中通用能力以分析檢驗類課程為主。學生在修完平臺課程后,能具備從事專業群所包含崗位的基本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專業必修課模塊分專業為學生設計專業知識結構,夯實專業基礎,形成基本的專業能力,體現專業特色,培養專業技能。而專業群選修模塊課程則是主動響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針對不同崗位方向的要求實行人才分類培養而設置的崗位群課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在專業群選修模塊設置環境咨詢、環境監測、環境工程、環保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四個崗位方向模塊,供專業群內各專業學生自主選擇。崗位方向分類教學打破專業界限,專業群內學生根據所選崗位方向課程重新組班學習。崗位方向分類教學實施主要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進行,學生完成分方向學習后,即進入頂崗實習階段。課程設置直接對接崗位,教學內容對接崗位工作任務。并將“1+X”污水處理工的職業標準融入教學,實現“課證”融合。我們采用混編教師分段授課模式,課程由校內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的專家或一線技術骨干教師分段授課,促進了企業新技術、新工藝、企業文化、安全意識等資源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就業時能較好地實現崗位零距離對接[1]。目前,我們在前期實施的基礎上,對后續學生擬提前一學期進入部分課程的分類學習,讓學生能在較寬的職業領域中,逐步選擇與自己適合的專門化方向,無論對于就業質量、職業發展還是責任心的培養都有較高的教育價值。
2.3專業群基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
高職院校生源呈現多元化的現狀,學生的基礎差異頗大,承認并正視這種差異,可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需要,靈活采用“異層同班”“同層同班”、第二課堂、技能競賽、專業工作室等形式實施分層教學。我們環保類專業群通過專業群的平臺課程進行同層同班的“走班制”分層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基礎化學》是環保類、化工類、食品藥品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化學學科的特點和生源的多樣化帶來明顯的化學基礎的差異,用“一刀切”的模式無法完成既定課程教學目標[3]。2016年9月,我們組織了對2016級環保類、化工類、食藥類專業的化學入學摸底測試和實名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以環保類三個專業為試點,根據入學摸底成績,結合問卷調查中入學前的化學學習情況和學生個人意愿,通過綜合分析,打破專業界限,將三個專業的所有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重新編成化學(1)班、化學(2)班、化學(3)班,在行政班不變的情況下,基礎化學課授課時實行走班上課。因目前二級學院只有化學課程走班分層授課,所以由三個教師同一時間在不同的教室(實訓室)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授課,同時,根據學習情況,進行滾動式末位淘汰制分層。結合專業群人才培養規格,確定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層次學生的情況,研究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數字化資源建設[4]。教學目標的設定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處于“最近發層區”,亦即“跳一跳,夠得到”。教學方法上因人而異,A層學生側重引導自學,B層學生側重理解啟發,C層學生側重模仿學習。同時充分利用智慧職教,在職教云平臺同樣打破專業界限,分層建班,分層搭建課程、建設資源,分層授課、作業、考試。不同層次班級學習內容設定為必學和選學,作業和考試設定為必做和選做,課程資源分類發布到相應層次的班級、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教學與管理。教師分層組建化學(1)(2)(3)班網絡教學班,學生注冊后即進入相應班級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對走班分層教學評價的總體原則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原則[5]。過程考核的階段測試及期中測試時各層次試卷難度不同,期末考試時則采用同一試卷,同一試卷上分基礎題與提高題,提高題中不同難度的題目配比不同分值,基礎題為必答題,提高題自主選擇答題。同時將“化學分析工”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與學生分層對接,A層學生可報考化學檢驗員三級證書,B層學生的報考等級在學生自愿選擇的基礎上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習情況確定,C層學生只能報考四級證書,在四級證書通過的基礎上,經申請可免費報考三級證書。
3基礎分層崗位分類培養模式的初步成效
通過2016、2017、2018級環保類專業的分層分類教學模式的實施,較好地貫徹了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較大程度上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職業發展的多樣化,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明顯提升。基礎分層教學由于學生水平相當,課堂上學習效率明顯提高。表現為學生的接受與理解、表達與交流等效果顯著,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氛圍,也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通過分層教學提高了優秀生,也培養了中等生,更幫助了學困生。崗位分類培養則由于從學生的就業意向和興趣出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專業群中2016屆級學生的就業率高達99%,對口就業率91.2%;縱向比較難度相當的期末試卷,通過加權比較發現,實施分層分類學生的優秀率(90分以上)和及格率分別高出4.7%和7.3%,化學檢驗員的獲證率100%,2017、2018、2019連續三年,分別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和“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中獲得一等獎。
4基礎分層崗位分類培養模式實施的思考
(1)教學資源的保障建設。就分層教學來說,分成A、B、C三個層次班級進行走班教學,同一時間內,將有三個教學班在不同地點上同一門課程,學校必須有配套的教學資源,如師資和實訓條件。尤其是化學這樣的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必須有足夠數量的實驗室和相應的儀器設備,保證三個班同時開設實驗。(2)配套管理制度的建成與完善[6]。實行基礎分層崗位分類教學模式改革,必然要改革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因此首先我們二級學院制定了“基礎分層、崗位分類”培養的教學模式實施原則意見及配套的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計劃、“雙導師制”工作實施意見等制度文件。(3)實施“雙導師”,加強學生的職業發展指導。從2016級開始,在學生入學時,除了班主任外,每5-6名學生專門配備一名專業教師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從入學教育開始,共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專業認識、學術引導以及職業發展指導等,在學生的分類分層選擇時提供指導和幫助。(4)完善激勵與考核機制。開展小班化教學,保障分類培養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工作量、課程系數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并對在分類培養實施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教師,在其教學效果考核、職稱評聘、教學獎勵等方面予以傾斜。
5結語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提升到了綠色發展理念。從2021年開始的下一個五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轉換車道的中國經濟仍將以綠色發展為底色。高職環保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不斷創新,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適應綠色發展,適應產業轉型,守護綠水青山。
參考文獻
[1]劉萬輝.高職生源多樣化現狀調查與分析[J].高教學刊,2016(22):32-36.
[2]加鵬飛,張國勛,馬爍.新形勢下高職公共基礎課分層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8(6):95-98.
[3]夏侯國論.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基礎化學課的分層教學探討[J].廣州城市學院學報,2019,13(4):50-53,58.
[4]徐潔,龔愛琴,王元有.高職化工類專業“基礎化學”分層分類教學的探索實踐[J].廣州化工,2019,4(47):143-145.
[5]蔣云霞,丁敏娟,李亞,等.高職化學走班制分層教學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6(31):72-73.
[6]徐魯寧,郭曉功.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現狀與創新對策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6):29-30.
作者:蔣云霞 白曉龍 喬啟成 李亞 閆生榮 單位: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