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慧職教云”的混合式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職業教育云平臺環境下“Java語言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研究實踐出發,對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實施進行了解析,在知識內容、教學設計、授課方式方法、教學過程分解、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實踐,討論如何借助“智慧職教云”平臺,將線上線下學習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持續學習、自我學習的新教學觀念和模式研究。
1“智慧職教云”平臺的優勢
混合教育模式能夠使師生共同走進課程,體驗、感受、領悟和思考,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還能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1]。目前,典型的混合式教學平臺有學堂在線、藍墨云班課、智慧職教云等。每個平臺都有其優點:第一,學堂在線是免費公開的MOOC平臺,是國家教育部大力建設的,國內外一流名校開設的免費網絡學習的平臺,主要是研究生和本科階段的教學資源。第二,藍墨云班課是一款由藍墨科技推出的移動教學App,主要由任課教師組織資源,實現混合教學,最大的缺陷是沒有標準的職業教育資源庫支持。第三,“智慧職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是一個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是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成果面向全社會共享的指定平臺。三個平臺各有特色,“智慧職教云”整合了國家項目成果和自有資源,構建專屬在線課程,支持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創新實踐,助力“互聯網+”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翻轉課堂作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已經逐步成為職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
2以“智慧職教云”為支撐的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實例
基于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成果,我們將混合式教學方式應用于2017年春季,面向烏魯木齊職業大學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及物聯網應用技術三個專業學生開授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修課學生為118人。課程結合筆者主持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證研究”課題,采用“智慧職教云”平臺輔助教學并進行教學改革嘗試。課程設計將課堂教學與云平臺學習同步。學生自我學習和教師講解異步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持續學習的環境,主要包含建構基于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云平臺學習環境設計、線上線下的課程內容設計、多元互動的學習活動設計以及多維度的學習評價方式等。
2.1現代職場化教學設計“職場化”
教學設計是職業教育內核,利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將“職場化”融入線上與線下各環節,并根據職業素養貫穿于教學始終。職業院校在“職場化”教學過程設計中,線上資源的職場化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選取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要求等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線下教學中,可以借助公司、車間、實訓室等職場化環境,根據企業真實生產任務設計課堂任務,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引導學生或獨立或小組完成任務、項目或作業,并依據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實施評價,以產品或商品的標準評價學生的實戰作業。傳統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與學生就業崗位關聯度較小,與項目的聯系不緊密,學生不清楚學習了一門語言后到底能做出怎么樣的項目,更找不到入門的切入點以及學習方式、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盡早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在校期間更有針對性地為以后的職場生涯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對大一、大二學生的Java語言課程引入大學生職場入門成長計劃。課程教學設計時結合崗位需求引入項目實戰,根據一線職場專家給出的建議,讓大一、大二的同學們了解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在教學實施環節中,通過協同平臺企業工程師手把手與同學們一起進行項目實訓,提前讓學生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培養良好的編程習慣,學習編程中的核心思想,避免寫出低效冗余的代碼,提升編寫效率。
2.2線上線下課程內容設計
互動混合式教學借助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將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熱議的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面對面教學的優勢相結合,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3]。現代職教課程可概括為“線上、線下、職場化”。基本做法是將在線教學與面對面課堂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教師提前錄制教學微視頻等課程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學生課前登錄教學平臺觀看課件、視頻,在線測試、討論或作業。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完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開展分組討論、項目實戰、任務學習、展示交流、作業及評價等活動,教師主要負責解疑答惑、組織活動。本門課程的三個學習角度:第一,從“新疆軟件園常見的Java就業需求”開始,了解目前新疆IT就業市場上提供的主要職位及這些職位技術要求,幫助學生清晰定位。第二,“JavaSE基礎案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Java語言基礎,通過案例讓學生體會到學習Java語言的樂趣,深入掌握面向對象思想,熟練使用常用的API,鞏固和拓展Java程序設計。第三,“前沿技術介紹”主要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案例,該階段內容是IT行業的前沿技術,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編程的魅力。本課程所有知識點以案例為驅動,在實訓過程中對基礎知識逐個擊破。線上課程資源涵蓋常見技術方向和前沿技術介紹,使學生充分開拓行業視野,進行市場定位,零基礎授課,無須相關技術儲備,適合已經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學員。線上課程共涵蓋了Web前端及Java軟件開發10個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進行拆解,保證學習者根據課件即可完成整個項目。課程穿插企業中的開發規范,課程中的重難點詳解,更有答疑和教務服務,為學生營造一個最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習者快速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學習者完整實現課程中的案例,能夠深入掌握Java核心編程及開發規范,為后續學習Java技術生態鏈打下必要的基礎。
2.3知識拓展
教師在智慧職教云上安排了課后拓展階段,提出思考問題,進行頭腦風暴,拓展知識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移動終端和PC終端訪問智慧職教云平臺,學習任課教師構建的一體化教學資源。這樣既培養學生進行持續學習,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又對已學知識進行檢測。在課堂中,采用限時習題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課前預習、提問、頭腦風暴等環節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課前、課后要求學生完成在線學習視頻和PPT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持續學習;對于任課教師,在“智慧職教云”平臺上學生所有的學習行為數據將被自動采集、分析及統計,這有助于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量化,并可以清晰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軌跡。通過小測試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持續關注度,測試可以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在職教云平臺上小測試、提問及頭腦風暴等互動活動,評價采用分組互評、學生互評、教師參評等方式進行。這個環節著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可以采用簽到功能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持續學習。
2.4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目前的教學模式,尤其是紙質的試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統計。利用信息化平臺,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摒棄了傳統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學習評價方式。在混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小組互評、多方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整個評價過程可以分為準備階段、評價階段、總結階段三部分:第一,準備階段。針對學生能力的差別進行均衡分組,確保組間競爭的公平性。為每個分組任命小組長,確保小組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明確分組考核規則,確保每個小組能夠按照學習目標進行組織活動。第二,評價階段。根據學習目標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學習目標為論文、項目策劃書、實驗報告等,可以要求小組完成相應任務的演示文檔或2000字以上的實驗報告,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其他小組的同學給出分數并評價,最后由教師總結。該考核方式側重學生在作品展示及課堂中表現能力的考核。第三,總結階段。通過設定章節和評價類型權重方式,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修正相應的評價結果,最后利用平臺的統計功能給出學生的綜合成績。通過綜合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知”的考核,又關注了學生“識”的考核,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團隊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文獻檢索、應激反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混合式教學實施成效分析
“互聯網+”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建立,極大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學習的混合式學習環境,并促進了學習持續化學習新常態,值得推廣。通過職教云平臺的運用,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的延續;一體化教學中的云課堂、微視頻、課中小練習的應用不但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習過程中的多元評價方式將學生學習過程逐步量化,為教師的教提供參考和反饋。智慧職教云平臺的應用使得教學活動的教與學變得容易,卻忽略了教師對信息素養的要求。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把傳統學習與在線學習、遠程學習結合在一起[4],對教師的一體化教學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因此,在充分利用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同時,要注重本地學生的特點,將傳統教學融入到一體化教學中。教師要將信息化教學的挑戰看成時代賦予的歷史機遇,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證。
4結語
職業教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將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將職場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將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優質數字化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并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從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結果看出,大多數學生對于在這種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比較感興趣,平臺榮譽積分給了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此外,根據授課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從學校宏觀角度看,需將現代職教課程上升到職教人才培養戰略。從實踐角度看,需要提升任課教師信息化素養,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設計需持續改進。在教學管理方面,優化學生積極性調度策略,并完善協同工作的機制,使得教學與學習活動均因使用職業教育云平臺而受惠。
參考文獻:
[1]趙志琴.基于微課的高等數學混合式課程教學[J].統計研究,2017,(01):39.
[2]寧雅南.后方法時代翻轉課堂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構建策略[J].讀天下,2017,(05):16.
[3]曾敏,唐聞捷,王賢川.基于“互聯網+”構建新型互動混合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7,(05):28-29.
[4]竇湘屏.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01):62-65.
作者:陳梅 劉江越 李自臣 單位:烏魯木齊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