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普洱市非公經濟的進展狀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佳 單位:普洱市社會主義學院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兩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發展非公經濟,有利于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黨的十七大提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非公經濟發展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體現了新時期黨和國家對非公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一、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初顯成效
2011年,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全市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增長17%,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9%;企業總戶數733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894%;從業人員239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177%;上繳稅金1457億元,同比增長3446%;注冊資金1579億元,同比增長1958%。其中,私營企業4090戶,同比增長1283%,從業人員84846人,同比增長551%,上繳稅金64812萬元,同比增長3118%,注冊資金11530億元,同比增長1708%;個體工商戶69180戶,同比增長1933%,從業人員152571人,同比增長1551%,上繳稅金50552萬元,同比增長4145%,注冊資金3031億元,同比增長3703%。普洱市非公經濟廣泛參與到茶產業、林產業、礦產業、電力、房地產、商貿旅游業、蠶桑、烤煙等支柱骨干產業項目建設中,為普洱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貢獻。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非公有制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二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三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普洱市經濟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在所有制結構中,非公經濟對普洱市經濟的貢獻占一半以上,達到511%,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四是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規模擴大、效率提高。十一五時期,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拉動普洱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五是非公經濟投資加快,投資結構繼續優化。非公有制經濟投資結構改變,從過去主要靠政府和銀行投資求發展的格局逐步改變為全社會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資結構。六是非公有制經濟在商品流通領域增長顯著。七是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創造工作崗位,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同比增長1176%,為普洱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二、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云南“橋頭堡”戰略的實施,給普洱市非公經濟加快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普洱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設國家綠色經濟實驗示范區,實施“13111工程”,即力爭到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累計完成招商引資10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建設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是國家開放戰略的重要部署,橋頭堡戰略的實施將會出臺一系列特殊政策,如在資金、稅收、風險規避、出入關等方面,政府對非公經濟企業發展會給予優惠照顧,積極為其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化服務。可以說現階段是普洱基礎大建設、產業大提升的戰略機遇期,也是發揮特色優勢、實現綠色崛起的黃金時期,為普洱市非公經濟提供了更寬領域、更廣平臺的發展空間。普洱市非公經濟如能在此輪戰略部署中抓住有利時機,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相關政策資源,生產經營勢必得到提升。普洱市作為國家綠色經濟實驗示范區,應盡快適應產業國際化發展趨勢,加快非公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對礦產、電力、生物、旅游等傳統支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使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藥、先進機械制造、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成為普洱市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把普洱市非公經濟的產業投資向東南亞、南亞延伸,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升級,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在《普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到,到2015年,非公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5%以上。非公經濟發展目標明確,非公經濟的重要地位凸顯。十二五發展規劃還明確了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保障政策和服務體系,為非公有制經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實現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正面臨著一個亙古未有的巨大發展良機。
總體來看,普洱市非公經濟運行平穩,內在活力不斷增強,但是長期以來,與其他地方相比,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不足,總量偏小,競爭力弱,層次較低,土地、資金、人才等瓶頸制約問題突出。普洱市發展非公經濟仍然存在不少挑戰,表現為:一是非公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還沒有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經營范圍廣泛豐富但不精深,非公企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待提升。二是非公經濟總體發展不足,非公企業經營規模小,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和經營管理粗放落后。三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非公經濟粗放式發展方式亟待轉變。普洱市非公企業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依靠當地的資源支撐,主要靠擴大外延規模生產來拉動,絕大多數非公企業還是以初級產品加工和銷售為主,特別是茶葉、林業、咖啡等行業,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隨著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市場形勢愈加嚴峻,利潤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四是非公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普洱市非公企業融資貸款難,中介服務組織和貸款擔保公司數量少,發展水平低,遠遠滿足不了非公經濟發展的需求。
三、積極推進普洱市非公經濟科學發展
普洱市非公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必須把握時機,破解難題,為普洱市非公經濟贏得新的發展空間。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加快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放開市場準入,完善服務體系,維護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普洱市非公經濟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品牌型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全面推進普洱市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優化發展環境。非公經濟是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這支隊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既要正確引導普洱市非公經濟在自身發展基礎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辦好企業保增長、吸納就業保民生、維護市場秩序保穩定,更要積極推動社會為非公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切實貫徹落實各項政策,進一步改善非公經濟的發展環境。依法保護非公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為非公經濟發展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引導正確的輿論環境,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發展非公經濟的方針政策。引導普洱市非公經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企業配套產業和農村服務業等重點領域。
2、健全服務體系。成熟健全的服務體系是保證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營造公開、高效的服務環境,加快非公企業創業培訓、公共信息、融資擔保、技術創新、權益維護等服務平臺建設,大力培育發展社會中介服務組織,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普洱市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加快對外合作交流,積極組織非公企業參加各級各類會展,到相關國家學習考察,推進交流與合作,拓寬視野和思路。加快“走出去”步伐,幫助非公企業開拓以東南亞、南亞為重點的國際市場,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非公企業到東盟設立生產基地。加大培訓力度,立足非公人士的實際需求,圍繞國家經濟形勢、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企業文化建設及企業家素質提升等方面進行專題培訓,對非公企業和非公人士進行對外投資合作培訓,提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3、提升融資水平。嚴格遵循“在信貸政策上給予照顧,貸款條件上一視同仁,結算上優質服務,手續上合理簡化”的原則,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健全非公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積極構建政府協調引導、銀行重點支持、擔保機構積極合作、企業主動參與的非公企業融資服務新模式,解決非公經濟發展資金困難問題。協調落實支持非公企業的金融政策,掌握企業的融資需求,組織開展銀政、銀企對接活動,把一批有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成長型非公企業推薦給銀行,爭取更多的貸款支持。積極申報中小微企業專項資金,爭取得到國家和省上的支持。積極推導企業上市,為普洱龍生、云景林紙、景谷林化等擬上市企業提供優質政務服務。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非公企業發展。扶持各擔保公司擴大擔保規模,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事業法人和民間資本出資成立商業擔保機構和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提升擔保能力。
4、加大招商引資。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支持有條件的非公企業做強做大。針對普洱市非公企業“小、弱、散”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的現狀,注重提高非公企業發展質量,大力培育非公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強化品牌意識,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做大做強品牌經濟,把實施非公企業名牌戰略與市場營銷有機結合起來,支持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圍繞普洱市建設四大基地和“5+6”產業集群的規劃,加強招商引資,積極引導和支持非公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形成集群效應,突出主業,完善配套設施,優化發展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力爭在普洱市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千萬、超億元的重點非公龍頭企業,以輻射帶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5、突出商會作用。普洱市目前有福建、廣東、川渝、浙江、江西、山西、湖南、湖北8家異地商會。要進一步突出商會作用,以商招商,搭建非公經濟轉型升級的平臺。發揮商會職能優勢,堅持正確的辦會方向,帶動廣大會員走“愛國、誠信、敬業、守法、貢獻”之路,積極發揚商會自身優良傳統,用好、用活普洱發展非公經濟的政策優勢,放心、放手、放膽地發展,把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普洱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創造財富、實現自身價值中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互利共贏。各異地商會組織之間互通信息,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切實發揮聯系政府、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支持和引導廣大會員企業明確定位,加快項目建設,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加強與各界工商業人士的聯系,廣交海內外朋友,實行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為普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的轉型升級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6、加強政治領導。從政治上關心非公企業業主和員工,對非公企業已建立黨、團組織和工會等群眾組織的,業主和員工積極要求入黨并符合黨員條件的要積極吸收入黨。充分發揮非公企業黨、團、工會組織作用,加強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通過開展組織活動把黨、團、工會工作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結合起來,與企業的精神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與開展社會公益事業結合起來,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重視發揮普洱市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在政治生活中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民主監督的作用,積極提名、推薦非公經濟人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執委及其他社會團體職務,針對普洱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為普洱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獨特作用。積極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倡導“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思想,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投身參與光彩事業,扶貧濟困、回饋社會。發揮各級統戰部和工商聯聯系非公經濟的橋梁紐帶和管理非公經濟的得力助手作用,努力做好維權、信息、融資、推介等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