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經濟與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社會保障中的內容
1.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當中最為關鍵的部分,社會保險的概念是指以國家為主體,由法律法規規定的專門機構負責實施,運用社會力量,通過立法手段向勞動者及其雇主籌措資金建立專項基金,以保證在勞動者失去勞動收入后獲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補償。社會保險的種類有許多,主要有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養老保險。
2.社會救助
社會救助的對象是社會上低收入者與弱勢群體,通過直接給予這部分群體經濟上的支持,以滿足他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社會救助的形式同樣都許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災害救助制度,貧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社會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面向社會全體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費的服務。社會福利從實質上說應該是一種針對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種津貼。
4.社會優撫
社會優撫針對的對象比較特殊,對象大多是國家或社會上那些現役軍人,殘疾軍人,退役軍人,烈士等。社會撫恤的本身就是一項較為特殊的社會保障制度,針對的對象十分狹隘,享受社會優撫待遇的對象是為整個國家及社會有所付出,犧牲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社會優撫的待遇往往是比較高級別的。
5.社會互助
社會互助更加能體現一座城市在社會保障上的“溫度”,因為社會互助是針對那些有生活困難社會成員,并由公民自愿幫扶形成的一項特殊的社會保障制度。指的是社會組織和成員自愿組織和參與的活動。他是一種自愿的、非營利性的,其資金來源主要是社會的捐款、自愿捐款,政府救助資金來源是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社會互助的主要形式有: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組織;慈善救濟的民間公益組織;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自發組成的各種形式的互助組織等。
二、社會保障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1.維持社會穩定,為城市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一個完整,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維持社會穩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讓居民充分享受更有安全感的城市生活,居民在獲得了更好的生活滿足感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犯罪率。整個城市呈現出安定和諧的局面,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中,將能夠更好地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土壤”。社會保障制度的價值取向在于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公平,讓社會能夠安定有序。社會保障的最重要的責任是將公平與互濟為主題,更好地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現代社會中,隨著現代民主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更加注重自身的權益,人們內心的自由與平等的意識不斷增強,這就對社會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不僅僅關注公平本身,開始更加關注整個社會公平的進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正好契合廣大群眾內心的需求,符合每一個社會人的內心價值取向,通過一系列的社會保障制度將每一個人的生活保證在一個規定好了的標準之中,能夠有效地消除存在于整個社會當中的極端情緒,對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保障制度的存在能夠有效地緩和社會上的矛盾,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快速轉型的階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維持好社會基本結構的穩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在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可以理解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須是和生產力同樣的以制度為保證的尊重。
2.促進城市居民消費,拉動城市經濟快速增長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近年來,隨著出口銳減,投資下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只剩下消費這一項。因此促進城市居民消費,對拉動內需與整個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在制定經濟政策中明確指出將擴大內需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要想讓社會群眾大膽放心地消費,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解決廣大社會群體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夠享受相對應的有保障服務。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因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對于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吸引人口定居
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思想是為了讓社會群體的生活質量控制在一個設定好的標準之上,在滿足了這些群體的生活方面的需求后,整個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將會大大提升,這對于廣大群眾來說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打個比方,廣大群眾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去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城市能夠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能夠提供更為豐富的社會福利,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來到這些大城市,這些流動人口的到來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這些人口帶來的生產力,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的整體建設不可能這么快完成的。
4.縮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上文論述到,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價值就是在于給予廣大群眾最直接的公平與正義,讓全體社會群眾能夠享受到一個規定好了的標準之上的生活。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內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收入差距問題,這些收入差距的存在讓整個社會結構十分不穩定,為了避免出現不想出現的局面,必須要有一套完整有效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去縮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盡管社會保障制度在縮小城市收入差距上的能力與稅收相比十分薄弱,但是社會保障體系能夠在縮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礎上為廣大社會群眾提供一系列的最低保障的生活服務,這是不能通過稅收做到的。
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議
1.采取多種社會保障籌資模式,盡力彌補社會保障基金缺乏為了更好地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于社會保障制度投入的資金足夠大,但是如果社會保障需要的資金全部由政府掏腰包,政府在財政支出上的壓力會十分的大,因此,政府應當廣開社會保障資金的財源,大力鼓動社會中的非政府組織,包括企業以及公益組織充分地參與到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活動中來,盡可能地減少財政支出壓力,盡可能地彌補社會保障基金的缺乏,盡可能地讓社會保障基金的投入穩定在一個高標準的水平之上。政府部門應積極尋求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利用社會資本的力量,來填補空洞的社保基金賬戶,逐步減少社保基金運營的風險。我國商業保險是落后于社會保障水平發展的,因此,未來所有的系統設計應考慮到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協調、相互促進,確保商業保險補充社會保險缺乏的社會保障功能。也可以爭取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的貸款、援助,建立教育、衛生保健、職業培訓等社會保障項目,甚至可以將國際保險基金引入國內市場,通過多渠道融資發展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2.實現多層次社會保障,加強社會在社會保障中的作用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須從多個方面展開。同時社會保障的制度應當講求高效率,即通過最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來實現最大化的社會保障效果。社會保障制度的設立必須經過嚴謹的論證分析,規范的試點調研才能廣泛地展開,考慮到社會保障制度對于整體社會結構的穩定作用,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須嚴謹、科學。社會保障制度具有資源再分配的功能,社會保障提供的福利必須是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能夠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社會保障水平的確定應根據國民經濟的綜合發展水平、社會資源供應能力、政府的財政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來考慮。
3.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實現保值增值
實現高質量的社會保障,必須依賴于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要保障社會保障資金的穩定投入,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于設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基金。但是由于社會保險基金在投資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為了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穩定投入,這就決定了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操作必須是高質量,高標準的,同時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制度來幫助基金的保值增值,只有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才能確保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區間內社會保障的力度和效果能夠有效控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與之相匹配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制度也十分重要,因為,只有通過完善的社會保險基金來剪短基金的整體運作,才能全面地控制社會保險資金的流動與運作,也能夠從源頭上避免出現社會保險基金流失的情況。
作者:倪天岐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