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浙江省作為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擁有良好的信息產業基礎和富饒的農業漁業資源,正積極響應國家數字鄉村建設開展試點示范。本文以浙江省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浙江省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優劣解距離法對2014—2018年全省鄉村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得出浙江省在鄉村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雖有波動,但總體呈穩步推進趨勢,并根據研究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激發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潛力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數字鄉村;層次分析法;優劣解距法;信息技術
數字鄉村是指鄉村建設以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鄉村生產、生活、治理等各方面數字化發展。自2019年5月《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以來,數字鄉村建設被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浙江省作為經濟強省、漁業大省,其農業經濟結構競爭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浙江省鄉村堪稱我國鄉村振興的典型范本,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備的服務體系、發達的信息網絡以及優越的生態環境使得浙江省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擁有巨大潛力,而且有望把浙江省鄉村建設成為數字鄉村的典范。
1文獻綜述
王頌等在研究鄉村規劃指標體系方面,通過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城鄉關系的演變歷程以及現行城鄉規劃體系的不足之處,針對目前鄉村規劃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方法,從人口、空間、經濟、生態資源和投資建設5個層次重建了一套鄉村規劃指標體系[1]。亓文娟等以云計算與鄉村建設為切入點,認為云計算在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文明和社會建設等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指出云計算推動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從鄉村建設中不同主體的視角提出相關建議,實現云計算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郭俊認為智慧鄉村的建設模式實現了各方信息利用和數據整合,加速了鄉村振興,但在振興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如缺少大數據平臺的支撐、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農民技術能力有限而難以熟練掌握先進技術軟件的操作方法等,并從基礎設施和智慧應用2個層面提出了解決措施[3]。綜合我國學者對鄉村建設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鄉村振興并非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各類因素,統籌多方關系。基于我國眾多鄉村較為落后的本質特點,數字鄉村的建設必然面臨眾多挑戰。要想既有針對性又能綜合地實現鄉村數字化建設,構建一套科學的數字鄉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已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
2浙江省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指標選取
在結合浙江省鄉村發展現狀以及專家學者已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秉承科學性、綜合性、實用性的原則,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筆者選取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來構建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2.2分析方法
2.2.1層次分析法(AHP)。對數字鄉村指標權重的確定,筆者結合專家意見與參考文獻衡量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采用層次分析法得到評價指標體系中7個一級指標及26個二級指標的權重。該方法將定性與定量有機結合,使得到的指標權重更符合現實情況且可靠性較高。
2.2.2優劣解距離法(TOPSIS)。在優劣解距離法下,筆者使用距離尺度對指標屬性進行同向化處理,進而采用該距離尺度來度量樣本差距。充分利用浙江省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原始數據的信息,以精確地反映各年度之間的差距,進行組內綜合評價。
3浙江省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實證分析
3.1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本文數據主要由2014—2018年《浙江省統計年鑒》和《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相關數據整理獲得。鑒于數據的量綱并不完全一致,在數據處理層,筆者對其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3.2AHP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權重
通過層次分析法,筆者計算得到各一級指標及一級指標項下二級指標的權重結果,如表1所示。
3.3TOPSIS確定最優和最劣方案
對于筆者進行評價的20個二級指標,通過TOPSIS方法計算得到的最優和最劣方案依表1指標次序排列結果如下:
3.4綜合評價
近5年內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情況通過計算各統計年份(2014—2018年)與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筆者可以得到在TOPSIS評價法下各年份的綜合得分情況及排名,如表2所示。按照綜合評價值的大小對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狀況進行評價,該綜合評價值越大,表明該年份數字鄉村建設情況越好。從表2可以看出,浙江省數字鄉村總體的綜合評價值逐年增大,而且2014—2016年增長顯著,呈現質的提升,表明近5年來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數字鄉村建設在整體上卓有成效。但隨著數字化應用的廣泛普及,近2年的建設可能處于瓶頸期,增長速度放緩[4]。為了更客觀、準確地反映近年來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中科技農業、智慧農民、數字經濟、網絡政務、智慧環境、現代醫療與福利以及數字基礎設施7個方面的發展狀況,下面對這7個指標進行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就科技農業層面而言,2014—2017年浙江省科技農業建設的綜合評價值呈現上漲趨勢,2018年有所回落,主要是該指標項下的二級指標中2018年浙江省農村農用大中型拖拉機數量減少導致的。而大中型拖拉機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建設效率和資源使用效率提高以及更先進的機械設備的應用,減少了對傳統農業機械設備的需求。從智慧農民層面評估,近5年其綜合評價值一直處于上升趨勢,說明浙江省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農村的技術人員規模不斷擴大,智慧農民建設有重大進展。從農村數字經濟層面評估,其綜合評價值逐年上升,反映了浙江省農業經濟建設緊跟時代步伐,經濟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在網絡政務層面,其綜合評價值呈現出先增后減的趨勢,以農村廳政府信息公開量為主要衡量指標,近2年信息公開數量的減少,一方面說明浙江省政務公開的全面性和公開力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說明村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問題有所減少。在智慧環境方面,綜合評價值不斷上升,并且在2015年有質的飛躍,智慧環境建設效果顯著。從現代醫療與福利層面評估,2014—2017年浙江省現代醫療與福利的綜合評價值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說明浙江省鄉村醫療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福利覆蓋范圍面積廣泛且精準。從基礎設施建設層面評估,其綜合評價值也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反映了浙江省農村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基礎設施支持到位,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4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建議
針對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分析結果,未來浙江省數字鄉村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在農業生產方面,提高智能農業設備的使用率,加強物聯網技術在農業播種和收割等方面的應用,實時監測采集農作物生長數據,減少或避免病蟲災害的發生,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與質量。在農民素質發展方面,組織開展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擴大新型職業農民、現代技術農民的比重,確保廣大農民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能緊跟發展腳步。在農村經濟方面,要優化產業結構,在穩定農業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浙江省發達的信息產業優勢,抓住“互聯網+”的契機發展當地特色休閑旅游業,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在農村政務方面,根據浙江省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近2年信息公開量有所下降,各鄉政府應擴大村務公開力度,在村政府網站、官方公眾號或相關媒體及時披露有關政策信息,提高村民政治生活參與熱情,讓村民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切實解決村民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在鄉村醫療服務方面,要完善衛生體制,推進新農合、“互聯網+”醫療建設進程,改革醫務人才流動機制,加大對農村醫藥合格和醫療器械合規的監管力度,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在農村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繼續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提高種植技術,減少化肥使用量;不僅要實現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還要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數字鄉村建設中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建設也要跟上腳步,提高通信網絡、交通運輸的數字化水平。兼顧經濟、環境、社會,構建和諧的鄉村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頌,吳明鏡,汪祥念.新時代鄉村規劃指標體系的重新構建[J].價值工程,2020(1):108-111.
[2]亓文娟,陳仔浩,高建相,等.云計算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應與路徑[J].江蘇農業科學,2019(23):53-56.
[3]郭俊.推進智慧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分析[J].南方農業,2019(24):164-165.
[4]朱文意.智慧農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以江蘇省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7):229-231.
作者:方迎君 張奇琦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