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牦牛藏羊養殖技術現狀及對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推動了畜牧行業的發展。推廣青海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有效促進養殖行業的飛速發展,是當地畜牧業行業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推動傳統畜牧行業向現代畜牧行業發展的進程,對提高我國畜牧農牧民經濟收入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探究青海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現狀,并以此為基礎,探究高效養殖技術推廣的對策。
關鍵詞:青海牦牛藏羊;推廣現狀;對策
1青海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情況
為促進青海畜牧行業的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以保證草原環境為前提,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各市區、各部門要緊密結合技術人員與科研人員的工作,各方緊密配合,對牦牛藏羊養殖技術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大膽創新,從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高效養殖技術,并在省內各地區進行推廣,促進綜合效益的全面提升[1]。
2青海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存在的問題
在青海牦牛藏羊養殖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實際牦牛藏羊畜牧養殖工作開展過程中,青海省共有6個州,共計160個高效養殖點,但在這些養殖點中,嚴格按照方案進行養殖,并能取得一定成效的高效養殖點沒有達到總數的2/3,所倡導的牦牛“一年一胎”及藏羊的“兩年三胎”工作任務沒有全面落實與推進,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2.1管理部門對高效養殖技術沒有深刻的認識
管理工作人員對高效養殖技術的發揮前景沒有充分認識,發展目光沒有前瞻性。高效養殖技術與實際畜牧養殖情況無法緊密結合,很多工作發展不到位,各方面的工作沒有積極配合,無法形成地區性的帶動作用。
2.2駐點技術人員的責任心問題
很多技術人員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自身專業技能并不高,在對一些工作進行實行時,沒有比較正規的規范,使得很多工作無法準確地落實到位,無法與各方進行緊密配合,沒有充分做好本職工作,無法發揮支撐作用。
2.3有些高效益養殖點的積極性較低
一部分高校養殖點的工作思想存在一定問題,如使用國家資金辦事等錯誤觀念,無法對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認識,無法對自身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發揚與改進,無法高效開展工作[2]。
3青海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對策
3.1抓住機遇
青海地區是我國主要的牦牛藏羊養殖基地,農牧民要充分抓住機遇,積極充分地開展牦牛藏羊養殖產業。青海方面要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與責任心,明確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培養高效養殖技術,確定高效養殖發展方向,促進高效養殖工作的順利進行,盡可能地將傳統畜牧業轉化為現代畜牧業。合理優化畜牧草場配置,嚴格規劃飼料產地及畜牧產地,促進高效養殖技術的推廣,盡可能地實現各方協調發展,不僅能有效保護草原生態平衡,還能有效促進畜牧業高速發展,對增加農牧民收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實現突破
在傳統畜牧養殖技術基礎上對養殖技術進行創新,能有效促進養殖高效開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建立擇優扶持的政策機制,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工作應與實際基層的畜牧養殖業相結合,合理整合、配置資源,形成按類分配的優先扶持制度,對一些重點合作社進行優先配置。(2)建立推廣資金滾動發展的運作模式,畜牧養殖行業的資金運轉是保證畜牧行業開展的基礎,因此,嚴格規定資金的應用,應由畜牧合作社統一管理、合理使用,推廣第一輪高效養殖技術后回收資金,以保證下一養殖技術推廣能具有充分的資金支持,實現資金滾動發展,對高效養殖技術的發展推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3.3總結經驗
農牧民要善于總結經驗,探索出一套屬于自身養殖情況的高效養殖模式。如青海縣河卡鎮紅旗村的藏羊“兩年三胎”養殖模式,能有效促進養殖行業的發展。各地各部門要總結各縣鎮的畜牧養殖技術,并進行有效推廣,加大宣傳力度,帶動更多的畜牧養殖人員對高效養殖技術進行熟練掌握,以促進畜牧業飛速發展。
3.4工作創新
高效養殖技術是不斷發展、不斷促進、不斷創新的過程,工作創新有利于畜牧行業的發展。將改革精神投入到畜牧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有利于發現并解決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駐點技術人員要充分提高自己的責任心與使命感,肩負起自身承擔的責任,做好技術指導工作,對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從而創新出合理的高效養殖技術,推動畜牧行業不斷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青海牦牛對高效養殖技術進行推廣,對本地區畜牧行業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從以上列舉的幾方面入手,能有效將高效養殖技術在青海省內進行全面推廣,從而促使青海牦牛藏羊養殖行業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生龍.青海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現狀及對策建議[J].青海農牧業,2018(3):21-23.
[2]索南措.青海都蘭縣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現狀與發展思路[J].養殖與飼料,2017(7):105-106.
[3]雷延龍.格爾木市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成果淺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7(23):65-66,76.
作者:陳永祥 單位:青海省湟中縣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