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電圖檢查中綜合優質護理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心電圖檢查中綜合優質護理的應用。方法回顧性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醫院心電圖檢查患者100例,依據護理方法分為綜合優質護理組(n=50)和常規基礎護理組(n==50)兩組,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應用效果、意外事件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結果綜合優質護理組患者的總監測時間完整率98.0%(49/50)高于常規基礎護理組70.0%(35/50)(P<0.05),干擾發生陽性率、電極或導線脫落率2.0%(1/50)、2.0%(1/50)均顯著低于常規基礎護理組32.0%(16/50)、18.0%(9/50)(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綜合優質護理組為98.0%(49/50),常規基礎護理組為86.0%(43/50),前者高于后者(P<0.05)。結論心電圖檢查中綜合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較常規基礎護理好。
【關鍵詞】心電圖檢查;綜合優質護理;常規基礎護理;應用效果;意外事件;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心電圖在臨床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其監測結果能夠將有效依據提供給臨床診斷,同時還不會傷害患者,具有無創性[1]。但是,很多因素均會對心電圖監測結果造成不良影響,如果缺乏準確的監測結果,那么就必然會對患者的后續診斷與治療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臨床很有必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心電圖監測結果準確性的提升[2]。為了使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從而將有效依據提供給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本研究對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心電圖檢查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心電圖檢查中綜合優質護理的應用。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醫院心電圖檢查患者100例,依據護理方法分為綜合優質護理組(n=50)和常規基礎護理組(n=50)兩組。綜合優質護理組中男性患者31例(62.0%),女性患者19例(38.0%),年齡33~79歲,平均(53.5±9.1)歲。在疾病類型方面,冠心病20例(40.0%),心肌病14例(28.0%),心力衰竭9例(18.0%),呼吸衰竭3例(6.0%),腦血管疾病2例(4.0%),膽石癥2例(4.0%)。常規基礎護理組中男性患者30例(60.0%),女性患者20例(40.0%),年齡34~80歲,平均(54.1±9.4)歲。在疾病類型方面,冠心病19例(38.0%),心肌病15例(30.0%),心力衰竭8例(16.0%),呼吸衰竭4例(8.0%),腦血管疾病3例(6.0%),膽石癥1例(2.0%)。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基礎護理組患者接受常規基礎護理,讓患者將相關記錄儀佩戴上,將心電圖檢查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詳細記錄檢查結果等;綜合優質護理組患者接受綜合優質護理,具體操作為:(1)心理護理。臨床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和患者交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如果患者有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存在,則個體化疏導其心理,將康復案例介紹給患者,幫助患者將不良情緒消除掉。向患者交代如何配合肢體舒展,在做胸導聯時讓患者屏氣,安慰患者放松。如果檢查出來有心梗或者心律失常,則安慰患者;(2)健康宣教。臨床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宣教相關健康知識,依據患者病況或病史將日常生活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從而促進患者配合度的提升。此外,檢查過程中臨床護理人員還應該詳細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比如,嚴格避免皮膚和電極接觸不良、穿緊身衣物、不做大幅度動作;(3)活動指導。檢查前臨床護理人員調查患者基本病情,同時和患者家屬交流,從而依據患者的檢查目的、實際病情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合理活動,最終促進檢查有效性與針對性的提升。
1.3觀察指標
(1)應用效果。總監測時間完整(>24h)[3];(2))意外事件。包括干擾發生陽性(>5%)、電極或導線脫落(>15min)[4];(3)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總分0~10分,分為不滿意(0~5分)、一般(6~8分)、非常滿意(9~10分)[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應用效果、意外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綜合優質護理組患者的總監測時間完整率98.0%(49/50)高于常規基礎護理組70.0%(35/50)(P<0.05),干擾發生陽性率、電極或導線脫落率2.0%(1/50)、2.0%(1/50)均低于常規基礎護理組32.0%(16/50)、18.0%(9/50)(P<0.05)。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綜合優質護理組為98.0%(49/50),常規基礎護理組為70.0%(35/50),前者高于后者(P<0.05)。見表1。
3討論
心電圖指的是心臟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隨著心電圖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描記器從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簡稱ECG)。心電圖是反映心臟興奮的電活動過程,它對心臟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心電圖可以分析與鑒別各種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損的程度和發展過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結構情況。在指導心臟手術進行及指示必要的藥物處理上有參考價值。然而,心電圖并非檢查心臟功能狀態必不可少的指標。因為有時貌似正常的心電圖不一定證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損傷和功能的缺陷并不總能顯示出心電圖的任何變化。所以心電圖的檢查必須結合多種指標和臨床資料,進行全面綜合分析,才能對心臟的功能結構做出正確的判斷。心臟為五大臟器之首,心電圖主要用于了解心臟狀態,是檢查心臟狀態的最重要檢查之一,也最為常用。可用于檢查以下方面:(1)心臟血液供應:是否有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2)心臟傳導系統:有無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等;(3)心臟形態:有無心臟增大等;(4)其他:如電解質有無異常、診斷馬凡氏綜合征等罕見疾病,心電圖多有特異性改變。為了對患者疾病進行更為準確的診斷,臨床需要對心電圖進行應用,主要是獲取日常生活狀態下患者一整天的心電圖資料[6]。診斷結果受到心電圖結果準確性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因此臨床很有必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心電圖監測結果準確性的提升[7]。而檢查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綜合優質護理能夠促進意外事件發生幾率的降低,使監測結果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證[8]。相關醫學研究表明[9-16],在心電圖檢查中應用綜合優質護理具有較好的效果,能夠使患者總監測時間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證,并促進患者意外事件發生幾率的降低、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本研究結果表明,綜合優質護理組患者的總監測時間完整率98.0%(49/50)高于常規基礎護理組70.0%(35/50),干擾發生陽性率、電極或導線脫落率2.0%(1/50)、2.0%(1/50)均低于常規基礎護理組32.0%(16/50)、18.0%(9/50)。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綜合優質護理組為98.0%(49/50),常規基礎護理組為70.0%(35/50),前者顯著高于后者,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心電圖檢查中綜合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較常規基礎護理好。
作者:姜桂艷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門診心電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