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跨文化交際下的英語教學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語言交流過程中,了解對方的語言文化及表達方式,是保持有效溝通的前提條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輔助學生就業為標準,以知識與技能教學為主,在其中穿插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教學,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背景,對跨文化交際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高職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且英語是大多數英語專業畢業生提高自身從業競爭力的必備條件??缥幕浑H高職英語教學,主要指學生能夠對英語的語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英語表達的準確性與實效性。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滲透,對培養專業的英語綜合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跨文化交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背景分析
(一)英語的跨文化交際功能作為普及度最高的語言,英語是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指定的官方語言,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英語越來越多地維系著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已經成為跨文化交際中不可或缺的媒介。這種日益發展的跨文化交際功能使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英語的學習、重視英語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習英語,學生們既可以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又可以提升自己的整體素養,對今后的發展有所裨益。
(二)跨文化交際融入高職英語教學與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有所區別,高職教育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使其獲得某特定職業或相關職業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就業。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會加入如商務英語、航空英語、酒店英語、旅游英語等多種跨文化交際場景中適合的交際英語。這種做法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英語跨文化交際的教學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接近、了解并學習英語跨文化交流。
二、跨文化交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現狀
(一)教師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在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調查中發現,有部分教師對國外文化和風俗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同樣,有些外教對中國文化不甚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不自覺地給學生傳遞一些有認知偏差的知識,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而完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此外,有些教師對教學進度的把握過多地依循教學大綱,不考慮課程容量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跨文化交流的教學內容時也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程度,這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語境語言的學習需要相應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背景。英語學習最好要在英語語言環境中進行,或者在模擬的英語語境中進行,這樣學生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語言的特點、注意交流的細節,進而有效學習??v觀當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很少有學校做到主動為學生營造專門的英語語言環境,學生的英語學習常發生在教室之中,英語表達也僅限于和外教之間的交流。缺乏英語跨文化交流的語境,學生的體驗感沒有了,只靠教室單一的講解和簡單的示范,很難真正理解英語知識的內核。長此以往,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思維得不到鍛煉,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并不利于其掌握跨文化交際的精髓。
(三)英語考核傾向于“重書面輕口語”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英語教學應該既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積累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又要保證學生能夠完成基本的英語口語交流實踐,能夠在跨文化語境中靈活變通。然而在大部分英語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過多地將考核評價標準與學生的卷面成績掛鉤,有時還將英語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掛鉤,導致很多學生只注意提高英語應試能力,較少練習甚至忽略英語口語。在進行英語表達的過程中,常會產生尷尬局面,表達效果大打折扣。這也導致很多學生雖然完成了英語考試,達到了考核標準,甚至獲得了多個資格證書,但其英語口語水平還沒有達到標準,英語表達和溝通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三、跨文化交際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一)互動性原則與其他類別課程的教學有所區別,英語是一門關于語言和語言交流的課程,其教學環節和課后復習均涉及師生之間的語言互動、語言交流,因此,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更應該遵循互動性原則。對于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來講,遵循互動原則意味著一方面,教師要改變原本單一地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教學方式,而是將學生納入教學環節,將固定在課本上的知識點靈活地運用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中,使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跨文化交流的魅力。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是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另一方面,英語教學的階段性考核也應該堅持互動原則。在單元測試或月末考察中,教師可以改變原本以試卷為主要形式的考察方式,將考核變成師生之間的英語跨文化場景交流,按照場景用語規范設置考核標準,主要考察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師生間的主題式互動交流,既是考核,也是鍛煉。
(二)平衡性原則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與傳統英語教學的一個區別在于:跨文化交際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學校和教師在英語課程設置、授課安排和具體教學過程中做到兼顧英語專業的理論性和跨文化的交際性,平衡二者在課程中的分配和關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高職院校要在課程設置上重視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將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相結合,盡量選擇語言文化教學與文化交際融合緊密的教材作為教學課本。其次院校要合理安排授課時間和內容,將英語的理論學習和跨文化交際練習均勻地穿插在教學課時中,對于難度較高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地增加幾節課的練習時間。最后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合理設計教案,安排教學內容。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圍繞學生的整體情況和學習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于跨文化交際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格外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四、跨文化交際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重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教學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在教學內容上有所改動和調整。重視跨文化交際,意味著將跨文化交際的內容融入英語教學中,實現語言和文化的雙重教學目標。具體而言,教師要注重建立語言和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系,避免割裂語言和文化的深層邏輯關系,因為語言總是暗含著一定地區的文化交流原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某一英語語言片段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向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語言背后的文化邏輯,可以收到頗有效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述“Look,it’snoskinoffmynoseifyouwanttogettattooedallover,kid.Butit’sstupidtobeginwith,andbe-sidesMotherandDadwillbeveryupsetwhentheyseewhatyou’vedone.”這一俗語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翻譯。有學生翻譯成“孩子,如果你在全身都刺花,那么我鼻子上的皮就掉光了。但是,開始在身上刺花是件愚蠢的事,除此之外,爸爸媽媽看到你做了這種事一定會非常失望的?!苯處燑c評道:顯然,一個孩子在身上刺花和另一個孩子鼻子掉皮之間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梢姡搶W生在翻譯時直譯英語出現了錯誤。那么應該怎樣翻譯呢?教師可以適時地插入“noskinoffmynose”這一西方俗語。在西方的文化語境中,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件事與我無關”,而非字面上的意思。通過舉例教學,教師成功地教會學生在學習語言時要重視背后的文化象征意義。
(二)開設英文節目的賞析課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要結合跨文化交際來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方式和途徑上要有所改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娛樂性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學習。開設英文節目的賞析課,根據教學目標播放相應內容的英文節目,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幫助教師輔助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的交際應用、提高他們的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技巧后,反過來會促進他們更加積極地學習。例如,面對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旅游英語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上給學生介紹并播放一檔流行的英文旅游節目,學生可以一邊觀看節目,一邊聽老師講解相關的跨文化旅游交際知識。這樣,教師可以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又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其在跨文化旅游交際中可能遇到的溝通障礙,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三)模擬跨文化的英語交際情境英語學習需要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和生活,在國內進行英語教學,需要學校和教師結合現有條件,最大程度上為學生創造接近于真實英語世界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相對真實的英語環境中進行跨文化交際,鍛煉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室或其他教學場所內,運用各種教學設備和輔助教學工具模擬出具體的跨文化英語交際情境。這樣,學生不再是只面對書本,而是出于生動的場景中,其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聽、說、讀、寫的教學任務,設計模擬一個英語交際情境。在聽力環節,教師可以指定學生按照聽力內容進行對話練習;在交流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進行相關交流對話;在寫作環節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完成一篇范文,使學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四)確立科學的教學考核機制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考核仍然采取舊的考核方式,即以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為考核手段的階段性、終結性的評價方式。這種考核機制雖然可以檢查學生的階段學習情況,便于教師心中有數地展開后續教學內容,但是對于學生而言,考試只能檢查其學習效果中聽、寫的部分,關于讀和練,即口語交際和表達的考察則有所欠缺。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重新確立考核機制,積極變革考核形式,采用“聽力+筆試+口試”的三維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綜合檢測。例如,在每學習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模擬考試。口試考核以一對一交流的形式進行,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兩兩成組,由教師給出具體的口語對話主題,學生自由發揮完成對話,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語表達給出分數。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可以與之組成對話小組,按照“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流程完成口語測試。這種多維考核機制既可以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幫助教師找到學生的薄弱環節,以便對癥下藥。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基于跨文化交際的理念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教學內容的制定入手,通過文化知識的引入,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量。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確立科學的教學考核機制、模擬跨文化的英語交際情境、開設英文節目的賞析課、重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教學等策略,本著“以生為本”的基礎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習東.以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45-48.
[2]佘甲波.英語教學中高職院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0(3):62-63.
[3]韓玲.“一帶一路”視閾下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凱里學院學報,2020,38(1):121-124.
[4]郭焱飚.淺析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J].英語廣場,2020(1):74-75.
作者:吳佳慶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