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的對外經濟交流會越來越頻繁,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但是從我國高職院校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來看,英語是高職學生短板科目。本文在分析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新型教學模式、手段、考核機制、教材內容和教學基礎設備等方面的改進措施,從而增加高職學生行業競爭力,為社會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性人才。
【關鍵詞】教學模式手段考核機制
一、高職英語教育現狀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挖掘人的潛力,培養優秀的人才來推動各個行業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對教育產生促進作用。當前高職英語教學與專業設置和就業導向無緊密聯系,導致高職英語是大多數學生的“心腹之痛”,無力,也無心鉆研此課程,只求過關萬事大吉!學生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高職英語側重點仍是理論基礎知識講解為主的教學,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為了獲得證書和等級考試,英語教育內容對學生專業學習和職業導向關聯度甚微。高職英語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估有待改進和創新。高職英語教學缺乏實用性人才。高職英語教材與學生的專業和未來就業的銜接無法并軌。學生對學習英語“疲軟”,學習主動性較差。高職院校師資儲備不足,“雙師型”教師緊缺。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在教學資源上,現代化教學器材與輔助設備欠缺,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和現代化英語教學模式的采用勢在必行。
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具體措施及方法
1.高職英語教學開設課程與所修專業和職業生涯密切結合
高職院校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要求,結合各院校實際情況和當地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發展和開發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課程設置模式。比如建筑、汽車和IT行業等企業中,需要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英語專業人才。在開設英語課程時,偏向此類學生重點開設英語閱讀課程,考核方式可以筆試為主。在旅游、商務等服務性的行業中,需要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的英語專業人才,在針對此專業的學生可開設英語口語強化班、英語視聽說、商務英語課程,考核方式的重點可放在聽力和口語測試上,并督促此類學生報考英語等級考試。也可根據學生的需要開設英語選修課程,豐富課程的多樣性,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專業和就業導向不同,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應不同,如果從普及的角度去理解高職英語教學,高職英語教學很難體現“實用性”,學生學習英語動力不足,對學生未來職業規劃也無裨益。
2.采取分層式教學模式和混合式教學方法
高職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可通過分層教學模式進行解決,在入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英語基礎知識測定,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學生成績劃分為A類、B類、C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材,進行不同內容的基礎教學,對于A類學生,教師可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比較開放的教學課堂,對于B類和C類學生來說,教師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上,增加學生詞匯量,加強學生對單詞和短文記憶,從而強化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從而實現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教學。在考核方式上,對A類學生做相應的標準和要求,鼓勵并引導A類學生順利通過國家英語等級考試,針對B類學生在口語要求上相對較低,能順利的進行日常用語交流即可,鼓勵其通過國家等級考試最低一級,期末考試將口語的考核與基礎知識的掌握相結合。對C類考生只要求他們期末考試達到及格,對過級不做要求。此類分層教學模式下的學生課程主要是英語基礎知識類課程,以提高英語基礎知識為主。
3.試行慕課,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
慕課是信息化時代全新的網絡授課資源共享平臺,教學資源和師資儲備可以共享,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富的知識量。在線課程的講授為慕課的特點之一,其能夠同時容納大量學生進行授課,可解決由于教學規模擴大引起的師資力量不足問題,且慕課獨特的互動方式與作業訓練對于學生英語學習創造出較為輕松的氛圍,私下的練習對于學生信心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慕課平臺上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同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儲備量。并且慕課可作為培訓和考核教師的手段之一,頂級高校教師的授課視頻對于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有提升作用,慕課可作為改革手段之一,引進高職英語教學中。例如學院優質課程進行慕課,在校園網上共享,學生下載APP可以查看、學習并反饋,然后手機完成任務,發送學習進度。讓信息化走進校園,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
4.給學生提供英語口語實踐的平臺
基本的英語口語交際是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但是在應試教育為目的環境下,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無從談起,所以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恢復學生口語交際練習的信心和能力,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特定環境和課堂,這對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有較大的提升和幫助。例如:舉辦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或者創辦英語協會和沙龍,英語口語大賽參賽題型的設計可參考每年自治區技能大賽的題目開展,中途可加入英語風采展示,包括詩歌、朗誦、英文歌曲,話劇等一些活動。在課堂上,教師抽出5到8分鐘時間,安排一到兩位同學進行演講測試。包括所學單元內容的英文總結和演出,或與英語文化相關的內容,詩歌、小說、新聞、電影等任何形式的英語講解、表演即可。演講同學可事先做好PPT,一邊演講一邊放映,幫助其他同學理解掌握。一個學期的演講下來大家能了解各種各樣的文化背景內容,演講的同學也覺得是個很好的鍛煉,同時可以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勇氣,為日后做好鋪墊。
5.校企聯合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行
高職院校所授的專業課程應該面向市場的需求,這要求人才培養的模式必須與市場接軌。訂單式培養模式是將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就業相結合并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語外工作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和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社會要求,體現高職教學的實用性。同時也可采取集合學校骨干力量及企業行業專家實現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將學校的教學和企業的需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英語教學轉換成一種現場的職業能力指導,建立外語教學實訓基地,并且對此作出一些考核評價,讓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從本質上提高。比如對幼兒英語教師、小學英語教師和初中英語教師的人才培養方式可與當地小學和中學的發展情況對接,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招生規模、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師資方案。針對為英語教學發展的人才,在學習期間要求他們過級,如英語A/B級和大學英語四、六級。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外語教學可以嘗試跟國外院校建構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安排學生展開國際聯誼等活動,提升語言的實踐能力。這樣讓學生知道他們為什么學英語,將來學英語的目的是什么。
6.英語教學急需“雙師型”教師團隊
高職院校中,公共英語課教師均為英語專業畢業,理論基礎知識扎實,但對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較薄弱,需要一批即在英語知識能力上扎實,又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提供一定輔助和推進作用的“雙師型”教師團隊。也就是說教師不僅需要在英語上有較高的水準,在學生的專業知識上也要有一定的幫助,將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例如,在對建筑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首先選用貼近建筑行業和地區特性的英語教材,教師需將建筑行業的實際情況、行業需求、地區經濟差異性和發展背景與英語教材內容結合講授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在對醫學系學生上課時,英語教師還需掌握醫學的一些專業知識和行業術語,在醫學上的一些專有名詞用英語如何表達,一些藥物的英語標識該如何識辨等,這樣學生把學習英語和專業知識的提升結合起來,使英語學習“活”起來。但是這樣一來對英語老師的要求也就相對較高,專業劃分也就相對較細。為了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可以舉辦教師教學能力競賽,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新型教學模式,將英語知識合理的與實際專業運用相結合,比賽中教師可互相學習優秀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以這樣的平臺來促進教師自我能力的提升,為高職英語教學培養一批可靠的師資,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去國外的企業實習和培訓,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學習英語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謝曉慧.以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4):1-2.
[2]李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內江科技.2009,(06).
[3]孔慶炎,劉鴻章.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外語》2005,5,第2卷第3期.
[4]李國棟.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鎮江》2001.3.
作者:古力加馬力·阿不力孜 單位: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