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精細化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病人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精細化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影響。[方法]將136例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8例,兩組均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精細化護理干預,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病人心理狀態、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并比較,同時比較兩組病人健康行為依從性、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病人干預后健康行為依從性評分及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SDS和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病人并發癥發生率(4.41%)低于對照組(14.71%),護理滿意度(95.59%)高于對照組(85.29%),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提高其健康行為依從性,調節負性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并發癥;精細化護理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6例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納入本研究,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齡28~79(52.63±7.12)歲;病程1~5(3.03±0.73)年;透析時間3~62(35.93±6.31)個月;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26例,高血壓腎病20例,糖尿病腎病17例,狼瘡性腎炎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中專32例,專科及以上22例。觀察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齡25~78(51.31±7.92)歲;病程1~6(3.47±0.81)年;透析時間3~64(36.15±6.79)個月;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25例,高血壓腎病22例,糖尿病腎病17例,狼瘡性腎炎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中專31例,大專及以上20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入選標準
①納入標準:年齡18~80歲;接受規律血液透析>3個月,且對胰島素無依賴性者;無意識障礙及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及溝通能力者;知悉本研究相關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心、肝、肺等)功能疾病者;伴有心智功能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性障礙等神經系統疾病者;存在腫瘤、急性心腦血管并發癥及感染者;伴有嚴重血液傳播疾病者,如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
1.3干預方法
對照組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接受常規護理,如優化血液透析室環境、皮膚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及時更換敷料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精細化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透析前
1.3.1.1細心溝通
透析前責任護士與病人交流,核對并確定透析模式、床號、治療時間等信息,并觀察病人血壓、體溫、血管通路等情況,觀察透析期間體重有無增長、靜脈置管是否保持通暢等;詳細并耐心為病人講解血液透析方法、目的、治療體位、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處理方式;由于透析病程長、費用高,護士應給予病人同情及關心,指導其情緒正確宣泄方式,并通過同伴教育、親切開導、鼓勵等方式使病人獲得最大安全感、樹立治療信心,以提高其治療配合度;開導病人家屬參與護理工作中,并指導其相關護理知識及操作技巧。
1.3.1.2疾病認知干預
定期組織并開展不同形式的宣教活動,通過發放小冊子及生動活潑的宣傳圖片、積極回答問題等途徑,提高病人疾病相關知識,了解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組織病人與同室病友且治療成功病人溝通,提高治療信心。
1.3.2透析中
血管通道建立時病人常因疼痛產生恐懼、顧忌等負性情緒,責任護士應充分給予理解;穿刺前將柔軟的無菌毛巾置于病人手臂下,穿刺時動作輕柔;成功穿刺后將無菌巾放于穿刺點上方,以預防交叉感染;責任護士可通過撫摸肢體、握手等為病人傳遞關心,定期協助其更換體位,以穩定血壓,避免身體疲勞。
1.3.3透析后
1.3.3.1并發癥預防
①靜脈炎及皮膚感染:在靜脈穿刺前徹底消毒清潔穿刺部位,穿刺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穿刺后24h內保持皮膚干燥,若內瘺處出現熱痛、紅腫時應積極控制感染;定期檢查病人穿刺部位皮膚性狀,針對穿刺點感染者實施抗生素治療或消毒處理,告知其穿刺護理注意事項及靜脈導管留置期間個人衛生清潔方法。②深靜脈血栓:留置靜脈導管時動作輕柔,對病人血壓進行監測,給予血壓變化幅度較大者葡萄糖或生理鹽水,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③失眠:囑病人切勿在睡前劇烈運動、進食、觀看刺激性視頻及書籍等,促使其養成早睡早起的健康習慣;針對伴有失眠癥狀者,正確教會其自主頭部按摩方式,特殊情況下可遵醫囑指導服用適量安眠藥。
1.3.3.2日常生活指導
積極照顧病人喂飯、洗臉、洗腳、喂水、梳頭、飯前擦手、剪指甲等日常生活,力求做到精細化。
1.3.3.3飲食指導
透析期間指導飲食,遵循高蛋白質、高鈣低磷、高維生素、高熱量、控制水分攝入、低鹽低鉀原則,同時鼓勵其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蛋清、牛奶、瘦肉等,保證食鹽日攝入量<3g、蛋白質日攝入量60~90g,減少食用富含磷、鉀的食物,包括豆制品、全麥面包、蘑菇、蛋黃、動物內臟等。
1.4觀察指標
1.4.1健康行為依從性
于干預1個月后采用本院自擬調查問卷評估病人健康行為依從性,問卷涉及用藥、飲食、檢查及運動4個項目,每項目5分,分值高健康行為依從性高,該問卷克倫巴赫系數(Cronbach′sα)為0.788,分半信度為0.812。
1.4.2心理狀態
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病人焦慮、抑郁程度,兩量表均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法評分,即1分、2分、3分、4分分別代表沒有或很少時間、小部分時間、大部分時間、幾乎或全部時間,評分越高表示焦慮及抑郁傾向越明顯[4]。
1.4.3生活質量
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參照健康調查簡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評估病人生活質量,共涉及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及總體健康8個維度,每個維度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5]。
1.4.4并發癥
并發癥包括低血糖、感染、深靜脈血栓、失眠等。
1.4.5護理滿意度
于病人出院后通過本院自擬調查問卷表評估其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措施有效性、溝通主動性、健康教育深入性等方面,總分0~100分,>85分表示滿意,60~85分表示較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99,分半信度為0.787。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腎臟在人體循環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機體廢物毒物排出、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維護酸堿平衡等重要作用,而腎臟功能受損可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加之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給病人造成的經濟壓力、精神壓力等,導致病人產生負性情緒、生活質量降低[6-7]。目前,臨床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不僅要緩解病人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時間,還應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有效改善病人生存質量。作為現代護理新型模式之一,精細化護理干預模式的核心在于人文關懷,旨在為病人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促使其利益達到最大化[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健康行為依從性評分及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SDS評分、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病人并發癥發生率(4.41%)低于對照組(14.71%),護理滿意度(95.59%)高于對照組(85.29%),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病人接受精細化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促使其健康行為依從性、生活質量提升,減輕負性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且利于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究其原因在于常規護理中知識傳播模式的形式及內容均單一,缺乏精細化落實指導,加之病人與護理人員之間未及時溝通、互動,造成信息傳播效果不佳[9]。而精細化護理干預中強調知識、信息傳播途徑的多元化,通過諸多信息傳播媒介[演示文稿(PPT)、指南手冊、彩色圖片、張貼畫、動態視頻等]促使信息傳播過程直觀、生動,有利于病人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糾正其以往認知誤區,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信息實踐意識,為全面落實護理工作做好鋪墊[10]。此外,在整個護理工作中責任護士的全程陪伴可促使病人產生被關心的心理滿足感,帶領其熟悉科室環境、工作人員可拉近護患距離,降低其緊張等不良情緒程度,提高其健康行為依從性;透析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及細心呵護,可取得病人信任感,降低疼痛,提高其心理、生理舒適感[11];透析后的并發癥預防措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深靜脈血栓、高血壓、感染等并發癥發生,保證治療效果,縮短整體治療時間。針對病人病情特點及進展,為其調整膳食結構,限制鹽、鉀、磷、水分的攝入量,有助于加快病情轉歸、減輕臨床癥狀[12-13]。因此,通過以上諸多措施可促使病人心理、生理舒適度均得到提升,且二者互相影響且互為因果,共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堅定康復信念,有利于預后[14]。綜上所述,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提高其健康行為依從性,調節負性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且可增進護患關系,提升醫院口碑。
作者:葉敏怡 鄧麗花 倫桂蓮 單位: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