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青少年學生中容易出現的心理亞健康狀態而實行的正面引導教育。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此,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現從課堂教學、閱讀、課本劇表演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實現春風化雨、潤心無痕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滲透;課文;閱讀;表演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當下,大家普遍關注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對語文的人文性研究反而有些“謹言慎行”。事實上,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比較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通過“語文”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完全可以水到渠成。
一、潤心無痕:立根原在“課文”中
以蘇教版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各學段教科書中適合滲透“心育”的課文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故事類
神話故事,如《開天辟地》(擔當和奉獻);寓言故事,如《鷸蚌相爭》(寬容);歷史故事,如《三顧茅廬》(坦誠);文學故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忍讓)。
2.人物類
(1)中國歷史人物。這類課文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主線,往往帶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內涵,包含博大精深的文化訴求,如《李時珍夜宿古寺》(心懷夢想)、《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百折不撓)等。(2)外國優秀人物。如《第八次》(永不言棄)、《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奉獻和分享)、《艾滋病小斗士》(樂觀和積極)等。(3)時代優秀人物。他們身上的品質更具親近感、更接地氣,如《翻越遠方的大山》(相信自己,不懈追求)、《番茄太陽》(樂觀自信,心懷他人)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用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通過學習,走進人物強大的內心世界。
3.說理類
這類課文比較少,如《滴水穿石的啟示》(持之以恒)、《學會合作》(團結一致,勇于自我犧牲)等,這類課文本身就是以說理為主,因此中心明確,主題集中。教學中,抓住主要觀點、中心句和主要事例,聯系自身的生活學習經歷,可以很輕松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4.散文類
如《夾竹桃》中對于夾竹桃可貴韌性的描寫,可以滲透“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教育。教學這類文章時可以與作者的生平經歷結合起來,以深化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5.綜合類
主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克服困難等。這類課文的教學,教師應以“明理”和“導行”為主,通過語言實踐,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著重培養孩子持之以恒、克服困難的做事習慣。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只能通過滲透的方式進行,不能植入式的強加。課堂上的滲透要追求無痕,即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把有形的文字化為無形的教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過程應是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習得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繁瑣分析代替學生的自主感悟。
二、“讀”占鰲頭:采得百花釀成蜜
實現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和諧共舞,教師首先要“下海”,讀一些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然后,選擇一些文質兼美、適合學生閱讀又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書籍推薦給學生。但這僅僅是開始,決不能推薦完就了事。教師要根據主題,提煉出核心的東西,比如《青銅葵花》中的“苦難”,這個可以作為學生閱讀的“引導線”學生順著這條線讀下去,一定會變得“內心強大,勇敢面對抉擇與挑戰”。
三、“演”出精彩:萬類霜天競自由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仍是以直觀形象為主。要實現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僅僅靠課內和讀書是不夠的,必須課內與課外,讀書與實踐良性互動,互相促進,健康發展。而實現這一目標,課本劇的創編與表演無疑是最好的橋梁。如教學《九色鹿》時,讓學生分角色讀九色鹿與國王對話后,想象九色鹿斥責調達時的心情,揣摩語氣;隨后,分組表演,臺詞可以自由發揮。于是,一個個形象鮮明的九色鹿閃亮登場。在表演中,學生明白了信義的重要性,受到了真善美的心靈熏陶。如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時,讓學生體會談遷在凝聚著畢生心血的《國榷》書稿被偷后的心情,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出來。在表演中,學生明白了人生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遠存在。“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學生表演的舞臺,讓他們盡情綻放心靈之花,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水本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教師要有滲透的意識,在策略上下工夫。只要抓住課堂教學、閱讀、課本劇表演這三個平臺,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夠演繹出心育滲透的無限精彩!
作者:臧其申 單位:江蘇宿遷市宿遷學院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