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應對措施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其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呼吁高校、家庭積極配合,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陰影。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響應國家“三全育人”的號召,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在新媒體時代環境的影響下,如果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形成過程中發生了扭曲甚至畸形,后果是不堪設想的。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具有完善自我的特性,具有積極的調控能力。
一、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人際交往問題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來自各地,擁有不同生活習慣的室友,往往會產生各種不適。一項調查顯示,在數萬名大學生中,僅有半數以下的大學生對寢室關系表示滿意,30%的大學生在處理寢室矛盾時保持中立,其余則認為在大學生活里最難處理的就是與同學以及室友之間的矛盾。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人的過度關愛中長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遷就與理解別人的生活習慣。有的大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大學生活,而有的大學生雖然覺得不適應,但最終可以隱忍下來。還有少數大學生選擇了不遷就、不隱忍,最終以偏激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大學生活的不滿。
(二)求職擇業就業問題當代大學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具有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不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個性以及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部分大學生因怕吃苦,沒有利用假期去進行社會實踐,缺乏社會經驗和自信,在擇業面試中與面試官交談時表現過度緊張、膽怯。現實和理想的明顯差距,對馬上進入社會但并且沒有做好充足心理準備的大學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導致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產生了焦慮和緊張情緒。對有的學生而言,這種焦慮狀態只是暫時性的,而有的大學生則會因為無法調節,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會嚴重抑郁,從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三)學習壓力帶來焦慮心理很多大學生認為上了大學就可以放松了,因此開始沉迷網絡游戲,結果考試掛科,嚴重者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部分拔尖的大學生想通過在大學期間獲得國家以及學校發放的勵志獎學金、參加一些學習以及專業技能方面的大賽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他們的英語、計算機成績不太好。有的大學生想要很好地表現、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卻因心理素質不穩定,一到考試就緊張,總是發揮不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加重了心理負擔。近些年來,大學生因為感情或學業不順心,壓力過大導致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四)戀愛心理問題大學生戀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戀愛似乎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從生理上來講,大學生大部分學生已滿18歲,處于感情萌芽階段,但從心理上來講,他們情感不夠成熟,稍微一沖動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失戀,部分大學生會因為無法自我調節情緒,無心學習,導致心情越來越郁悶、壓抑,嚴重者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二、解決心理問題的措施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原生家庭的教育環境、理念以及學校的教育理念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無法改變大學生原生家庭的背景,唯有從多方面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一)建立平等、友善關系大學輔導員應該多去了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興趣愛好,以朋友的身份與大學生相處。與大學生交流時,可以講述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新聞報道中的心理健康案例,讓大學生間接獲得學習生活經驗,但要避免強制、重復性的教育,要充分顧慮大學生的心情。大學輔導員可以先做聆聽者,傾聽大學生目前遇到的生活以及學習上的困難,然后幫助大學生分析解決問題。
(二)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學校應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學習且能發揮自己興趣愛好的平臺。社團里的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大家可以進行學習、生活、思想方面的交流,體驗團隊協作的過程。團隊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團隊成員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可以獲得人際交往經驗。同時鼓勵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多和社團里積極樂觀的大學生接觸,這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生會受到感染,自己打開心結,恢復健康狀態。
(三)未雨綢繆進行職業規劃大學里的就業指導與職業素養類課程,大部分都是臨近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這類課程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缺乏新意,收效甚微。學校可以通過舉辦面向大一學生的創新創業大賽活動,讓學生從大一就有意識地思考就業問題,根據個人性格特點與優勢進行未來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大學生可以利用各種社團活動、技能與知識競賽以及社會實踐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塑造更加強大的內心,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使大學生活“前松后緊”的局面得到改變,讓大學生帶著目標和動力前進。
(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到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大學生大多是因為沒有找到可以聆聽和支持他們的人,負責心理輔導的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充分傾聽,并觀察大學生情緒上的變化,對其進行疏導。各大高校都設有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但是這種被動的疏導方式,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通過搭建情感釋放平臺和開設加入美育要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大學生進行日常心理疏導,則更具主動性與實效性。
三、小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如今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必須有一個良好的開始,這就像扣扣子一樣,抓好這一時期大學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
參考文獻:
[1]饒玲,呂羅伊莎.淺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2016(3).
[2]莊琪,陳少平.輔導員如何抓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
作者:劉珍娜 程剛 李云飛 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