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雨課堂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信息技術的“雨課堂”在高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方法于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采用抽簽法隨機選取2017級高職護理學生2個班,一個班作為觀察組(62人),將“雨課堂”應用在教學中;另一個班作為對照組(63人),應用傳統教學方法。結果觀察組學生對學習資源、學習目標完成、知識點掌握滿意度、理論考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職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雨課堂”能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關鍵詞]圍手術期護理;教學方法;職業教育;院校,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信封法選取隨機銅仁職院2017級高職護理專業2個教學班作為研究對象,再采用抽簽法隨機選取1個教學班作為觀察組(62人),另一個班作為對照組(63人)。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愿意參與。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銅仁職院教學計劃中外科護理學理論教學共72學時,每周4學時,共18周,均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主要為課堂講授,課后布置作業。觀察組將“雨課堂”用于課堂教學前、中、后3個階段,施以“雨課堂”輔助教學。具體方法:教師在“雨課堂”創建課程及班級后將二維碼發至班級群,邀請學生掃碼進入課程。課堂教學前1周通過“雨課堂”教學內容,包括課件、部分視頻,并通知公告,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在評論區針對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或點擊課件中不懂的頁,也可直接發送消息,教師在課前及時查看學生預習的情況,了解學生不明白的內容。課中首先通過案例或習題的形式檢測學生課前學習的效果,結合學生預習中的問題重點講解。課后以護士資格考試中的經典案例題讓學生把握重點及難點,鞏固所學。2組學生使用教材相同,均由同一名雙師素質且5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師授課。
1.2.2教學效果評價
1.2.2.1問卷調查
本研究問卷為查閱資料后研究者自行設計的問卷,由一般資料、教學滿意度問卷組成。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招生方式(分類招生、參加高考、中職生源)、性別等,教學滿意度包括對現有學習資源、知識點掌握、學習目標完成、外科護理教學滿意度等。教學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對觀察組學生對“雨課堂”的使用評價調查,并通過開放式問題“你對本學期‘雨課堂’使用,有什么建議嗎?”調查學生對“雨課堂”使用需要改進的地方。將自行設計的問卷通過問卷星發放至班級群,學生自行填寫。并告知學生問卷為匿名問卷,客觀評價即可。
1.2.2.2理論考核
學期末采用教考分離的原則,由課程組教師統一命題、統一監考、統一標準閱卷的形式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學生中男1人,女62人;平均年齡(20.27±0.62)歲;入校方式:中分類招生26人(41.3%),參加高考37人(58.7%)。觀察組學生全為女生62人;平均年齡(20.06±1.51)歲;入校方式:中分類招生28人(45.2%),參加高考34人(54.8%)。2組學生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學期結束后
2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學期結束后觀察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學生外科護理學理論考核成績比較
對照組學生平均外科護理學理論考核成績[(59.21±9.64)分]明顯低于觀察組[(64.76±7.5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87,P=0.000)。
2.4觀察組學生對
“雨課堂”應用的評價及建議觀察組學生中支持“雨課堂”的應用者占93.5%(48/62)。在開放式問題“你對本學期′雨課堂′使用,有什么建議嗎?”中學生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教學資源的改進方面,“希望在課上有更多貼近臨床的視頻”“多與臨床案例結合講解理論”“多結合圖片”等。
3討論
傳統的授課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在課堂上呈現內容,教師壓力較小,但長時間的講授學生難以持續地集中注意力,且學生由于知識、經驗欠缺,總感覺全都是重點。“雨課堂”通過與演示文稿、微信結合,實現對學生課前指導,課中、課后復習或測試,并收集整理數據,具體以下特點。
3.1“雨課堂”可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學習資源、學習目標完成情況、知識點滿意度均有明顯的提高。教學資源包括課件、視頻等能通過“雨課堂”及時發送,學生通過手機端隨時隨地查看學習,且銅仁職院建立了校園智慧平臺,實現了無線WIFI全覆蓋,保障了學生隨時免費上網學習。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及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且有研究表明,這種課前、課后視頻的學習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策略隨時間而改變[5],從而提高教學滿意度。
3.2學生對“雨課堂”的應用評價較好
絕大多數學生支持“雨課堂”的教學方法。觀察組學生均認為,“雨課堂”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與教師的交流,有利于把握重點、難點及知識點,與夏菁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在“雨課堂”中推送學習視頻,能直觀了解疾病的知識及護理,課件學習也能發現學習中問題所在,課堂學習時更具有針對性。在開放式問卷部分,學生認為“雨課堂”使學習時間更靈活,但有少數學生持反對意見,觀察組4名(6.5%)學生認為增加了學習負擔而不支持“雨課堂”的應用,其認為“雨課堂”占用了較多的課外時間。這可能是因為高職護理專業大二學生課業較多,學習負擔重,要額外花時間進行課前學習[7],增加了其學習負擔。且以往的教學為學生被動接受,而“雨課堂”需要學生在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后完成自主學習,因而一時難以適應。“雨課堂”的實施需要一定的調適時期[8];教師需要在信息技術應用的條件下創造性地遵循教育規律,做好教學設計[9];因勢利導,使學生樂于主動學習。
3.3“雨課堂”促進了學生理論學習成績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李鵬等[10]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雨課堂”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成績。通過課前預習,學生了解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在課件或評論中作出標注,教師在課中把握重點及難點,學生能重點聽講,課后再通過習題檢查所學知識,從而掌握知識點。促進學生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習主動性,促進了學習策略的改變。
3.4教學資源的準備與臨床結合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雨課堂”的應用評價積極,但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即教學資源與臨床結合不夠緊密。可能是外科護理學這門課程知識點多,綜合了病理生理、解剖學、生理學、健康評估等內容,而學生尚未接觸臨床,對疾病的感性認識有限,知識難以融匯貫通。因此,在教學中應結合高職護理學生的特點,選用貼近臨床的生動、形象的案例及視頻,并注重與學生原有知識的銜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制作優良的、適合于學生水平的視頻較難獲得。教學中可通過與臨床一線護士緊密合作,編制更符合臨床實際的教學資源[7];避免死板、單調[11];讓學生獲得對疾病的直觀認識。另一方面,教師的臨床知識儲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生動的教學案例源于臨床工作經歷,因此,作為教師需得到支持以提高和發展線上教學技能[12];并深入臨床一線,積累更多的教學案例。
作者:袁淵 覃智琴 潘興艷 呂金星 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銅仁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