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院校青年教師社會支持的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8年2月~3月期間,通過問卷星在線調查系統在某醫學院校青年教師中開展相關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青年教師(1977年1月1日之后出生)以不記名形式在線完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調查最終收回有效SSRS問卷203份,其中:男性青年教師97份,女性青年教師106份,年齡均符合青年教師的遴選標準。
1.2研究方法
一般資料:對參與調查青年教師的性別、學歷(學位)、專業、職稱等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及統計。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5]:該量表共由10個項目構成,可對參與調查的青年教師主觀支持(3個項目)、客觀支持(4個項目)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項目)3個與社會支持密切相關的維度進行檢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所包含的各條目得分相加得到該維度得分,各3個維度得分相加得到SSRS總分。維度分越高,則說明該維度的社會支持情況越好;SSRS總分越高,則說明社會支持情況總體越好。
1.3統計學處理
回收有效SSRS問卷均由心理學專業教師采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學分析,t檢驗,并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醫學院校不同性別青年教師社會支持現狀及對比
通過對醫學院校不同性別青年教師SSRS得分進行對比,發現:女性青年教師在SSRS的主觀支持維度、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2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高于男性青年教師,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1個維度得分低于男性青年教師,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醫學院校不同學位青年教師社會支持現狀及對比
通過對醫學院校不同學位青年教師SSRS得分進行對比,發現: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在SSRS的觀支持維度、主觀支持維度2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高于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且在客觀支持維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在SSRS的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1個維度得分低于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醫學院校不同專業青年教師社會支持現狀及對比
通過對醫學院校不同專業青年教師SSRS得分進行對比,發現: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在SSRS的3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高,而非臨床教師在SSRS的3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低,且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方面,與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及臨床專業青年教師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醫學院校不同職稱青年教師社會支持現狀及對比
通過對醫學院校不同職稱青年教師SSRS得分進行對比,發現:具有講師職稱(或其他中級職稱)的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主觀支持維度2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低,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1個維度得分最高;具有教授職稱的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主觀支持維度2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高,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1個維度得分最低,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首先,在性別方面,男性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得分高于女性青年教師,在主觀支持維度、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低于女性青年教師,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盡管醫學院校不同性別青年教師的社會支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總體看來,性別因素并不是造成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差異的主要原因。其次,在學位方面,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主觀支持維度2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高于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且在客觀支持維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在SSRS的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1個維度得分低于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的社會支持總體要優于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但在支持的利用度維度方面,反而要劣于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即學位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差異的原因[6]。再次,在專業方面,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在SSRS的3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高,而非臨床教師在SSRS的3個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低,且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方面,與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及臨床專業青年教師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在社會支持的各個方面,普遍要優于臨床專業青年教師和非臨床專業青年教師,尤其是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方面,更是明顯優于臨床專業青年教師和非臨床專業青年教師。而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發現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在SSRS最后一項“對于團體組織活動”,全部勾選了得分最高的“主動參加并積極活動”,而臨床專業青年教師和非臨床專業青年教師,則大部分勾選了“偶爾參加”和“經常參加”,這與思政專業青年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經常開展或參與醫學生組織的各種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專業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差異的原因[7]。最后,在職稱方面,講師職稱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主觀支持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低,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得分最高;教授職稱青年教師在SSRS的客觀支持維度、主觀支持維度及SSRS總分得分均為最高,在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得分最低,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盡管醫學院校不同職稱的青年教師的社會支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總體看來,職稱因素不是造成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差異的主要原因。
作者:張秋梅 單位:濟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