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抗菌藥使用的醫學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
抽起我院2008-2009年158例病患,進行手術的97例(男41例,女56例),平均年齡在35.12±15.26歲;非手術病患有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齡均在40.25±12.15歲。
2結果
患者使用抗菌藥的天數均為5~14d。抗菌藥中使用的頻率較高的有:頭孢類、鹽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片、甲硝唑和替硝唑、阿奇霉素片等。使用不合理的占40%,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給藥的次數不合理、藥物的聯合使用不當、藥物劑量的不準確、溶媒不合理等。
3討論
3.1抗菌藥的使用情況
臨床上,頭孢菌素的使用率一直是處于領先地位,而喹諾酮類和氨基糖苷類在逐年的增長。青霉素的使用率稍有下降。臨床上常用的廣譜抗菌藥。由于青霉素耐藥性增強,在臨床使用中受到限制。頭孢菌素因品種較多,在我院一直居于主導位置。但是頭孢一代的頭孢唑啉鈉,因為耐藥性增加,所以在醫院的使用量正在慢慢的下降。然而第三代頭孢類,價格便宜,使用效果較好,所以用量正在逐漸上升,例如:頭孢他啶針對綠膿桿菌的效果十分明顯。氨基糖苷類也是屬于一類抗菌藥,尤其是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效果特別的明顯。該藥在臨床上的副作用主要是影響耳、腎的功能。喹諾酮類屬于廣譜抗菌藥,口服的吸收性較好,該藥的組織濃度較高,耐藥性較低,加之新品種的不斷出現,尤其是:左氧氟沙星、氟羅沙星等,在臨床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3.2抗菌藥的聯合使用
抗菌藥的使用主要是單用和聯合使用,在我院抗菌藥的聯合使用率為21.5%。用藥時要注意兩個方面:用藥的目的和聯合使用抗菌藥的指征。
3.2.1要明確用藥的目的
要增強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加強療效;擴大藥物之間的抗菌譜,快速發揮藥物低毒、高效的作用,及早的控制混合性的感染;預防、阻止耐藥株的產生,從而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3.2.2聯合使用藥物的指征
危及患者的生命的嚴重性感染,或者是病患呈嚴重的敗血癥時,需要采取聯合使用藥物;當單用某種抗菌藥時并不能控制其感染時,應該聯合用藥;在受到感染的部位用單一的抗菌藥不能滲入發揮藥效時,聯合用藥;當患者對某種抗菌藥產生嚴重的耐藥性時,病灶更加惡化要聯合用藥;為了降低某種藥物的毒副作用等,需要聯合用藥。
3.3藥物的選用不合理
在我院,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鹽酸洛美沙星注射液聯合使用替硝唑/甲硝唑在婦科中的使用較廣泛,主要是針對陰道炎,甚至是崩漏的病患。陰道炎分為四種:細菌性、阿米巴性、滴蟲性和念珠菌性,前三種是以甲硝唑為主要的抗菌消炎藥,最后一種主要是應用咪唑類的抗真菌性的藥物。針對崩漏,主要是止血,少數使用鹽酸洛美沙星或者是克拉霉素進行治療。然而在劑型的選擇上,最好是口服,吸收性較全,進行早晚給藥。其次,若是診斷為上呼吸道的疾病,即可使用頭孢類的抗菌藥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上呼吸道主要是以病毒的感染為主,若無并發癥,一般在4~7d即可痊愈,多飲水、對癥治療、多休息,通常情況不使用預防性的應用抗菌藥。最后,沒有指征性的使用藥物:例如甲癬使用克拉霉素、肋痛使用阿莫西林、皮炎使用阿奇霉素等。
3.4給藥的頻率、劑量和溶媒不當
抗菌藥的抗菌效果主要是取決于組織和血液中藥物濃度超過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半衰期較短的藥,一般將1d的量分為2次甚至以上進行給藥,這樣才能維持血液中藥物的有效濃度。劑量如控制不當,會使藥物在體內的蓄積,造成蓄積中毒等。青霉素類以及部分的頭孢菌素等,當pH<4時分解較快,所以不適合同GS(pH3.2~5.5)進行混合使用;然而選用0.9%的氯化鈉注射液穩定性較好。
3.5加強宣傳管理,嚴格只用抗菌藥
嚴格遵守衛生部下發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準確的使用抗菌藥。醫院要加強監管力度,充分重視藥事管理人員的作用;使用抗菌藥時,貫徹有效、安全、適宜、經濟的原則,結合患者的病癥對癥治療,謹慎、嚴格的使用抗菌藥;臨床藥師加強合理用藥的講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