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類院校學生會工作現狀及展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生會是高校在黨領導、團指導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組織,在高校及學生個體的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醫學類院校中,結構完整、運作出色的學生會不僅是將學生與學院、醫院相連的紐帶,更是實現教學目標、完善學生管理、推進醫德醫風教育的輔助力量。通過分析醫學生特點和目前學生會現狀,探討如何有效避免長學制下學生會工作困境,充分發揮學生會的作用。
關鍵詞:醫學院校;學生會;可行方案
1醫學生及醫學教育的特殊性
1.1學習時間長,學習任務重,參與活動難
對于醫學生而言,5年的本科學習生涯,課時多、課程難度大、醫學知識更新快、學習內容不斷增加,學業負擔十分沉重。他們不僅要對本專業的醫學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學習,而且要對如倫理學、衛生法學等眾多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較為廣泛的學習。沉重的課業負擔帶來了較大的學習和考試壓力,使學生將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學習之中,嚴重影響參與活動的熱情,甚至對活動表現出排斥的態度,這給學生會開展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1.2專業教育方向性強,人文素質教育相對薄弱
我國醫學教育一直延續“以學科為中心”的三段式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方式具有極端的方向性,絕大多數的醫學生將根據各自專業進入各級醫院。課程緊,專業性強,導致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受到嚴重限制,甚至一些人文教育課程也受到影響。同時部分醫學課程對參與者實踐能力的較高要求,進一步降低了人文課程在醫學生培養歷程中的地位,使醫學生不能也不愿將時間花費在人文知識的學習之中。
2醫學院校學生會工作現狀
2.1高年級學生參與熱情低
五年制醫學專業學生普遍于大三下半學期進入高強度專業課程學習,甚至一部分已經開始接觸臨床實習,沉重的課業負擔使他們喪失了參加學生工作的時間可能性;同時,一部分高年級同學已經在大一大二學期參加了學生會或是其他社團,對學生工作有了充分的體驗,在課業、工作等壓力面前,學生工作帶來的新鮮感和為同學服務帶來的成就感則相對薄弱,參與的活動的熱情也隨之下降。
2.2活動內容存在極端,組織形式單一
由于醫學教育的極度專業性,醫學院校學生會在組織活動方面往往會陷入兩個極端:如果要求僅靠專業,則活動內容單調,參與難度大,活動變成了部分同學“一枝獨秀”的舞臺;如果要求參與范圍,則活動內容平庸,活動質量不高,在獲得一定參與度的同時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與此同時,絕大多數的活動會照搬已經開展過的活動,不論該活動本身是否值得堅持,不能根據同學們的需求進行創新和修改,嚴重影響了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能滿足同學們的需求。
2.3人員流動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根據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同學學習情況,可推得在大三學期之后,絕大多數的同學將會逐步面臨高強度實習、考研、就業等問題,因此大部分醫學院校的學生會成員來源為大一至大三的同學,且絕大多數崗位以每年一次的頻率發生人員變動;同時,每年通過學生會選拔進入學生會的成員,受限于選拔者和競爭者的個人素質和能力,難以保證做到完全一致,即存在在不同時期學生會成員工作能力和服務理念存在較大差異的問題。
3醫學院校學生會工作展望及可行方案
3.1針對實際問題,明確各自責任
由于醫學院校學生主體的特殊性,在保證學生會組織架構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可針對于醫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易出現問題,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相對缺失等問題,由單一部門負責或由某位學生干部牽頭,從實際問題入手,解決所涉及問題,提升學生會在在校醫學生中的地位,發揮學生會對其應有的促進和激勵作用。
3.2突出專業特色,豐富活動形式
醫學生繁重的學業負擔往往使其難以對單純娛樂性的活動提起興趣,甚至在某些特定時間對任何活動都無暇參與,因此將活動本身和所學專業結合起來,將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與對于參與活動的準備結合起來,使參與者沒有因為參與活動而產生“荒廢學業”的認知;活動的形式方面也應該大膽嘗試,以學生們的需求為基礎,以專業背景為特色,以吸引力強為要求,提升活動質量。例如可以通過早期臨床見習等方式提升學生對于自身專業認知;通過舉行契合當代熱點的專業知識競賽鞏固學生專業知識;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社區宣傳義診活動提高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能。
3.3固化選拔機制,細化工作要求
人才是一個組織發展的動力所在,優秀的學生干部是學生會進行良好運作的前提,因此對于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尤為重要,在進行初始選拔時,應主動尋找和挖掘愿意為學生服務、有奉獻精神的學生干部,堅決摒棄目的不純、濫竽充數、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成為學生會干部;對于現有的學生會成員,應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活動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和培養,引導思想意識,提升工作能力,進一步培養綜合能力。準入和獎懲機制的變化,將顯著的影響到學生會運作的效果,影響其基本功能的維系,因此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會成員,工作重心和具體要求也應有所差異。對于基層工作者要注重培養其對學生會工作的熱情,即要求學生會中的管理者,在管理基礎上,合理、充分地利用個人領導魅力等其他方面,加強對新成員的培養,使其盡快認可與融入組織之中,激發其工作的動力與熱情;對于中間年級的學生干部要注重其本身的態度和質量,要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最大程度發揮他們在學生會建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對于高年級學生干部不僅需要其自身對學生工作懷有科學的設想和洋溢的熱情,更需要其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將這種熱情傳遞給學生會的每一位成員,培養更多的成員認同感讓每個成員自發地認同學生會,并認為自身工作是有價值的,從而為校園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倩.淺談醫藥類高校學生會干部的管理與培養———以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218-219.
[2]張昊.淺談新時代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會建設[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7):23-24.
[3]李浩.大學學生會管理機制研究———基于Q大學學生會的實證分析[J].西部學刊,2019(10):103-105.
[4]劉尊旭.新時代高校學生會的群眾性定位分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4):164-165.
作者:郭昊翾 單位: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