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醫學教育與教師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本文以新媒體為切入點,論述在以新媒體為主的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醫學教育與青年教師培養所呈現出的教學規律,并探索這一領域未來有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新媒體;醫學教育;教師培養
一、新媒體時代的醫學教學概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同時也促進了醫學教育行業升級。①醫療教學進入了新階段。媒介化教學語境、教學手段及師資培養均離不開新媒體的介入,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培養仍然無法做到科學、精準而高效,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及師資力量存在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這促使當下的醫學教學迫切需要借助新的媒介手段對教學內容及師資培訓手法進行多元化形式呈現與渠道拓展。
(一)媒介發展歷程視閾下的醫學教學
醫學教育的歷史已經很久了,人類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就建立了醫學,在建立醫學體系的同時,也在不斷培育醫師。中國本土的視聽媒介應用于醫學教育開始于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被稱為電化教育,193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就委托金陵大學舉辦電化教育人員訓練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現代教育媒體的電視,不斷通過科教視頻的形式對醫學信息及內容進行普及,并以錄制手術、檢驗、診療過程為教學內容依托,形成了現代化醫學教學樣式。進入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學有了更為多元化的展示空間,這來源于新媒體自身的優勢,也是新媒體應用于醫學教育的價值所在。不論是教學內容呈現、教學時空選擇、與教學對象之間的互動,還是教學知識的大規模普及,都體現了新媒體所帶來的便捷性。從傳統視聽媒體到新媒體,醫學教育的實現形式具有了無限的延展性。
(二)媒介發展歷程視閾下的醫學師資培養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在醫學教學領域,將長期積累起來的醫療經驗傳給下一代,成為醫學教育的雛形,口傳心授與一對一師徒制傳播是大眾媒介尚未出現以前的教育方法。大眾媒介,特別是視聽媒介,尤其是新媒體介入醫學教育環節后,醫師的培養具有了“一對多”的可能性,大眾媒介特別是視聽媒介,尤其是新媒體自身所帶來的醫學信息復制化功能使得醫學知識能夠重復性多次傳播并進行不同方式的存儲。“醫學實踐正迅速從信息時代過渡到人工智能時代,要求醫生不僅具有最頂尖的資格認證,還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能夠高效靈活地運用數據平臺,專注于結果分析和表現改進,挖掘基于患者復雜性所產生的大量數據背后潛在的意義”。②上述要求的實現,離不開新媒體的技術支持,進入新媒體時代,醫師培養的自由度與互動性增強,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學模式選擇也由于新媒體的存在而變得具有更大的可實現空間,這使得醫學師資的培養不斷模式化。
二、媒介傳播鏈條中醫學教學的參與者
在媒介傳播鏈條中,醫學教學的參與者被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這一劃分的依據是基于媒介傳播的整個流程:教學行為由教學能動主體醫學教師發出,其輸出的內容是教學核心元素醫學知識,醫學學生作為醫學知識的接收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反饋,形成整個醫學教學的閉環。上述醫學教學的鏈條在媒介尚未全面介入之前,體現為醫學教師的完全主動性教學與醫學學生的被動知識接收:教師直接講授醫學知識,不論是否通過媒介工具展示,媒介僅僅體現為傳統醫學教學環節中的“教具”元素,不具有自我屬性,醫學學生在接收醫學知識的過程中,不論知識是否存在于媒介載體之中,均不會影響其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在媒介介入醫學教學領域之后,教學主體與知識接受群體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強烈的互動特質,尤其是媒介不再局限于教學內容呈現的載體,而擴展為手段與交流平臺,甚至本身影響到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時,醫學教師和醫學學生的教學與學習過程將變得更為多元化、自由開放化與復雜化。這種現象將對醫學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教學能動主體——醫學教師
1.新媒體所帶來的教師身份的多元嬗變
進入媒介發達時代,醫學教師所體現出的典型特質是其身份的多元嬗變,在這一過程中,對醫學師資的媒介規范化培養至關重要。教師身份的多元體現在對傳統教師單一教授學生學習的功能的全方位突破。在媒介發達時代,醫學教師的身份及功能還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變化:首先,醫學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再局限于臨床、課堂及專業會議的指導與講授,發達的媒介使醫學講授者的身份出現了外延擴展,諸多與此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能夠通過媒介進行醫學知識的傳播,尤其在新媒體領域,媒介信息發出者身份的低門檻使醫學信息傳播行為呈井噴式增長,醫學教師身份的專業化不再絕對。這一現象客觀上促使醫學知識的傳播更為迅速便捷,覆蓋面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學知識傳播的精確化與專業化。其次,醫學教師本體的教學身份與學習身份體現為更明顯的雙重性。盡管在傳統媒體時代醫學專業教師本身也在不斷自我學習,但在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師的學習渠道會伴隨著媒介渠道的多元便捷而廣泛拓展,因此在學習與教學同時存在的媒介平臺中,醫學教師具有時刻伴隨性的學習空間。
2.新媒體所帶來的教學活動的自由便捷
醫學教師教學活動的自由便捷來源于新媒體自身的平臺優勢特征。移動終端與互聯網信號同時存在,理論上就能夠實現遠程自由化的教學活動,盡管這一模式無法替代臨床教學,但卻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時空上的限制。在上述教學行為時空自由化的基礎上,醫學教學活動的自由便捷還體現在教學行為的碎片化趨勢,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將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分割,醫學教學就體現出內容與體量的自由度,這客觀上使較為簡單的醫學知識點在碎片化的時間中以短視頻、音頻的形式被伴隨性講授,體現了新媒體平臺自帶的媒介屬性。
3.新媒體所帶來的教學市場
誕生于市場經濟高速發達背景下的新媒體平臺,其基因自帶的商業屬性使得立足于其上的醫學教學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被納入媒介市場。對于醫學教學行為而言,市場主體的參與者通常是企業化的醫師集團或個體化的醫師。不論何種方式,課程教授需要以商品知識的形式參與市場競爭,醫學教學的知識內容將與醫生進行深度捆綁,作為IP納入媒介市場出售,例如醫學教育領域中的“名醫傳世”品牌,創業四年,融資三次,總額已經接近一億元,其品牌課程內容已經被數百家醫療機構采用,利用新媒體平臺整合了數千名專家,制作了近3000部課程,涵蓋范圍包括所有臨床及輔助科室。
(二)教學核心內容——醫學教學
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學的核心內容——醫學知識,也體現出發達媒介環境中所具備的多元立體化、自由大眾化以及跨學科化的特點。
1.內容呈現多元立體的醫學教學
醫學知識的多元立體化在內容及形式上具有雙重體現,這也是新媒體賦予醫學教學領域的價值所在。首先,從內容角度來看,醫學知識在全面開放的新媒體平臺中不再僅以專業化的醫學教學內容出現,醫學常識、醫學信息以及醫學同其他學科交叉的內容成為建構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學內容的有機環節,針對不同群體、受眾需求而定制的醫學教學內容則更體現了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學的靈活自由性。其次,從形式角度來看,醫學知識的呈現方式是多元化的,突破了以往平面課本、簡單視聽錄像的傳統手段,小視頻、專業App程序、AI、VR等概念在新媒體中得以體現,醫學教學的實現手段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性。
2.傳播手段自由大眾的醫學教學
醫學教學在新媒體語境下進行內容輸出,還體現了新媒體為其帶來的傳播手段的自由化和大眾化。首先,從傳播手段的自由化的角度來看,醫學教學內容的輸出時空相對自由,不再局限于既定課堂與臨床;輸出的模式也存在大幅度自由選擇的空間,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采取視頻輸出、音頻輸出、圖文輸出、3D動態影像輸出等多種類型。其次,從大眾化的角度來看,醫學教學的內容存在一種科普化的選擇,更為通俗、更為直觀的醫學教學內容所針對的受眾群體不再局限于醫學學生,每一個有主觀意愿獲取醫學知識的個體,均有可能主動在新媒體平臺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醫學教學內容。醫學教學成為全民健康知識普及與傳播的補充力量。
3.學科之間迅速融合的醫學教學
新媒體時代的醫學教學為醫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搭建了融合與溝通的橋梁。不同學科之間在共同建構的新媒體平臺中有了深度交流、互動與協作的便捷性,醫學與社會學、醫學與心理學、醫學與傳播學等均成為醫學教學過程中探索的新興領域,這客觀上為醫學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多重角度及層次的進步參照依據。
(三)教學接受對象——醫學學生
在新媒體時代的醫學教學環節中,醫學學生作為教學內容接受對象,能夠直接對教學內容進行反饋并建立學習社群,豐富了醫學知識學習的模式,為醫學領域的知識學習建構了專業化的媒介交流平臺。
1.媒介互動功能帶來的強勢教學反饋
傳統時代的醫學教學固然存在反饋,但反饋并不及時,媒介傳輸的速度和媒介載體的覆蓋限制了醫學教學本應及時獲取的教學效果回饋,使教學相輔這一訴求無法全方位獲得滿足。“單靠傳統課堂教學和臨床見習來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做法已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計算機模擬病例考試系統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可使學生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有效地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③也就是說,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強大功能能夠突破以往的局限,醫學教學的最后一個鏈條——教學反饋變得高效而及時。學生在獲取醫學教學內容后,通過臨床實踐及科研實驗,所面臨的任何問題均可能通過媒介進行回饋,甚至在新媒體設定的相應專業模塊中與教師進行專業探討,使專業化的課堂與臨床教學獲得了課后互動性延伸。
2.媒介互動功能帶來的教學綜合社群
新媒體媒介互動功能還為醫學教學提供了綜合性的社群交流平臺,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以及具有一定訴求的其他行業人員,均能在社群中對專業的醫學教學知識進行提問、交流與闡釋,醫學教學經由新媒體延伸到媒介公共空間中,成為媒介知識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學與教師培養的未來發展趨勢
新媒體時代,醫學教學與教師培養具有豐富的發展空間及發展渠道,媒介與醫學教學、教師培養緊密連接,成為醫學教學行為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元素及內容呈現載體。媒介技術功能面臨著多元擴展的可能性,醫學教學手段及醫生培養手段也需要新媒體實現全面智能化,在此基礎上,醫學教學與醫師培養則更有可能被納入整個媒介教育市場環境中,成為媒介教育市場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教學手段的全面智能化帶來的精準效果
媒介技術功能的多元拓展是新媒體時代媒介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媒介技術的每一次革新與飛躍,都在醫學教學領域中有鮮明的體現,醫學教學中的科學與技術手段離不開媒介技術的支撐,媒介技術也勢必為醫學教學及醫師培養手段的全面智能化提供空間,增加醫學教學與醫師培養的受眾針對性,并獲取更為精準的教學與培養效果。
(二)醫學教學與師資將逐漸納入媒介教育市場鏈條
醫學教學與師資培養作為媒介時代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的大健康產業與教育理念,因此會同媒介教育市場接軌,并納入媒介教育市場鏈條,成為傳統專業醫學教學的有機補充,在專業化醫學教學以外所存在的醫學知識普及、健康信息傳播以及民眾養生與家庭保健、急救等內容,正在以媒介課程的面貌出現于新媒體載體之上,專業化的付費課程是這一過程中的最初嘗試。
四、結論
新媒體時代的醫學教學與教師培養,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而不斷拓展其實現形式,從傳統的專業化醫學教學的補充發展至當下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新媒體正以強大的媒介附著力融入醫學領域,在整個醫學教學環節及教學領域以外的教育市場、健康知識傳播普及方面,發揮著強大的紐帶作用。
作者:龍笑 朱星辰 單位:北京協和醫院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