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電力遠程監測系統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應用C/S架構對無線數字電視發射機房電力遠程監測系統進行設計。系統中包括一個監測中心和多個監測終端。監測中心能夠與各個機房監測終端進行數據交互,監測終端能夠監測主要分支電力的工作狀態,將監測過程中的人力消耗降到最低,提高整體監測質量。文章著重對無線數字電視發射機房電力遠程監測系統進行論述,以期達到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無線數字;電視發射機房;電力遠程監測;系統
1概述
近年來,無線數字電視在鐵路、公交、戶外廣告和移動多媒體等領域應用比較普遍。在城市或者鄉鎮建立單頻網、差轉臺或直放站等,能夠提高信號質量。同時,其對供電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求也比較高,以保證機房內各項設備的正常運行。當前,很多發射基站以人工巡檢為主,嚴重影響了信號檢修質量。無線數字電視發射機房電力遠程監測系統,能夠測量各設備支路電流、電壓和運行狀態等參數,以實現對各設備運行狀況的監測和記錄。同時,也能夠加強機房的安全防范和反恐保障。該系統能夠快速、準確、直觀的對各個監測點的數據進行顯示,在故障情況下,實現報警的即時性,以提醒值機員和維護人員盡快趕到現場對事故進行處理,提高設備安全管理質量。
2系統功能和監測終端平臺
2.1電力遠程監測系統功能
電力遠程監測系統包括監測終端、通信層和遠程監測中心。監測終端對各電力支路的參數和工作狀態進行采集,并結合預設值,對故障進行判斷,能夠實現報警、日記查詢和本地顯示等;遠程監測中心具備智能性和多功能性,內部包含管理系統軟件,能夠實現現場數據的采集和自動化處理,其對發射機房回傳的數據進行收集,借助數據庫,進行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并具有數據分析、告警提示和報表打印等功能;通信層借助C/S架構設計,它的服務端是遠程監測中心,借助TCP傳輸協議和各機房客戶端實現通信[1]。
2.2監測終端平臺
2.2.1硬件結構
發射機房電力監測終端的結構比較復雜,其處理核心是微控制器。它借助SM系列電流變送器,將電壓信號傳輸到控制器的ADC口,并借助SPI接口與網絡模塊W5100接入Internet。LCD對機房現場監測結果和告警情況進行顯示。發射機房電力監測終端中的傳感器設備接入接口比較多,實現對現場數據的遠程監測和管理。如果監測到異常情況,系統會發出報警。同時,也可以借助系統預設的應急程式,對應急措施進行自動啟動,幫管理人員排除故障,將故障損失降到最低。
2.2.2支路電壓和電流監測方法
主電力系統采用交流和大電流回路將電力送往設備,實現電能傳輸,不能夠直接與控制器C8051F240的ADC口連接進行測量。應用互感器,對交流大電流數值進行控制。以SM系列線性交流電流變動器SML50AEC-12/24為例,其具有高靈敏度特點,初級與次級隔離;單電源供電,電源電壓范圍和電流測量范圍分別為12-24V和0-50A;交流輸入,輸出直流電壓為0-5V。SM系列電流傳感器借助外接電阻,將電流輸出轉化為電壓輸出。
3客戶端軟件
客戶端軟件以C語言設計為主,結構簡單。通過調用不同的功能子函數,實現結構設計。子函數包括初始化模塊、網絡連接構建、數據采集處理、日志操作和數據格式處理等。技術人員要對每一個節點進行嚴格控制。
3.1程序流程
終端上電后,進行系統初始化,然后與服務器進行TCP網絡連接。正常通信之后,終端對各支路的電流和電壓值進行采集,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判斷。如果數據正常,對其進行打包,發送到服務器端;如果數值異常,寫入日志,啟動本地報警,在LCD上顯示告警原因,將數據和告警報錯類型同時發送到服務器中。在設定好的掃描時間基礎上進行延時,進行下一次循環。重視掃描周期設計,對電流和溫度變化進行考量,將量級和掃描周期分別控制在1/10s和100-200ms。同時,技術人員也要結合具體情況,對軟件流程進行明確認識和了解。
3.2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從數據采集底層開始,以確保數據處理的普遍性和適用性。不同的測量定義都要對應一組數據,結合先驗知識或后驗知識進行人工設定。取得檢測量數值后,對其進行評估,以明確實時狀態。數據采集過程:
(1)從模塊讀取數據、采樣;
(2)將采樣次數控制在5次,分別去掉最大和最小,平均值即為實時數據。
(3)數據評估。如果數據不合理,繼續執行采樣工作。如果依然不合理,放棄采集,記錄為故障。
4集中監測管理重心
4.1數據傳輸協議
上傳數據和下行指令都是系統客戶端與服務器端的上下行數據交互。對數據傳輸協議進行定義,并以幀的格式對其進行打包,借助TCP連接進行發送。協議規定每個幀都以#DVB#開始,以#END#結束,以區分每個幀數據。在每個機房的監測終端設置固定的IP地址,在監測中心管理系統對其進行錄入。
4.2報警類型
本地報警即在控制器上進行聲光報警,并對報警信息和處理方法進行記錄,進而傳送到監測后臺。監測后臺能夠實現遠程報警,其在人機交互上彈出相關界面,并對具體的機房故障情況及原因進行明確。常見的故障報錯情況一般包括停運、正常、預警、告警、開路、短路、干擾、缺陷八個類型。它們的錯誤代碼分別為Error0、Error1、Error2、Error3、Error4、Error5、Error6、Error7。通道故障一般包括通道數據異常、開路、短路等。模塊故障包括無通信回應、掉電、接觸不良或模塊損壞。通信線路故障背景下,所有模塊都沒有響應。干擾是指電磁環境背景下,出現無效壞數據。如果出現該種情況,對近期測量數據進行發送和存儲,以有效消除干擾問題。如果不存在連續壞數據,則說明缺陷集中在通道或電流變送器上。
參考文獻:
[1]張帆,趙志梅.無線數字電視發射機房電力遠程監測系統[J].電視技術,2011(24):74-76.
[2]劉長凱.遠程電視發射機房電力監控系統[J].有線電視技術,2012(10):83-85.
[3]王徐.貴州廣播電視臺發射機房監播系統的設計與使用[J].現代電視技術,2015(9):119-123.
作者:劉超 馮繼鵬 單位: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