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節目主持人個人風格能力拓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電視主持;個人風格;業務能力;拓展
隨著電視節目制作水平的提升,公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不斷提高。面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如何通過拓展個人主持風格、發展自身業務能力,提升對電視節目的把握與掌控,是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的新挑戰。
新媒體生態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沖擊
1.主持風格個性化,傳統主持面臨挑戰隨著社會的開放進步,電視節目逐漸趨向多元化,尤其是綜藝、訪談、脫口秀等節目類型的出現,拓展了電視節目類型,觀眾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個性化研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客觀評價主持人自身素質,進而從業務及思想方面提升個人能力。二是主持風格根據目標溝通人群而定。三是從節目出發打造主持人的個人特點,讓觀眾印象深刻。
2.主持格局走向多元,主持人能力外延信息時代帶來新媒體的迭代升級。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要符合當下的業務要求,才能與新媒體發展同步。由于電視節目工作的特殊性,主持人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人們對于主持人的關注不再局限于在節目中的表現,他們在工作之余的生活狀態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于新型傳播媒介層出不窮,新媒體節目為受眾帶來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對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跟不上時代就意味著落伍,因此,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要適應新媒體、融媒體環境下節目制作、播出的新變化。
新媒體生態下主持人主持風格培養
一般而言,主持人個人的主持風格,一方面與所主持的節目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與主持人個人的業務技巧和能力有關。就電視節目而言,主持人自身的成長經歷、性格、處事風格與表達方式,以及主持人對節目的定義和理解,都會影響到電視節目的質量。另外,電視節目的類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如少兒節目、娛樂節目、新聞節目主持風格均有不同,軍事類新聞節目、民生類新聞節目與訪談類新聞節目的主持風格也不一樣。筆者以兩位著名主持人為例,簡要分析主持人個人風格與所主持節目的相互影響。如臺灣地區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蔡康永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制作專業。由于經歷過多年的視覺訓練,以及他崇尚創意的性格,形成了他快、狠、準的主持特點。所謂快,是指語速快,但他能夠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夠跟隨節目現場嘉賓的情緒以及現場氛圍,調節自己的語速。所謂狠,是他在向嘉賓提問的時候,問題犀利,見解獨特。所謂準,是指他能夠清楚、快速地梳理嘉賓的發言,準確找到下一步提問和訪談的目標。蔡康永主持《康熙來了》十余年,在節目中,他的這一主持風格展現無遺。筆者認為,蔡康永個人主持風格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家庭背景形成了他個人的溫和氣質。二是他獨特的情感生活促使他形成了敏感的性格。三是他豐富的學識使他能夠準確把握訪談節目中的重點。四是綜藝訪談類節目適合他的個人主持風格。再如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朱廣權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2003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擔任各類新聞類節目的主持人,包括《共同關注》《新聞直播間》《國際時訊》《新聞30分》等,不同于傳統的新聞資訊類節目主持人一本正經、端莊嚴肅、正襟危坐、字正腔圓的風格,朱廣權在播報新聞資訊時,經常妙語連珠、幽默詼諧,以清新明快的播報風格獲得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從朱廣權在臺前幕后的表現看來,他這種風格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首先,朱廣權才藝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書畫,兼容并包的藝術氣質,為他播音主持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礎。其次,朱廣權愛好廣泛,參與了央視諸多主持人組織的公益活動——星藝雅集,也樂于與廣大網友進行互動交流,這為他播音主持風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最后,朱廣權具有扎實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主持經驗。2013年在一次《共同關注》節目直播時,工作人員意外闖入鏡頭,時間長達5秒,在這樣的播音事故中,朱廣權依然保持該有的專業素養,目不斜視,絲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體現了他扎實的播音主持功底。從以上兩個主持人我們可以看出,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和個性化不僅僅是由欄目來決定,還會受到每個人獨有的個性品質和生活閱歷的影響。電視節目觀眾是一個寬泛的群體,素質不同,品味有別,對節目內容的認識和感受也有不同。因此,主持人要把握觀眾需求,讓觀眾在節目中各取所需。
新媒體生態下電視節目主持人能力拓展
一般來說,提升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業務能力有以下方法:一是積極參加業務培訓。業務培訓對主持人的業務素質提升有很大幫助,是主持人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的主要途徑。二是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學習。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確認識職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提高自學水平,全面豐富與工作相關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積極參加職業拓展。將業務素質提升融于日常生活,通過各種業務知識的學習與團隊協作的磨煉,豐富職業團隊作戰經驗,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筆者以著名主持人張召忠為例,簡要探析如何拓展主持人的綜合能力。作為一名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可以說著作等身、研究廣泛。他本人研究范圍涉及科學技術、武器裝備、聯合作戰、軍事戰略、國防建設、國際法規等多個學科領域,長期在部隊、科研院所和軍事院校工作,致力于軍隊武器裝備的研究,多次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頒發的科技進步獎。在一般民眾的印象中,電視節目主持人往往只關注電視節目本身,與廣大觀眾的互動交流較少,不會經常使用新媒體平臺與網友觀眾進行交流。對于持續致力于軍事科普、國防建設的張教授而言,其“網紅”“出圈”的經歷,主要是參與新媒體節目的制作。2015年9月,剛剛退休的張教授在蜻蜓FM上線了他的首檔音頻節目《張召忠開講》,上線兩年累計收聽量近4億;2016年7月13日,張教授在嗶哩嗶哩網站進行了兩個小時的直播,其間進入直播間的觀眾超過20萬人次,導致服務器一度崩潰;2016年10月24日,張召忠教授開通微博,短時間內即吸引大批粉絲關注,開通當日,他的微博粉絲數量就超過88萬;2018年起,連續多年在浙江衛視平臺進行跨年演講直播活動。不同于傳統印象中軍人學者的形象,張召忠教授十分關注新聞評論節目以外的各種節目形式。在他退休之前曾參加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等綜藝訪談類節目,在退休后曾擔任《最強大腦》評委嘉賓,更是多次參加軍事類游戲節目。張召忠教授的經歷為節目主持人指出一條擴展自身能力的道路,那就是正確認識看待新生事物,積極參與新媒體平臺的活動,以新媒體視野審視傳統電視節目。
結語
在新媒體生態下,電視節目主持人個人風格的培養與個人綜合業務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如何在節目中培養個人風格,在節目外拓展個人能力,值得電視節目主持人認真思考。基本業務素養是主持人能夠穩定發揮的內核,不斷創新是主持人有效溝通目標受眾的利器。主持人應該適應傳統的沿革與時代的變遷,以扎實的業務基礎應對時代變化,以創新能力讓萬變不離其宗。只有這樣,才能在時代洪流中始終保持一名優秀主持人的本色。
參考文獻
[1]周明照.談新聞播音主持人個性風格的構建與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6(06).
[2]靳惠茹.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主持人傳播能力的拓展[J].電視指南,2018(14).
[3]徐芳.《奇葩說》主持語言風格相較傳統節目變化探析[J].視聽,2019(12).
[4]趙浩,楊敏學.全媒體時代下軍事評論節目的語言風格研究——以《張召忠說》為例[J].數字傳媒研究,2018(06).
作者:井洋 單位:吉林省梅河口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