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藥學實驗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提高,在教學中應用的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工科和理科院校中,由于這些學科在研究時需要做大量的實驗,其實驗手段也朝著技術的方向發展。故此,在藥學實驗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就得到大量的應用,本文從虛擬仿真技術的優勢以及虛擬仿真技術在藥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分析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和研究,進而為虛擬仿真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性的意見和建議,進而推動藥學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藥學實驗教學;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分析
0引言
實驗作為理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所謂的虛擬仿真技術就是在教學中借多媒體、數據庫以及網絡通訊等多種技術手段,構建一個逼真可視化的虛擬現實環境,進而開展實驗操作,達到教學的效果。故此,在藥學實驗教學中,借助虛擬仿真技術進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1]。
1虛擬仿真技術的優勢
1.1安全。
在實驗教學中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安全性。在理工科的實驗中,尤其是物理和化學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經常使用到一些化學物品和一些重量性的用具,在實驗時如果不注重安全實驗,進而影響實驗教學的安全。故此,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提高藥物實驗教學的安全。
1.2效果。
在實驗教學中采用虛擬仿真技術會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在實驗教學中,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可以讓學號是呢過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設備結構進行仔細觀察以及剖析,進而讓學生把握復雜零部件內部結構特征,進而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同時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將仿真模型裝配和實體拆裝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實驗效果。
2虛擬仿真技術在藥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1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在藥學的實驗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并對學生進行培養。由于虛擬仿真技術是最近在教學中應用,而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對學生進行示范操作辦法,并不能讓學生掌握其操作技術。故此,在藥學實驗中運用虛擬仿真技術,要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實時的操作,讓學生借助對試驗項目進行反復操作訓練,進而節約實驗的原料,進而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實驗能力的拓展。故此,學生通過虛擬仿真操作訓練。培養學生對大型分析儀器的結構、原理等有更深入的認知理解,提高操作儀器設備的能力。
2.2仿真訓練。
在藥學實驗教學中,仿真的訓練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藥學實驗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效果。在藥學實驗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包括了GMP標準下的藥物顆粒制劑生產、片劑生產、膠囊劑生產、水針劑生產以及衛生水系統、空調空壓設備等,進而具有操作能力高、操作便捷以及形象生動等優勢,且對許多復雜設備、間歇性生產控制、GMP質量管理等進行了三維立體的場景仿真,具備一定的智能化反應能力,同時學生在藥學實驗中使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實驗,可以讓學生熟練的練掌握藥物制備GMP認證要求及生產操作訓練,保證學生在生產實習時能快速適應、掌握藥物制備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故此,仿真訓練在學生進入實習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2]。
2.3創新設計能力以及評價。
在藥學的實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且進行實驗自測和考核評價。在藥學實驗的教學中,學生借助虛擬仿真技術,讓學生用計算機模擬的手段設計出和篩選出具有潛在結合功能的藥物利用實驗驗證的方式,進而選擇候選藥物,同時,中心建設的藥物分子虛擬篩選模塊轉化成供學生操作實訓的虛擬仿真平臺。實現真實實驗難以開展的藥物篩選的操作實訓,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之后可以對試驗的模塊進行仿真考試,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自我測試和考核評價,根據系統給出的評價進行修改實驗數據。故此,在藥學實驗教學中,要創新學生的設計能力,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對其實驗模塊進行測評,進而提高藥學實驗教學的質量[3]。
3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其科學技術以及大數據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學校教學也不例外。故此,在一些實驗教學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其實驗手段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故此,在藥學實驗教學中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借助虛擬仿真技術的安全、節約、直觀以及吸引學生興趣和注意力等優勢,打破原有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章寶,肖國君,鄧君,等.虛擬仿真技術在藥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0):86-87.
[2]魏玉,許海濤,田連起,等.虛擬仿真技術在中藥炮制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4):8-9.
[3]曾建紅,謝恒.“卓越計劃”背景下藥學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J].醫藥衛生:文摘版:00071-00072.
作者:劉海青 胡文婷 劉富平 陳正山 單位:1.海南大學海洋學院 2.海南大學海洋學院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