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年級語文教學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間的距離不斷擴大,無論是師資力量、教學設備還是教學水平,農村地區都遠遠落后于城市地區,由于農村整體教育水平低于城市地區,導致農村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重視,本文就農村地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現狀,對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如今城鄉教育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鄉教師素質存在較大差距,由于農村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都不如城市地區,許多年輕教師在畢業以后都選擇去城市工作,農村教師大多是工作年限很長的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想陳舊,教學方式落后,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導致學生缺乏自學意識,對教師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探究,長期下去,學習主動性下降,對學習興趣降低,教學質量也就難以得到保證。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具備較為成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創作能力,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于知識缺乏深層次的探究,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也都難以得到提高,語文教學的目標也就難以實現。針對如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我們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手段較少,學生興趣較低如今農村教師大多年齡偏大,四五十歲者不在少數,這些教師取得教師資格的方式大多為民轉公,再通過函授及遠程教育的方式獲得,與專業的師范生相比,缺乏足夠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對于學生心理的把握及教學方式方法都遠遠不如師范學校畢業的專業教師。這些教師教學大多依據自己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刻板守舊,對學生的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缺乏準確的把握,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只依靠教師參考資料照本宣科,無法從學生角度出發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集中精力參與教學互動,對知識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習的興趣沒有得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對于文章缺乏深層次的理解,無法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熟練掌握作者的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長此以往,不僅無法保證教學質量,更加會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教學內容枯燥,難以學以致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枯燥。首先,農村地區的小學大多基礎設施落后,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無法通過多媒體等電子設備為學生多元化地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枯燥單調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也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次,由于農村大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教學大多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對課本知識進行機械講解,學生也習慣于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機械記憶,對于課外延伸的閱讀資料也都是沿用幾十年前的內容,讓學生對這些過時的題目進行機械模仿,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嚴重與現實情況脫節,無法真正將所學語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最后,農村教師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正確認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對于有些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導,最終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難以全面提高全班同學的語文素養。
(三)教師主導過多,忽視學生主體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意識。然而由于農村消息閉塞,教師思想觀念陳舊,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許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將學生看作知識的接收者,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善于通過啟發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學意識,仍然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只是注重傳授課本中的知識,學生也都只能被動地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不僅無法對課文中的知識及作者內在思想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還會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索知識的意識,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不利于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忽視的另一方面表現在教學評價,傳統的評價過程中一般只有教師的評價,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毫無發言權,教師作為評價的唯一主體,無法保證在評價過程中做到完全的客觀公立,充滿主觀意識的評價結果也無法讓被評價者完全認同,這樣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使學生的持續發展失去內在動力。
二、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師生互動要在農村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將自己由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讓學生由知識的接收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中加強和學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和自主探究欲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積極性,確保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竊讀記》一文時,教師可在上課前通過談話來引入課程學習,教師可以說說自己讀書的故事,告訴學生讀一本書帶給我們的快樂與享受,然后請同學們暢談一下自己關于讀書的經歷和感受,隨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與評價,然后對學生們說作者少年時有一種不同尋常的讀書方式——“竊讀”,學生們對這種特殊的方式感到好奇,在與教師的互動中思維也得到了活躍,對于課文學習的好奇心得到有效激發,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就能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利用自然環境,拓展教學空間農村語文教學由于教學設備落后的局限性,無法有效通過多媒體等電子設備來輔助教學,學生無法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來拓展認知,更加主觀地對文字知識展開聯想,對于知識學習的難度也就相應加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充分感受到課文中的樂趣,對學習的熱情也難以維持。然而農村具有天然的環境優勢,廣闊的大自然為學生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天然的優勢來擴展語文教學空間,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草蟲的村落》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們去田野里找一找蟲子的村落,找一找課本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村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觀察一下它們各自的工作、生活和交往。在自然的環境中,將課文中文字直觀轉化為活生生的實物,學生對于作者的描述就能理解得更加透徹,也能更好地體會作者所描寫的草蟲村落的生活情境以及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學生通過這種特殊的教學方式能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有效提高。
(三)鼓勵學生發言,培養創新意識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不注重學生的發言,有的老師為了完成課程進度,將教學任務安排得很緊湊,一堂課幾乎沒有預留時間給學生進行發言,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最后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難以得到鍛煉。要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于鼓勵學生發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創新意識,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詢問同學們有沒有釣過魚,再問問釣過魚的同學釣到魚是什么心情?學生都會回答很開心,很興奮。教師接著說同學們釣到魚都很興奮,文中的作者在一個夜晚釣到一條大鱸魚,心情卻十分復雜,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學習完作者釣魚、捉魚、放魚的全過程后,教師可詢問同學們文中所說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同學們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呢?你們是怎么做的?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在面臨道德抉擇時要學會抵抗各種誘惑,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培養問題意識,提高自學能力有效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學會有效提問,問題意識能夠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也能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挖掘文章的內涵,自學效率也能得到相應提高。例如在學習《唯一的聽眾》一文時,教師可首先通過優美的《梁祝》樂曲來設置教學情境,然后對同學們說,伴隨著悅耳的小提琴演奏,我們今天來學習關于小提琴的故事,之后帶領同學們齊讀課題,然后對同學們說,學貴有疑,對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引導同學們提出“這唯一的聽眾是誰”“她做了什么事?”“為什么是唯一的聽眾?”等問題,通過這種引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授學生如何有效提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結語
當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認識到種種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教學弊端,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學習和吸收更加前沿的教育信息,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提升。
作者:張鋆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臨涇鎮耿家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