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點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基于新媒體語境的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點研究,在綜合使用文獻資料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分析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面臨的來自互聯網技術的挑戰,從信息的高效優質傳遞、播音主持的穩定發展兩個方面,探討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應用價值,并結合當前比較熱門的電視節目,從口語化、個性化、時尚化三個方面研究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特點,以便為電視節目播音主持人結合語境變化合理調整自己的主持風格和語言藝術提供借鑒,幫助播音主持人在新語境背景下轉型發展。不過,受篇幅所限,文章主要對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點逐一進行分析,未涉獵方面需要在后續的研究中不斷豐富和完善。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播音主持;信息傳遞;語言藝術;特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環境相較于以往發生了很大改變,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語言藝術和語言特點也隨著媒體環境和語言環境的改變而持續變化。在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從業人員要基于社會環境和媒體語境的變化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藝術,幫助受眾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節目內容,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與此同時,播音主持提升語言藝術水平,可以進一步增強受眾的認同感,促進播音主持行業良性發展。
一、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面臨的沖擊與挑戰
近些年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促使新媒體快速崛起、發展,融媒體時代加速到來。在這種大環境下,傳統媒體面臨著非常大的沖擊與挑戰,以往傳統播音主持的語言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并且不符合大眾的喜好與接受習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渠道相較于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改變,由以往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設備在固定時間被動接收的方式,逐漸演變成通過互聯網與移動通信設備主動獲取的方式。面對新媒體大量的信息和豐富多元的形式,人們對信息內容和傳播形提出了新的需求,不再像以往那樣單純獲取新息,而是要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擁有愉悅的體驗。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受到嚴重的沖擊,播音主持傳統的語言藝術和內容傳播形式都需要不斷優化與改革。同時,播音主持還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言藝術,從而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二、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一)實現更加優質高效的信息傳遞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相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變,新媒體上多元性、趣味性與可讀性更強的內容迅速抓住了受眾的眼球,加之新媒體豐富多元的形式與傳播渠道,迅速搶占了傳統媒體的市場,人們接收和閱讀信息的能力有所下降,也意味著傳統播音主持的語言形式和語言藝術水平與大眾的信息接收能力出現脫節和斷層的現象,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很難與大眾建立良好的語境和情緒共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信息傳遞的效果不佳,影響媒體內容的傳輸效率。由此可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語境和語言藝術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播音主持基于新媒體語境優化與提升自身的語言藝術能夠有效促進媒體內容的高效、優質傳遞[1]。
(二)在融媒體時代實現穩定發展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沖擊,傳統播音主持工作急需革新與優化。隨著自媒體的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正面臨被媒體市場淘汰的風險。播音主持想要在當前復雜的融媒體環境下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就必須基于當前時代語境和社會背景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言藝術,縮短與公眾之間的距離,建立與公眾之間良好的情感紐帶,增加與受眾之間的黏性,從而幫助播音主持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更好地適應媒體環境與時代潮流,鞏固自身的地位,實現穩定發展[2]。
三、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特點
(一)語言逐漸向口語化轉型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拉近了媒體與公眾的距離。在互聯網背景下,自媒體平臺大量涌現,自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制作門檻與參與門檻相對較低,通常一個人通過手機錄制一段視頻即可成為一段足以引發熱議的新媒體內容,這就使得媒體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語境不斷貼近。在這種媒體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受眾對文字和音頻的閱讀能力不斷減弱,獲取信息的深度不夠,對碎片化以及能夠瞬時調動多感官的信息內容有較強的閱讀興趣,沒有深入挖掘信息內涵和情感的欲望。這種淺層信息內容通常以時間較短,聲音、視頻以及文字同時并存的形式出現,公眾在新媒體和自媒體的長時間影響下,傾向于閱讀這種形式的信息內容。而傳統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風格和語言形式放置于當前新媒體的大環境下,無疑使得公眾在接收時需要調動更多精力獲取信息,相當于在公眾與播音主持之間設置了巨大阻礙。因此,播音主持想要在當前復雜的媒體環境下良好發展,有效應對來自新媒體的沖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語言藝術形式,促進語言方式朝著口語化的方向逐漸轉型,從而使公眾能夠更通暢、更容易地獲取信息內容[3]。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播音主持更加注重語言的規范性和嚴謹性,通常按照內容文本照實播出。但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需要將播出的語言與內容進行口語化處理,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首先要對將要播出的內容進行全面、透徹的了解,但并非對文本內容的淺層閱讀,而是要形成自身對內容的理解和個人的語言風格,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輸出和傳遞內容。傳遞的方式要符合自媒體的形式和風格,使語言形式具有生活化特色,讓公眾能夠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取信息內容[4]。從目前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風格來看,播音主持的語言風格正在積極向自媒體的語言形式轉變,由以往“播”的形式逐漸向“說”的形式轉變。播音主持在輸出內容的過程中,首先要掌握和了解信息內容,并對將要播出的內容有基本的判斷,從而將信息內容用更加口語化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公眾接收信息更加暢通、更加快捷。隨著人們碎片化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獲取泛娛樂化信息的傾向,人們對口語化的內容接受度更高,很多傳統的播音主持得益于采用口語化的形式,在當前復雜的媒體環境下獲得了生存空間。播音主持不僅要基于新媒體語境用口語化的形式傳遞信息,也要充分考慮到受眾在接收內容過程中的情緒變化。近年來,隨著媒體環境的快速變化,人們對信息的需求相較于以往發生了很大改變。在以往信息極度匱乏和信息傳播渠道極度狹窄的條件下,人們渴求獲得更多的信息。如今,海量信息早已超過人們接收信息的閾值,人們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搜索和獲取更多的信息。在信息形式上,人們獲取的信息從文本形式逐漸轉變為音頻、視頻等形式。由此不難看出,人們對信息內容的要求逐漸提高了。盡管在另一個層面,這種變化意味著大眾傾向于獲取淺層次的信息內容,但對內容的載體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眾逐漸對非即時性的內容失去接收的欲望,不斷探求更新的、眼前的熱點事件內容。總之,就是要新,要奇,要特,要能夠滿足公眾對新鮮體驗的需求。因此,當前播音主持在播報信息內容的過程中,要全面考慮,照顧到公眾的情緒,通過語言節奏變化、播音節奏控制、對重點內容的強調處理等多種方式,實現對公眾情緒的引導,從而拉近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5]。
(二)語言逐漸向個性化轉型
以往,播音主持行業更注重約束和管理從業人員的語言藝術、語言形式等因素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將播音主持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盡可能同質化或者隱藏,以此確保傳播內容的嚴謹性和高度一致性。因此,播出內容的同質化嚴重,逐漸導致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加之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發生極大的改變,原來高度同質化的主持風格和語言藝術逐漸與新媒體環境脫節,無法有效滿足當前受眾對信息內容的需求,這使得當前的媒體環境對播音主持的個性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播音主持行業與以往的情況恰恰相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大媒體逐漸放棄了以往對播音主持同質化培養的形式,傾向于培養播音主持的個性化以及具有個人特色的語言風格,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播音主持的媒體環境,改變了以往播音主持風格過于單調的情況,滿足了更多大眾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6]。在當前語境下,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和表現形式的個性化發展,與播音主持人員緊密相關。換言之,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和主持風格的個性化打造,是以主持人的性格特點和語言風格為基礎的,并非憑空樹立和構建,這也就使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個人風格更加突出,同時也更加自然,且每一個播音主持的表現形式都不盡相同,能夠有效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例如,《中國好聲音》主持人華少的播音特點是開場語速很快,在以往字正腔圓的媒體環境中,這種播音特點是不被認可的。然而在新媒體語境下,這種極快的語速成為華少獨特的主持風格,并且被受眾快速熟知,加之其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與主持形式,快速贏得了大眾的好感與喜愛,極大提高了節目的收視率。個性化的主持風格對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主持人全面掌握輸出的內容,要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還要具備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能夠借助自身良好的語言藝術有效應對現場的各種突發情況[7]。
(三)語言逐漸向時尚化轉型
在當前語境下,時尚潮流詞匯在播音主持當中被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媒體語言元素正在向自媒體當中前沿的元素逐漸靠攏,實現轉型發展目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播音主持對主持語言的精準性與規范性有嚴格的要求。隨著自媒體的迅速崛起,人們逐漸對刻板的用詞和語法失去了興趣與接收的欲望,而自媒體當中的潮流用語和時尚詞匯成為當下受眾喜愛的元素。媒體人也需要積極掌握與學習潮流用語,深入了解這些網絡熱詞的意思,不斷提升媒體人對潮流詞匯的使用能力和水平,然后在播音主持內容中適當穿插、合理使用網絡潮流用語,以此拉近播音主持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播音主持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促進播音主持在當前的媒體語境下更好地生存與發展。顯而易見,潮流詞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內容的傳播效果,契合當代年輕人的文化趣味。因此,在當前的主流媒體以及很多播音主持傳播的內容中,能夠不時看到網絡流行語,這極大地提升了語言文化的傳播力,信息內容的質量也逐漸提高,凸顯了主持人的語言文化素養和語言藝術水平[8]。
(四)語言的親和性特征
在播放電臺和電視臺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和受眾之間始終存在一定的距離。人們可以借助電視和廣播觀看、收聽節目,如果播音員或主持人沒有在節目播放過程中給受眾以親和感,則無法長時間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在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更加需要保障主持語言藝術的親和性特征,在播音語言使用過程中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以維持受眾對節目的興趣。播音主持語言的親切表達方式,能夠展現播音主持語言的魅力,符合受眾真實的生活狀態,確保受眾在觀看、收聽節目的過程中產生切身感受,意識到播音主持人接地氣的一面,進一步拉近播音主持人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觀眾對主持人的信任感。對播音主持人而言,這種親和性特征傳達十分方便,可以將自身的情感與節目內容進行融合,或者是使用各種肢體語言和真誠態度進行內容的播送。
(五)節目配音的多元化
近些年,配音行業逐漸興起,專業的配音演員能夠對紀錄片和動漫作品進行配音,使得這類作品能夠以原有的藝術效果作為基礎進一步提高視聽效果,促使受眾深刻感受到動漫和紀錄片的深層魅力。央視經典的《動物世界》節目邀請了趙忠祥擔任解說員,即便在今天依舊有著良好的收視率。趙忠祥在節目中充滿靈性和情感的配音,使受眾在觀看節目過程中被帶入到特定的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受眾審美也發生了變化,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表達形式也需要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目前部分節目中,開始使用了播音員為現場記者配音的模式,有業界人士認為這種方式能夠真正幫助播音主持人回歸本體,但一些專家認為紀實類的新聞節目需要繼續使用記者最為真實的配音,以提高新聞節目內容的真實性,促使受眾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形成心理認同,播音員的配音加入會使觀眾的視覺和情感產生分離效果。基于此,目前絕大部分新聞節目還是普遍采用新聞記者直接配音的方式。
四、結語
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直接決定了其工作質量和節目受眾范圍。在當前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具備口語化、個性化以及時尚化等特點,這些特點使播音主持與新媒體時代發展得以有效接軌,也使播音主持行業的語言藝術更加多元,能夠促進我國播音主持行業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郭佳琳 單位:河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