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下的諜戰劇敘事語言藝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諜戰劇作為當代影視文化中的一種重要現象,在當今視覺文化和大眾傳播文化為主流的文化背景下,其藝術性和學術價值是不容小覷的。以諜戰劇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影視作品深入分析諜戰劇的敘事語言特點,對諜戰劇在當今文化整體多層格局中進行定位和思考。
關鍵詞:諜戰劇;敘事語言;無聲語言;有聲語言
引言
當今的中國已經成了一個在影視劇領域中生產和消費的大國。各種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其中諜戰題材影視劇在中國的影視藝術領域已經成為一條獨特的風景線。諜戰劇是集間諜、懸念、情報交換、感情(愛情、親情和友情)、刑訊等元素于一身的歷史傳奇劇種。諜戰劇既是一種歷史正劇,也是一種傳奇劇,在敘事視角的選擇、敘事角色的塑造、敘事手段的運用等方面所呈現出來的敘事策略都是獨具特色的。
1無聲語言
影視劇與廣播劇很大的差別在于無聲語言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利用無聲語言來進行敘事。
1.1利用畫面敘事
畫面是影視劇的核心組成部分,影視劇正是利用畫面來向觀眾敘事達意。畫面在影視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用來交代背景、奠定基調、鋪墊劇情。
1.1.1交代背景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一定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展開敘述的,尤其是諜戰劇,它的背景可能直接決定著全劇的走向。《紅色》以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背景,講述了一名普通的會計徐天在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精神的感動下,在保護母親、心愛之人的驅動下,與日軍、黑社會等各種反動勢力周旋,嘗試幫助革命者完成心愿的故事。在一次次行動中,徐天的思想覺悟日益提高,影片結尾是母親和女朋友撤離上海的一年后,徐天出現與他們團聚的畫面。整個畫面安閑自然,到處都是杏花開、桃花落的美麗鏡像,與之前上海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嚴冬過后就是春天的道理,也交代出主人公內心找到組織的情節。
1.1.2奠定基調諜戰劇中的很多畫面看似是背景畫面無實在意義,實則卻鋪墊著整個作品的基調。《暗算•捕風》講述的是安在天父母親的故事。影片一開頭的畫面就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國民黨瘋狂逮捕屠殺共產黨的畫面,而就在共產黨人血染蘇州河的同時,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內卻正在歌舞升平、紙醉金迷。這一畫面就奠定了整個作品白色恐怖的基調。
1.1.3鋪墊劇情諜戰劇可以利用畫面內容和場景銜接來激發觀眾的想象力推斷劇情。《紅色》第一集講述1937年上海淪陷之后,街頭人潮涌動,就在這個時候慌亂的人群的畫面里,出現了田丹奔跑過程中與徐天不期而遇的鏡頭,預示這兩人后期會糾纏在一起的情節。田丹掉落的紅色圍巾被徐天撿起的畫面鋪墊了徐天因田丹而加入革命隊伍的事實。
1.2利用光線(照明)敘事
光線(照明)是也是影視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既可以帶來強烈的畫面感,還可以渲染氛圍,深化主題,進一步交代劇情[1]。
1.2.1交代劇情光線(照明)可以利用它獨特的強弱、明暗等特點來交代劇情,推動劇集向前發展。《零下三十八度》以19世紀40年代的東三省為背景,講述了中共地下黨員常青和詐死的國民黨特工年定邦與偽滿政府進行地下斗爭的故事。影片的一開始用極強的燈光閃爍,一方面交代了黑暗黎明的即將到來,另一方面是因為年定邦弄到了帶妻子離開的證件有了新生的希望,但通過閃爍顯示預示著另有原因。
1.2.2渲染氛圍光線(照明)能夠渲染氛圍,為諜戰劇制造緊張情緒。《爸爸父親爹》講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共地下黨員在三個養父之間周旋并尋找真相的故事。寧五原的同伴因運送盤尼西林被警方擒獲,他混入警局營救同伴,與特務科長李秋成在昏暗的關押房內展開了激烈戰斗。影片在描繪寧五原躲在門外模板后的一個鏡頭時利用了光線敘事。李秋成用機槍掃射門板,彈孔將門板射穿數百條明亮的光線透過彈孔照射進來形成強烈的光線對比,渲染了緊張氛圍。
1.2.3深化主題《爸爸父親爹》影片中寧五原剛到天津警察局時有一段回憶交代他來的目的。回憶中用的是黑白色昏暗色調來講述我黨天津地下組織慘遭反動派破獲的事實,所以組織派寧五原來天津擔任領導重建我黨天津地下聯絡站。當回憶結束時,鏡頭回過來,映入眼簾的是明亮的燭光,通過這種光線對比深化了該劇中我黨必勝的主題。
1.3利用字幕敘事補充信息
字幕是影視劇的必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諜戰劇中很多不便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容,更要借助字幕來進行補充[2]。
1.3.1補充信息諜戰劇內容多數涉及敵我雙方暗中作戰內容,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需要利用無聲語言傳遞信息。《麻雀》中的中共地下黨員李小男被捕,而敵人派去第一個審問她的人正是另一名中共地下黨員“麻雀”。他知道整個審問的過程會被竊聽,所以便用了摩斯密碼來提醒對方。李小男:“是他們派你來打頭陣的嗎?”麻雀:“這么漂亮的手應該戴鐲子,不應該戴手銬。”麻雀在說這句話的同時用摩斯密碼提醒李小男注意,此時出現了字幕“有竊聽器”,很好地補充了有聲語言之外的信息,給了對方提示,給了觀眾答案。
1.3.2美化畫面諜戰劇中往往難免會涉及一些暴力和血腥的畫面,這個時候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字幕來進行敘事,轉移觀眾視線,美化畫面。《紅色》影片一開頭就出現字幕:“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結束,日軍長驅直入上海市區,租界成為孤島。”從而交代了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淞滬會戰后淪為孤島的上海。
2有聲語言
無聲語言在諜戰劇的敘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而有聲語言才是諜戰劇敘事的關鍵因素[3]。
2.1劇內人物語言(獨白、對話)
影視劇主要是通過劇內人物的獨白和對話來進行多方位敘事。
2.1.1幽默詼諧雖然諜戰劇的劇情多數緊張刺激,但劇內人物的語言則有時幽默詼諧,一方面與劇情形成反差,另一方面巧妙交代劇情。《風箏》第一集鄭耀先與他的聯系人陸漢卿接頭見面聊剛剛被捕的中共黨員曾墨怡的事。鄭耀先有感而發幽默地說這些年自己早已分不清楚自己是人是鬼,是紅是白,并問陸漢卿自己什么時候才可以活的像個人,陸漢卿也幽默地回復他,那得等到組織上需要恢復他成人的時候。作品正是通過這種幽默詼諧的人物語言傳達給觀眾他們內心的無奈、痛苦、掙扎和堅守[4]。
2.1.2暗語連珠諜戰劇中涉及多方秘密,所以劇內人物很多時候都會使用暗語進行交流。《潛伏》左藍正在為化解余則成的麻煩打算約見馬太太,與此同時,余則成利用洪秘書獲知了李涯誘捕左藍的真相,但他苦于被李涯監視無法向左藍傳遞消息,于是想方設法讓翠平來到了他的辦公室。翠平以忘記帶鑰匙為理由來局里找余則成,李涯為監視二人親自陪伴左右。當他們一起到達余則成辦公室時,余則成正在假裝睡覺,后來假裝被叫醒的余則成說自己做了一個奇怪又可怕的夢,夢見一個“白面人”說:“不能說夢話啊,說錯一句話得丟好幾條人命啊,真可怕。”然后,讓李涯領翠平去自己辦公室桌上拿鑰匙,同時反復強調“可得把這個夢記住啦,太可怕啦!”翠平突然領悟余則成另有暗示,最終成功在李涯的監視下,有驚無險地拿到了余則成事先準備好的紙條。
2.1.3機智變通諜戰劇為了跌宕起伏的劇情會有很多反轉緊張的情節,而往往在這些時候人物需要機智變通。《偽裝者》中,當明臺得知陳炳記得當時襲擊他的那個女人的模樣時,便與于曼麗設計了一出美人計。明臺在房間外為曼麗把風恰巧遇到了汪曼春,汪曼春指出明臺涉足風月場所是在打明鏡的臉,明臺以大哥做幌子,斥責于曼麗并說汪曼春是自己未來大嫂,成功轉移了汪曼春的注意力,最終順利脫身[5~6]。
2.2劇外人物語言
除了劇內人物的獨白和對話,劇外人物的語言同樣對推進劇情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7]。《紅色》在徐天聲東擊西成功地為我黨運出了藥品以及其他重要物資之后,徐天帶回了一個飯盒——賈小七的飯盒。經歷了一下午匪夷所思機遇的徐天走在回家的路上響起了畫外音:小七的飯盒被厚厚的棉布包裹著,里面的飯菜還有一點點溫度,這一點溫度在剛剛一切冷酷殘忍中顯得那么微弱,卻又那么珍貴。徐天現在只想盡快把下午的那一場廝殺在心里找一個地方藏起來,然后回到同福里自己的家里,回到他原來一切按部就班的生活中。但是,他還回得去嗎?這種畫外音在婉轉交代劇情的同時更抒發了強烈的情感,讓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通過這種畫外音傳達出來。
2.3劇內實物聲響
碟戰劇中的每一個物品似乎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實物發出的聲響可以很好地推動劇情發展。《偽裝者》中,王天風私自帶走準備去港大讀書的明臺來到湖南軍校進行特工培訓。不久明誠打電話到港大詢問明臺的近況,電話被轉接到了軍校的通訊處。王天風和教官郭騎云利用黑板寫字來提示明臺回答問題。明樓在跟明臺通話的同時,聽到了電話那頭傳來寫粉筆字的“咚、咚、咚”聲,最終查明了明臺被劫持的事實。
3結束語
影視劇的藝術是敘事的藝術,而諜戰劇作為一種集理想、斗爭、懸念等為一體的一種特殊影視劇類型,有一整套特殊又完整的敘事方式,充分發掘了無聲語言和有聲語言各個方面的作用,給觀眾試聽和審美的享受,傳達時代的精神和信仰。
參考文獻:
[1]聶慶璞.網絡敘事學[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2]李丹鳳.淺析泛娛樂背景下網絡文學的IP價值[J].新聞傳播,2015(24).
[3]范志忠,陳旭光.中國電視劇審美創作與類型敘事的新態勢[J].藝術百家,2018(5).
[4]張俊梅.以《紅色》為例淺析抗戰題材劇新思路[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5).
[5]黃寶賢.中國網絡劇的敘事藝術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1.
[6]孟艷.中國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7]于夢溪.我國網絡文學IP運營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6.
作者:李雪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