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綠地中園路的規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園路規劃作為園林綠地設計中的重要一環,起到了導覽與疏導游客的作用,同時作為景觀的一部分,在園路的設計過程中還要對其類型、規劃布局原則與其中的注意思想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保證園路設計的美感和有效性。
關鍵詞:園林綠地;園路;規劃布局
1引言
園路是園林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連接園林內各個區域的道路,園路可以引導游客前往園區的各個景點之中。作為保證交通暢通與園區連接功能的園林的“血管”,園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園路的規劃是否合理,也直接影響到了景觀園林設計的質量。如何設計和規劃園林綠地中的園路是當前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2園路的主要功能
2.1交通疏導功能
園路作為園林構成的重要部分,有著集散和疏導游客的作用。園林的面積越大,園路的設計越困難。園林作為經過人工設計的自然景觀,目的是讓人觀賞到最佳自然風貌的同時享受各種便利的服務。為了保證園區服務的質量,則需要利用園路的疏導功能,將后勤路線與觀覽路線分別規劃,以保證不影響游客游覽的同時完成園區的建筑管理與消防后勤工作,使園區餐廳與便利店等園務工作能夠穩定運行。不同規模的園區的園路設計也要進行不同方式的規劃,若是園區規模大,則可以設置專門的線路來開展園務工作;若是園區較小則可以綜合考慮園路與后勤路線的結合。
2.2景觀構成功能
園路設計優美,與周圍的山水風景緊密結合。園路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作為交通疏導的手段,同時還是園林景區的一部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路面鋪裝方式將路面也作為風景構成的一部分與園區緊密結合,將路與園融為一體,以提升游覽的情趣。同時,作為景觀之一,園路的設計富有美感,設計的過程中還能利用園路將影響園區美觀的電纜線路,水管與各類水電工程管線等巧妙地隱藏起來,在保證基礎設施正常運作的同時還增加了美觀程度,在組織游覽的同時,還提供給游人休憩的區域,并保證各種人造景觀的游覽效果。
2.3導覽功能
園林區域中,經常會把園區設計成數個不同功能的區域。而園林道路作為連接各個區域的主要道路形式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園林景區而言,導覽過程十分重要。按照流程觀賞景區是為了讓游客了解和體會到園林設計者的設計初衷,以便讓游客的體會由“形”到“神”轉變。為了讓游人獲得精神上的撫慰,優化園區道路設計,進行高效的景觀導覽,也是園路肩負的重要任務之一[1]。
3園林綠地中園路的規劃設計
3.1園路的設計類型與作用
首先,原路按照其設計類型分為路塹型、路堤型、和特殊型。路塹型道路的路面低于周圍綠地,道牙較路面高,這種路不僅能夠保護綠地,還兼具排水的作用;路堤型的路面較兩側地面高,在運用明溝排水和沿岸道路規劃時常常用到路堤型路面;特殊型路面,也被稱為變態型路面,是指諸如蹬道、攀梯、步石等以景觀特色為主的園路設計方式,這些特殊型路面大多有很好地娛樂性,因此常用于娛樂區域和以互動為主的景觀區域中。其次,按照其功能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類為:(1)主要道路。主要道路是聯系整個園區的主干,為了保證園區的安全與日常的運營,其寬度應當在6m~8m,以方便各種特種車輛諸如消防車、救護車和運輸車等特種車輛往來,并時刻保證道路通暢。(2)次要道路。次要道路主要考慮行人通過,以及景點觀覽車、輕型車、特殊觀賞項目比如人力車、馬車等娛樂設施車輛的通行,且與各個景點向鏈接,因此其寬度應該設定在2m~4m左右。(3)林蔭道與廣場。林蔭道與廣場作為景觀設施之一,并沒有明確的設計要求,但是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廣場的設計要符合園區的主題,濱河路與林蔭道的設計要保證與園林景區的客流量相符,以免出現過于擁擠的情況。(3)休閑步道。休閑步道也是作為一種更接近于娛樂設施而存在的道路類型。雙人人行道的寬度在1.2m~1.5m左右,單人行道在0.6m~1m左右。休閑步道主要供人行走與觀賞,人流量較小,因此可以在步道周圍設置景觀風景。還有一種近年來較為興起的養生娛樂步道,是將河卵石、小粒圓石等作為按摩器材鋪設在道路上的足底按摩步道等,這種步道不僅樣式獨特,且深受游客喜愛。
3.2園路的設計原則與布局種類
3.2.1園路的設計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1)實用性原則。在設計園林道路時,要落實其實用性。秉著以人為本要求,要將園區園路的實用性落實到位。首先滿足游客的實際需求,結合園區內的各類因素,并將其靈活運用到道路的設計過程之中,以達到實用與美觀并存的效果,同時,結合園區規劃來建設道路體系,利用道路進行鏈接或阻隔以達到分離人群,減小流量,提升服務質量的作用。(2)實際性原則。園林規劃項目中,要保證道路的靈活與自然,若是以自然景觀為賣點的園區,則需要盡可能地對道路進行合理地扭曲,人為設置落差以達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目的;若是以人造建筑景觀為賣點則需要保證道路筆直,凸顯造物的規則美。在此之上控制園路的長度,并在沿路合理設置休息點并放置景觀小品,以防止游客在過長的道路上消耗太多精力,又能享受景觀帶來的美感。(3)需求性原則。園區設計方案需要按照園林的實際需求來設計,因此要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結合實際性與實用性原則來完成,以滿足游客的真實需求。園林需求分為幾種,一種是生理需求,游客在進行游覽的過程中要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因此,沿途應當合理地設置各種公共空間與設施;其次,在對于美感的追求上,需要盡可能地對游客隱藏園林的后勤設施。
3.2.2園路布局的幾種方式
(1)平面布局方式。平面布局的方式根據園林設計主旨的不同會產生變化。自然式園林綠地中講究環環相扣,并保證園路較為曲折有著自然村形成的美感;小型庭院景觀則講究曲徑通幽、峰回路轉與移步異景。因此,在進行平面設計時,要首先確認園林的主旨,再進行細部的構造。(2)立面布局方式。立面布局方式的重點在于運用景觀小品與小型廣場的應用。其重點在于利用斷面上的形式變化來保證園林通路效果,以體現園林的生動多樣性的作用。(3)園路與綠化。綠化種植是園林與園路規劃中的重點。園路與行道樹、綠化帶之間的結合能夠大幅提升美觀程度。在設計園路時,有意識地進行花卉的栽培,靈活地種植各類花卉,并在環島、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種植樹木和花卉,一則,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二則,為游客提供納涼避暑之處。在進行綠地的修繕時,還要注意與園路之間的協調性,以防止出現不協調現象,導致景區效果大打折扣。(4)園路路口規劃。自然式公園的路口要盡量設計成三岔路,規劃式園林則盡可能保持十字路匯。如果可行,盡可能利用正交的方式,垂直交匯。若不得不進行斜交,要保持交匯角度大于60°并盡可能利用圓形轉角以保證車輛的安全。園區路口可設置花壇,以保持路口與園林區域的風格一致[2]。
3.3園路規劃中的注意事項
3.3.1注意保護原生景觀
園區園路的設計中——特別是在自然式園區的園路設計時——要保持路面形式與園林特色相符,最好按照當前的綠地地形來建設園區道路,不可運用人工方式強行改變地形。
3.3.2不要出現死胡同
死路與回頭路是園路設計中的大忌,除非道路終點有明確的園林景觀或人造景觀,否則回頭路會極大削弱游客的興奮感與耐心。路面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道路環環相扣,并多利用導覽板與路牌,讓游客能以自己的喜好來參觀園林景區。3.3.3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岔路若是有3條原路交叉的現象出現,則盡可能保證三條路交匯于一點,若是三條路皆是主干道,則可設置環島;在園區設計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岔路與分歧,保證園區的道路設計簡潔平緩。
3.4影響園路設計的因素
3.4.1建筑因素
園林設計過程中,必然會修建一定數量的景觀建筑或是功能性建筑。這些建筑與園路交界的位置會形成路口。在這種交接情況下,要盡可能保持路面與建筑入口垂直交接,并避免出現斜路交接的情況。若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斜路交接情況,則需要運用直路進行過渡以緩解沖突感。
3.4.2植被因素
優秀的園林綠化因素不僅可以營造優美的園林綠化環境,還能提升游客的舒適感。巧妙運用園林綠化景觀,科學選擇植被的種類,通過大面積的綠化來提升植被覆蓋范圍以形成近似于自然森林的效果,能夠將園路的設計效果提升至更高的檔次。同時,園林綠化設施還可以作為標志,在道路的轉角或交匯處設置明顯的植被和沖突性較強的植物,以起到警示和強調作用。
3.4.3水體因素
水體作為中國式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鄰水路面時要結合地形的特色,并在不影響安全與整體效果的前提下設計成高低起伏的園路系統,以保證主干路與水面的呈現波動的狀態,提升區域的靈活性。濱河路設計時要保證足夠寬度,也可以在河岸設置步道和鄰水橋梁以及碼頭,以提升層次感,增強水體靈活性。在綠地園路的設計中,合理地分配園路面積,并使園路滿足園林設計的基本需求,才能打造更加優秀的園林路徑規劃設計。因此,嚴格執行道路規劃原則,強化設計人員自身素養,協調道路與自然景觀之間的環境關系,以確保園區道路設計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孔祥梅.園林綠地規劃中的園路設計剖析[J].現代園藝,2018(2):112~113.
[2]吾健.園路在園林綠地中的規劃與布局[J].中國園藝文摘,2016(12):73~75.
作者:林博 羅翠 仲嫻 單位:鄭州植物園 鄭州市經緯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