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設計中靜態與動態空間色彩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風景園林規劃中色彩的配置主要根據功能屬性來確定。在物質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審美要求也在迅速提高,故要讓設計作品有個性或體現某個區域的風土人情或者當地元素,設計者要充分調動多種元素,實現使用者對審美的訴求,這就決定了色彩配置是風景園林規劃中最基礎的表現手法。基于此,從功能性角度出發,對靜態空間和動態空間設計中的色彩配置策略進行了初步研究,為類似園林工程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色彩配置;結構布局;靜態空間;動態空間
在園林設計中,常將“邏輯”視作設計的“腳”,與此對應的又把“感知”比作設計的“翅膀”[1-4]。色彩配置是園林設計中很重要的一種手法,恰當地運用色彩配置可以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在設計中,設計對象的使用功能決定著其形式,也就是形式服務于功能。使用功能在任何時候都是被放在首位的,這就要求設計者首先要將功能的發揮放在第一位,這種功能的發揮對應在園林設計中就是主要要素服務性的發揮,如那些給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或者地區文化展示的場所,樹木的綠化或遮陽這些服務性功能就需要發揮[5-8]。在風景園林規劃中,在一些特殊功能性空間中,其色彩的應用不僅要為整體空間起到烘托氣氛的效果,也要為設計師在材料質感的選取上提高參考,具有控制整體規劃和細部設計的引領效應,也為主題的規劃設計定下基調,避免出現局部環境規劃設計與總體設計效果抵觸的情況。
1靜態空間色彩規劃設計策略
靜態空間主要是指以供人欣賞和休憩為主要功能的空間,如常見的走廊、亭臺、茶藝室、園藝館、文物古跡、文化遺產和各種雕塑等。一般這些地方游覽人數較多,要求人流密度較小,這就意味著要增加綠地的面積,對于這種較為安靜游覽場所人均占地面積有相應的要求,大多數情況下要求每人在100m2,故此類環境下風景園林設計中綠地常為主要部分。在準靜態空間中,若無大量的集中游人活動,在條件容許時可以考慮遠離主要出入口,這樣可以將帶有噪音的喧囂活動空間隔離開,避免了動態空間對靜態空間的干擾,對應的用地標準是樹木較多、地形地貌起伏變化大、風景較為秀麗的地方,如地形起伏的山地、江河湖泊或者瀑布等水體、花草林木集中的區域,這樣可以形成若隱若現、柳暗花明的效果。
1.1觀賞型空間的色彩配置
游客對風景園林感知最敏感和直觀的就是色彩,色彩配置協調的空間設計,能使游客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提高游客的雅興。相反,色彩配置不協調時會讓游客產生反感情緒,色彩對比度過于強烈或者紛繁復雜時,可能會讓游客眼花繚亂,分不清楚重點和主次,但色彩單調時又有可能會讓游客索然無趣。總之,在靜態的觀賞性空間匯總,色彩配置的要點是不能過于繚亂復雜,色彩的配置有柔和,艷麗的色彩可能會讓游客在觀感上產生不適。靜態空間的主要特征是安靜,主要功能是創造一個休閑休憩的場所,這樣的場所多為走廊或者亭臺,這些小型的建筑不但美化了環境,還能創造一種休憩和駐足的場所。相對于那些封閉的空間,這些開放式的環境促進了人與自然的接觸,擴大了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人們在駐足休憩時,常選擇居高臨下或者視野開闊的位置,開放開闊的環境可以創造視野的美感,另外從內心的安全感角度,開闊的地方游人有安全感,游客可以駐足觀察周圍的人與物。對于桌椅的布置,要考慮休憩區動靜情況區別對待,大多數情況下,動態環境下為了便于游客之間的交流,桌椅可以是并行排列或者是半包圍形式;而需要創造相對的安靜環境時,桌椅的布置需要單獨放置,避免游客談話時的相互干擾。在色彩配置上力求溫和與穩重,不能設計出娛樂區或者運動區的效果。特別是在休憩設施上采用色彩溫和的暖色,色彩偏于暗色,桌椅的形狀也考慮游人使用體驗,包括外形和材質的選擇,如在北方寒區,桌椅的材質可以選擇木質材料,一方面舒適度高,另外顏色也溫和,再輔助配合以適合觀賞的花花草草,這樣可以吸引游客駐足和停留,這就要求設計師一方面要考慮游客的使用要求,也要考慮游客的精神需求。越是物質發達的社會,人們對精神的追求就越高,這一點在我國風景園林發展史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在城市的園林規劃早已不是簡單的綠化問題,而是一件集綠化和風景為一體的城市作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更應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的座右銘。倘若游客在色彩柔和的空間內休憩,簡單融洽的色彩讓游人的心情得以放松,給游人帶來精神上美的感受,提高了對環境的舒適感和幸福感。
1.2休息空間的色彩配置
整個休憩式空間內是以綠色為主,綠色的配置占了大部分。根據需要,可以搭配以土灰色的面層裝飾等手法,再配合以顏色相對突出的花卉或盆景,使得整個空間不至于單調,同時提高了藝術美感,創造了空間與植物的融合空間,增添了一種典雅的氛圍。在現在工業城市中,綠色植物是一種相對稀缺資源,人們有強烈接觸大自然的愿望和需求,這也與當前國家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契合。從人對環境的感知角度來講,綠色是一種極為溫和的顏色,綠色會使人們感到舒適,可以給人帶來安寧、和諧、包容的感受,綠色不易使人的精神產生疲勞。綠色給人們帶來的感受是多層次和多方位的,總體上人們的綠色的感受是清爽、愉悅、安寧、祥和、寬容、坦誠,綠色對人心理的調節作用是積極的,它會調動人的心理內在感知,調節視覺的審美疲勞,這也是風景園林規劃中綠色被大量采用的根本原因。
2動態空間色彩規劃設計策略
動態空間與靜態空間有明顯的區別,從用途上來講,動態空間是為人們創造一種動態娛樂活動的場所。一般情況下,動態空間游覽人員相對集中,如各種體育俱樂部、戲曲劇場、游樂場、演播大廳、滑冰場和科技館等。在現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有些標志性的建筑物常建造在此,這樣就使得以運動休閑為目的的動態空間就建造在此,也是風景園林設計要精心考慮的問題。為了保證必要的人均空間,此類情況下人均用地定額有明確要求。在各類運動空間中,兒童乃至幼兒的運動空間的布置和色彩配置非常講究,比如在幼兒活動空間中設置不同年齡段的空間,像學齡前及學齡幼兒的游樂場所,如科技館、游樂場、戲水樂園、科普園地等場所。這些地方游樂設施的布局要活潑和諧、自然包容、色彩鮮明,畫面要體現幼兒的屬性,讓幼兒能產生強烈的視覺共鳴,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另外,在設施選擇上,要體現幼兒的幾何尺度,建筑小品要能與幼兒的身高等匹配,如果再能配合以教育寓意的色彩或內容,那么效果會更佳。鮮艷明朗的色彩能對幼兒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能激發孩子們以后對自然的親近感和熱愛程度。
2.1游樂性空間的色彩配置
人類看物體的視線以水平為主,故在水平方向上對視覺要素的駐留時間要長于豎直方向。娛樂性或游樂場所空間所服務的人群是有差異的,不同年齡層次人群對色彩的感知和反饋是不一樣的,故在設計上要統籌考慮這種差異,每個年齡階段人群對顏色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如成人與兒童在身高上的差異就決定了兩種目光的焦點不同,兒童的視線比成人低,這樣就決定了兒童對景觀的敏感度在成人視線水平以下范圍內,此為,對色彩的感知與成人更有顯著的差異。
2.2交流性空間的色彩配置
顧名思義,交流性空間更接近于動態空間,為了保證實現功能,這樣的空間場地空間要足夠大,在結構布局上要力求簡潔統一,避免紛繁雜亂。重要區域空間可以單獨進行設計,方便滿足特定功能和辨識。色彩配置的基本準則就是實現形式與內在美的統一和諧,盡可能實現兩者的平衡與統一。其基本原則是色彩配置時要體現對比性原則和協調性原則。一個合格的設計方案必然是色彩配置中實現了以上兩個原則的平衡。在交流性空間中,色彩的對比性體現在視覺的強大沖擊力,要將色彩層次感體現的淋漓盡致,將空間關系的對比性發揮到極致。
3結語
動態和靜態空間的設計是風景園林規劃中常見的情況,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深刻挖掘這兩種空間的屬性,從色彩配置和結構布局等多方面去優化設計,并結合現代高科技表現手法,提高使用者的視覺美感。對色彩的合理使用是風景園林規劃者基本素養,也是設計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或內容,需要長期的實踐和摸索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崔唯.城市環境色彩規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林家陽,鮑峰,張奇開.設計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陶雄軍.環境設計色彩[M].桂林:廣西美術出版社,2005.
[4]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5]張連生,單德林.色彩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6]葉振啟,許大為.園林設計[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0.
[7]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8]趙國志.色彩構成[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9.
作者:王珍 屈永建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