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電影創作審美特征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電影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本文通過研究國內外電影及文獻資料,歸納發現兒童電影的感性審美、理性審美、教育審美對于兒童來說有著獨特的影響,電影能夠以形象化的人物給兒童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使兒童得到教育,因此對兒童電影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兒童電影;美學;感性審美;理性審美;教育審美
隨著兒童電影情節的深入,美的聲音、美的畫面,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滲入兒童的審美當中。近年來,各類兒童電影層出不窮,但是對于兒童電影的探討研究卻少之又少。當然,這個問題與目前兒童電影的定義還不夠清晰有關。本文認為兒童電影一定要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并讓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熏陶,自覺接受教育,在其中獲得美的享受。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去縱觀兒童電影的發展,以中國兒童電影為例,雖然影片技術和質量相比過去有所提升,但還遠遠不夠。雖然有些電影諸如《小豬佩奇過大年》《熊出沒》都體現出新時代的風格和理念,在審美上也有著新的表現方式,但是在這個兒童題材無限豐富和延展的世界里,其對于真善美的弘揚,對于電影內容美、形式美的研究,還沒有突破局限。
一、兒童電影的感性審美
一部影片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屏幕審美,是否有好的畫面表現、是否有好的人物造型、是否有豐富的蒙太奇,這些從形式上就能給予觀眾特別是兒童審美享受。兒童電影對于開發兒童智力,激發兒童創造力、感知力,培養兒童獨特的審美,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兒童電影的重要基礎,一個好的人物形象不僅能令兒童印象深刻,而且對引領兒童的健康發展和培養兒童的審美感知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在確定一部電影的題材時,往往先確定的就是主人公形象,且兒童電影更為獨特,它需要從兒童的審美心理出發,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確定兒童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其一定是簡單而又有特色的,既包含個性又包含共性。它或許是兒童生活中常見的人物形象,也有可能是虛擬的、幻想出來的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一定有各自的人物特點,具有人物靈魂,又具有較突出的審美與藝術獨創性,易于兒童接受。
(二)視象性
視象性更多地體現在科幻、神話電影當中,通過不同的蒙太奇剪輯手法、炫酷的特效帶給兒童一波又一波的視覺沖擊,能更好地豐富兒童的想象力,通過不同的敘事線索增強兒童的感悟力。一些科幻兒童電影當中,浩瀚無垠的太空能帶給兒童不同的審美體驗,滿足兒童旺盛的求知欲。例如中國動畫電影《大鬧天宮》運用切鏡頭,有著明快的敘事節奏,其中也不乏一些長鏡頭的使用,因為長鏡頭比較平穩,能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故事,符合兒童的思維慣性;在畫面構圖和景別使用上,這部影片也詮釋得非常好,用不同的視角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審美感受;音樂方面也具有突出特點,富含京味兒的配樂、中國傳統鑼鼓的快節奏鼓點,配合著聲音特效,將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緊張激烈的場景體現得淋漓盡致,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三)色彩性
談起兒童電影的色彩性,無非就是電影的用光、電影的影調與電影的色彩美學。近些年來,無論是中國電影還是外國電影,其色彩飽和度都越來越高,以暖色調為主,更鮮明地表現兒童活潑的特性,也更多地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引導兒童捧腹大笑。絢爛的色彩更易讓兒童接受,更易讓兒童獲得美的享受,更易讓兒童加深對色彩的感知,也更易發展兒童的感性思維。電影《大鬧天宮》中,孫悟空典型的紅黃色彩搭配,體現出他機智勇敢的一面,我們可以從色彩當中看出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寶蓮燈》中的主人公一直穿著紅色的肚兜,體現出鮮明的中國元素。由此可見,不同的顏色體現著不同的個性,而影片中不同顏色的服裝、道具、光線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影片的基調,歡快溫暖的暖色調帶給孩子們積極樂觀的感受。所以,色彩的運用能夠為兒童帶來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符合兒童欣賞習慣。
二、兒童電影的理性審美
兒童電影的理性審美其實也就是兒童電影的智性審美,兒童電影對兒童的創造力、感知力、理解力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兒童電影有利于培養兒童的邏輯分析能力,而幻想性、趣味性等特性,也有助于兒童的智力發展。由此可見,美育可以促進智育的發展,在產生感性體驗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理性思維的發展,理性審美也由此產生。
(一)情節性
兒童在觀看電影時,其視覺、聽覺甚至觸覺都會受到一定的刺激,使得兒童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兒童也能對豐富的色彩畫面與動感的聲音產生審美感知,并全面理解故事情節。兒童電影的情節簡單,符合兒童的心理與智力發展實際,以美的方式進行呈現,有利于兒童接受。正是這種情節性,使得兒童對情感產生認識,對科學文化知識進行了解。在《小豬佩奇過大年》中,通過小豬佩奇的動畫形象,其實更多講述的是親情的故事。同樣地,在系列動畫片《小豬佩奇》的《香水》一集中,通過佩奇和弟弟做香水的對比,表現出爺爺奶奶對他們無私的關心與愛護,佩奇聞到奶奶的香水好聞,于是自己也做了起來。而佩奇本來是不喜歡弟弟喬治的香水的,后來爺爺奶奶都夸贊弟弟喬治用泥做的香水,佩奇一改之前的想法,與爺爺奶奶弟弟開心地跳起了舞。這種故事情節的發展是符合兒童簡單的心理的,也能夠讓兒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故事情節,并與其產生共鳴,獲得審美體驗。
(二)趣味性
趣味性在理性審美當中起輔助作用,正是因為有了趣味性,兒童才移不開眼睛,才能理解故事情節,推動智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培養理性思維。以兒童電影《大鬧天宮》為例,孫悟空詼諧幽默的語言與滑稽的動作令人發笑,緊張激烈的打斗場面令人震撼,騰云駕霧的本領令人驚奇……其趣味性表現在方方面面,所以兒童喜歡看。從深層次來說,《大鬧天宮》中京劇元素的融入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國粹文化,其正義的精神讓一個個“小孫悟空”一身正氣,故事情節的發展能增強兒童的領悟力與想象力,激發兒童無限的潛力。由此看來,趣味性既要在形式上做好,更要在內容上做好,只有兩手都抓,兒童電影的質量才會大大提升,兒童才會通過電影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體驗到更多的情感,產生更深刻的審美感受。
(三)幻想性
幻想性之所以被納入理性審美的范疇,是因為其不僅強調現實生活,更強調在思維層面為學生構筑一個精神世界,這不僅需要依靠兒童的感性想象,更需要兒童發揮理性思維,從而在自己的腦海中塑造形象。在兒童電影當中,有一類專門研究兒童幻想的電影,它是最能夠體現兒童天性的影片類型之一。例如電影《玩具總動員》中,所有的玩具都是有生命的,并且每個玩具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特點,這其實與現實當中小孩兒玩玩具時的特性是相吻合的,這種幻想性反映到電影當中,使玩具具有了生命,并且與主人公產生了情感,希望得到主人公的喜愛。由現實延伸到電影的這種幻想性,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在給玩具編織故事時,鍛煉了孩子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而這種種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美的感受的基礎上的,通過美的形式進行傳達,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三、兒童電影的教育審美
兒童電影的教育審美在啟蒙教育的發展中已經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兒童電影的教育價值與審美特性。在觀看兒童電影的過程中,兒童可以在寓教于樂的前提下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且與之產生共鳴,獲得審美享受與審美體驗,并可以從中學習到科學文化知識。
(一)審美認知
兒童電影的審美認知作用,主要表現在可以利用形象的畫面和聲音對小到細胞生物、大到宇宙天體的事物進行展現,從而讓學生獲得認識與感知。例如對于小的細胞生物,我們無法給孩子進行細致的講解,讓他們輕易地理解,刻板的解說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兒童電影就能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可以通過形象的畫面,給孩子們直觀的感受,讓孩子們從心底里發出感嘆,并且其生動形象的畫面和聲音更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帶領孩子們去探索更多的生物奧秘。這種審美認知作用,是積極的、主動的,使孩子們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美的體驗。
(二)審美情感
孩子們在觀看兒童電影時,在一定程度上會與電影進行情感溝通。在關于藝術起源的說法中,有一種學說叫做表現說,其認為藝術應該起源于人類想要表達情感的沖動,而正是由于情感上的溝通,才能更容易讓我們理解更深層次的藝術意蘊。例如兒童電影《小鞋子》就著重表現了兒童的情感,在阿里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刻苦頑強的精神、對父母的理解關心與追夢的勇氣,也可以看到他與妹妹之間的溫情互動,這種溫情的影片其實最能打動人心。親情是永恒的,是從人一生下來就環繞周圍的,也是孩子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所以,種種類型的兒童電影,可以使孩子從中獲得不一樣的審美情感。
(三)審美娛樂
兒童電影的教育價值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其運用的是寓教于樂的手段。兒童電影不但能讓兒童在接受新知識時保持比較放松的狀態,還能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展現影片所要呈現的內容,讓兒童積極主動地接受,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家長想要讓兒童了解和學習的。所以兒童在觀看兒童電影時,能夠獲得審美享受,感受到快樂。
四、結語
對兒童電影審美特征的研究,對于整個世界兒童電影體系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不僅能夠在理論上推動電影的發展,并且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今后的兒童電影拍攝當中,我們應該關注兒童電影在感性審美、理性審美與教育審美幾方面的價值與意義,深化兒童電影情節,從不同的審美角度來表現兒童生活,通過對兒童審美心理的積極探索,創作出兒童真正喜歡的電影。
參考文獻:
[1]游溪.兒童電影與審美教育——以我國兒童電影為例[J].語文知識,2011,(03):80-82.
[2]宋小青.善良心靈的共鳴——〈小鞋子〉的情感表現[J].電影評介,2009,(11):59.
作者:肖杰 李煥芹 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