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動畫創作少數民族元素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民族元素;動畫創作;壯族;民俗文化
影視動畫是集審美、感官、精神、藝術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近年來,具有民族文化元素和特色的國產影視動畫的數量有顯著的上升發展趨勢,備受廣大觀眾喜愛和追捧。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獨特的文化寶藏,現代的影視動畫創作在題材、場景、角色塑造等方面都可以借鑒和吸收優秀的民族文化。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壯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有著獨一無二的民族個性。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我國影視動畫創作,將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呈現給觀眾,不僅可以發揮影視動畫在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中的新媒介作用,而且可以為影視動畫行業指明新的發展方向。
一、國產影視動畫中少數民族元素的運用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以民間傳說和生活習俗為題材的動畫片逐漸進入早期中國動畫創作者的視野,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形式和元素被引入動畫制作,如水墨畫、剪紙、皮影、木偶戲等。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動畫片具有當時的時代特征,表現了人們的智慧和勇敢[1]。除了豐富多樣的民間工藝美術形式,傳統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名著小說等民族文化素材的運用大膽、超前,帶有幻想效果和啟發意義,描繪了一個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滿足了觀眾的文化需求。如,我國的動畫作品《九色鹿》《大鬧天宮》《天書奇談》等扎根于中國的風土人情、生活形態和民風民俗,顯示了濃厚的中華民族文化色彩和情懷。優秀的動畫作品不僅受到了國人的關注,而且開始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如:以壯族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動畫《一幅僮錦》在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中獲榮譽獎;中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在1983年獲得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至20世紀80年代,隨著剪紙片技藝的成熟,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在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中都榮獲獎項;等等。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科技的發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大量的現代元素和區域元素涌入中國,3D動畫發展迅速。近年來,在國產影視動畫中,《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大魚海棠》等動畫電影好評如潮,影片富有濃厚的中華民族元素和特色。如,動畫《大魚海棠》中的角色造型多源于古典文集,故事場景也取材自我國的福建土樓、西南梯田等自然風光。《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其創作取材自大眾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民族文化為影視動畫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影視動畫中的民間故事、地域特色、民俗民風等可以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能夠滿足當代社會人們的審美需求。在影視動畫創作中,創作者應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根基,提高國產影視動畫作品的質量。
二、壯族民俗文化中的創作元素概述
民族元素在廣義上指民間的民俗文化和手工藝技術,如歌舞、器樂、繪畫、剪紙、皮影戲等;在狹義上指民俗文化中延伸和提煉出來的概念、符號、音樂及世代相傳的發展歷程變化[2]。廣西較為典型的民俗文化元素有壯錦、圖騰、銅鼓文化、花山巖畫、風雨橋、劉三姐歌謠等,形式多樣,各具特色。這些由壯族先民世代相傳的優秀民族元素,是壯族民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征。壯族圖騰文化是人對自然關系認知的觀念產物,是當地人民宗教信仰、勞動生產和審美觀念的文化沉淀。壯族先民對蛙寄予生命繁衍、風調雨順的精神期盼,故而幻化出蛙圖騰;花圖騰體現的則是先民對生命的尊敬與崇拜。壯族圖騰極具神話色彩和主觀意識色彩,其背后的文化元素不僅體現了壯族文化本身,而且展現了壯族人民的民族個性。壯錦手工紡織技藝作為壯族的民間技藝,也流傳了相關的故事。如,2015年《少數民族民間故事動畫片系列》中的《壯錦的故事》、1959年根據文學故事《一幅僮錦》改編的動畫電影《一幅僮錦》都以民間手工技藝為題材,反映了壯族人民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壯族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被應用于影視動畫創作的題材數不勝數。
三、壯族民俗文化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
1.角色設計在影視動畫中,人物角色是奠定畫面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角色的形象造型主要依賴創作者的美術造型技法。創作者通過提煉和凸顯視覺元素,塑造角色的外表形態和特征,可以給觀眾帶來深刻的視覺感官印象。動畫角色要符合影片的故事情節、背景文化、地域特色等,讓角色與觀眾之間產生共鳴。如,迪士尼動畫中的角色常常將異國題材融入本國文化,創作出大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畫形象[3]。以《花木蘭》為例,創作者提取中國人的形象特征元素,如厚嘴唇、丹鳳眼、黃皮膚和黑頭發,使主角在具有較高辨識度的同時依然具有迪士尼動畫的形象風格。壯族地區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壯族服飾和壯錦,壯族服飾多以青黑色布料為主,其服飾帶有特色鮮明的壯錦紋樣。在創作動畫時,創作者提取寓意豐富、造型美觀的壯錦圖案元素,運用解構重組、提煉轉換、異形同構的手法對原有圖形進行二次創作,可以讓角色更具有辨識度。壯族女性有佩戴頭服的習俗,頭服是壯族有別于其他民族形象的重要特征,且在不同的場合,壯族女性需要穿戴不同樣式的頭巾。在樣式設計上,創作者可以在保留纏繞式、披搭式以及布條末端的絲穗等壯族頭服特征的同時,對其加以簡化和美化[4]。壯族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為動畫角色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創作者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服飾要與角色的氣質相匹配,體現元素雜糅的和諧感。
2.劇本創作電影劇作家杜甫仁科說過:“藝術電影是以文學,即電影劇本為基礎,影片的高質量首先要以具有創作上真正的優秀的電影劇本為前提。”劇本創作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片質量的好壞,創作者在劇本創作過程中需要反復思考所選題材和角色設定的合理性,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傳統民間故事中,大量的戲劇性題材從民間生活習俗中產生,具有令人印象深刻、口口相傳的特征。如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這部作品取材于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代表著當時國產動畫的最高水平。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樣改編自《封神演義》,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壯族先民創作了很多關于圖騰崇拜的神話故事,如姆六甲造人的傳說。不同地方的故事版本各有特色,這讓人們在了解壯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的同時,體會到神話故事中的魔幻色彩。劉三姐傳說廣泛流傳于我國的廣西、貴州、云南等省份。早在南宋時期,王象之《輿地紀勝》中的卷九十八《三妹山》就有文字記載道:“劉三妹,春州人,坐于巖石之上,因名。”傳說劉三姐擅長唱山歌,常用山歌唱出人們的心聲。劉三姐的山歌世代相傳,為了紀念她,當地人在柳州塑造了一尊石像。在動畫創作中,劉三姐的故事源于現實生活,傳說中帶有戲劇性沖突的劇情讓人們對劉三姐的印象更加深刻,作品贊揚了當時人們對自由的向往和勇敢無畏的精神。
3.場景設計場景設計包括設計動畫角色的生活實地、自然環境、社會背景等。導演安東尼奧尼說:“沒有我的環境,便沒有我的人物。”[5]由此可見,場景設計在動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場景設計往往能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動畫《千與千尋》中,湯婆婆的“油屋”取自日本四國愛媛縣松山市的道后溫泉本館,建筑雕梁畫棟,結構精美。動畫中獨特的民族文化氛圍促進了故事人物和情節的發展,以宏偉的外觀、華麗的裝飾、鮮艷的配色塑造了一個紙醉金迷的神隱世界。廣西位于我國南疆,奇特的喀斯地貌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自然地理風光,造就了廣西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建筑風格的迥異。具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是當地人民的智慧結晶,廣西有很多特有的少數民族建筑,如吊腳樓、鼓樓、風雨橋、水井亭等。影視動畫場景設計可以將廣西當地的特色建筑元素與自然景觀結合,在彰顯作品區域特色的同時豐富視覺畫面,以融入中華民族文化符號的形式宣揚本土優秀景觀,吸引國內外觀眾到當地參觀游覽,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如,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的場景多取景于日本的真實景點,影片中男女主角相遇的紅色欄桿階梯來自日本東京的須賀神社,在影片播出后大量游客前往日本觀光旅游。
4.音效設計廣西八桂壯鄉素有“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之稱,壯族人民能歌善舞,從先民流傳下的山歌、舞蹈、壯劇數不勝數,淳樸的民歌蘊含了濃濃的民族情懷。在影視動畫中,音效設計和背景音樂能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更為投入地欣賞畫面情境,且經典音樂往往更能讓人產生聯想和共鳴。如,《白蛇:緣起》中的《渡情》源自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歌曲,廣為流傳。在動畫電影播放過程中,《渡情》旋律的響起可以讓觀眾回想起電視劇中經典的畫面。同樣作為民族元素,《大鬧天宮》以戲曲為配樂,是與影片中角色的動作相配合的。《驕傲的將軍》中也采用了鑼鼓、板胡等樂器進行演奏。1960年的電影《劉三姐》中有許多經典的山歌作品,“對山歌”的形式讓當地的民歌傳入觀眾的耳朵,歌詞反映了壯族人民對自由、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渴望,體現了當地人的生活圖景和精神信仰。歌曲的婉轉和詩意讓人印象深刻,將其用于影視動畫創作,可以豐富影片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現形式。
結語
影視動畫的創作題材和元素數不勝數,動畫創作者應立足于我國的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展開創作。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瑰寶,將其提煉與融合于國產影視動畫,發掘民族文化背后的家國情懷,可以讓作品不僅停留在視覺層面,而且讓獨特的民族藝術元素作為文化語言和文化符號廣泛運用于影視行業,讓國產影視動畫發揮弘揚中華文化的載體作用。
參考文獻:
[1]成楠茜.以廣西為例淺析少數民族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4):45-48,55.
[2]汪開慶,李藝謀.壯族民俗文化中的動漫文化創意產業元素[J].廣西民族研究,2011(4):97-101.
[3]黃昊.淺談動畫角色設計中民族元素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8):94.
[4]潘兆業.壯族服飾元素在影視動畫角色造型中的應用——以角色女裝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2):43-44.
[5]李焦龍.淺析動畫場景設計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94-95.
作者:盧春延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