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劇本創作下的影視敘事結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影視敘事結構是一種描述敘事的藝術,其敘事方法雖然形態各異、變化無常,但其結構模式可歸納為幾種類型。欣賞藝術品時,藝術家是怎樣創造獨到見地是人們最樂意看到的,而不是面對欲望式的心理發泄這些不遵守道德和操守的文化表現。結合影視敘事的美學精神,通過豐富多彩的影視創作實踐活動,建構具有崇高審美特色的影視敘事。
關鍵詞:影視;敘事;結構;語言層
1引言
影視藝術是一門集合畫面藝術與聲音藝術的綜合藝術。畫面藝術由構圖、色彩、影調和光效等等方面構成;聲音藝術部分則涵括音樂、音響和人聲等,當然,由畫面藝術與聲音藝術的重合之處即“造型語言”和“節奏語言”也是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通過視覺系統去欣賞畫面,同時通過聽覺系統去洞察聲音。影視敘事是影視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藝術中它有著不同一般的規則與要求,這些正是本文要解析的地方。想要理清影視語言與電影結構間的關系,需要從影視作品敘事角度出發,從本體表達尋找各要素在電影推進中的目的與意義。
2影視語言系統分類
影視作品都有各自的敘事技巧,依據影視敘事的語言分類原則,影視語言系統有這樣三個語言層:影視造型語言層、影視本體語言層和影視結構語言層。影視造型語言層是從影視的表層去探究,注重畫面本身機畫面內的相互關聯性。優秀影視作品的造型語言要求畫面主題鮮明,主體突顯,畫面內的呼應關聯極高。創作中一般注意三點原則;一是攝影的造型創作和攝影動力學的應用;二是強調組織分鏡頭拍攝和分鏡頭拍攝時的場面調度;三是分切配合組接原則,確保造型的立體感。影視本體語言層是從線型角度去挖掘,要求鏡頭流動主題鮮明,群構匹配有度,關注畫面之間的呼應關聯。由本體語言層出發提升創作能力,這里有三條原則要遵從:一是視聽并用,即有形語言和有聲語言并用,多元能指之間的優勢互補;二是鏡流構成視覺流動的動力和敘事的驅動力原則,保持鏡頭流動順暢自然;三是增強影視感知力,即在在分切與組接中滲透了必要的主觀性結構,替代通過片斷去感知整體的思維活動。影視本體語言層就是追求場景采用連續拍攝的段落鏡頭進行交代時提供完整真實體驗的紀實美感,采用分切拍攝組接重構時則提供鏡頭結構的形式美。影視結構語言層是按塊狀展現影視語言,主要強調形式是如何塑造內容的,內容是主題和處理的結合,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相互依存關系。從塊狀敘事角度出發去理解,影視結構語言層研究有四點要義:一是敘事學研究和敘事形式研究。碎片如何構成整體,素材如何相互作用及產生指向明確的意義。二是多元敘事結構類型形成的研究,敘說策略及其美學程式。結構類型的象征意義及其審美樣式的展示。如果形式通過它所表現的內容,證明了自身的合理性,即比其他形式更直接更有效。三是故事及情節敘事要素研究。故事,界定為總的主題內容(所敘述的內容),有時間順序的戲劇動作素材。情節,情節則包含說故事人專為故事添加的結構形式的方法(內容呈現的形式),包含潛隱作者的視點,也包含把各個場景變為美學模式的形式結構。四是研究敘述者、被敘者和受敘者之間的互相作用,及其相互轉換問題,以此塊狀敘事情節帶動全局發展。
3影視作品結構類型解析
影視作品中的敘事指的是講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影視的時間和空間中把一個故事的原始內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講出來。不同的敘事方式決定了不同的結構形式,影視作品有這三大基本結構類型:戲劇式結構類型、散文式結構類型和心理式結構類型。
3.1戲劇式結構類型
戲劇式結構類型是常見的經典模式。戲劇式結構方式堪稱一種熱處理的創作藝術。它采用熱處理結構方式,以強化沖突。選擇、集中、強化和重構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將其中具有戲劇價值的元素加以放大,如突出偶然性和引發高潮的因果關系等,為故事注入戲劇化的敘事動力。“有戲”,即可看性強,這符合傳統的觀賞心理。這一類型影視作品有這樣三個特征:其結構要素注重情節鏈及其因果關系;將戲劇性的故事內容與電影的表現特征完美結合;多采用順時空結構,敘事脈絡明晰易懂。好萊塢戲劇化敘事形式作為世界電影的主流,成為迄今為止最為流行的編織故事的類型,一種穩定的創造模式和藝術傾向。其基本敘事主題是愛、正義、家庭和親情。其敘事策略是形式主義的,而表現形式則是現實主義的。這樣的經典戲劇式敘事結構符合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與期待。由因而果的一目了然式的邏輯美感,能夠滿足人對合理秩序感的普遍需求,是一種理想世界觀的反應。戲劇式結構類型具體從以下六個要素來展現:(1)沖突:基于主人公與其對手之間的行動與反行動之間的矛盾和沖突。(2)發展的過程性:基于沖突的逐步升級,一個場景與下一個場景具有某種因果聯系。(3)高潮:高潮的到來使得沖突和矛盾得到解決。(4)結局:結局多是哲學式的概括。(5)完整性:故事具有整體性,合理的動機與發展的連貫性,敘述具有線性結構。(6)交叉線索:故事和情感兩條線索交織推進,增強效果。
3.2散文式結構類型
散文式結構類型是一種冷處理的創作藝術。與戲劇式結構相反,散文式結構的影視作品,采用冷處理即含蓄意指的方式,結構時不重情節而重細節。通過行為、性格細節的鋪墊,用貌似神離的生活瑣事、隨機曖昧的細節暗示,以插曲式的片斷為事件的發展埋下伏筆。串聯起來的細節將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濃縮成蕩氣回腸的故事,凸顯并激蕩了人生的戲劇性和命運感。不設起伏跌宕的情節,而是透過平凡生活中事件的積累,采用較為松散的結構樣式達到貼近生活,原汁原味地進行表現。其出彩之處在于讓人在豐富的日常生活細節中體會出人性的溫馨,通過平淡的記述,讓觀眾在平靜中體會感悟故事的進展和故事帶來的深層次意義。散文式結構更注重一種韻味和情緒的營造,自然樸實,逼近生活,較少雕琢,具有若隱若現的朦朧意境美的詩意特征。
3.3心理式結構類型
心理式結構類型作品重在表現人內心的活動,包括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意識與思維。一般用這種結構來表現復雜的事件、情節和情感,揭示現實世界與現代社會的復雜性,人和人性的復雜性。影片結構的依據除了事件的順序和情節邏輯之外,更加強調意識活動與自由聯想。表現方法有直白式表現、折射式表現(具有曖昧性)及內心描寫與剖析式表現,如用蒙太奇結合內心獨白;將視覺語言與言語語言完美地結合;或通過多元時空交錯、碰撞與體驗再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心理結構影視作品的主題立意與創作特點表現為以下四點:(1)重在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2)具有多變的時空交錯結構,需要充分擴展影片的容量,盡可能地深化主題內涵。(3)注重打破傳統的戲劇化敘事結構及編劇方法。(4)超越一般倫理的表達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或者對與錯,追求深層哲理的表達,突出對人生真諦的思考。隨著觀眾對影視鑒賞能力的不斷提升,在現代影視作品中,心理式結構類型的運用也越來越豐富了。
4從敘事角度進行影視劇本創作
由視聽語言系統描述以及敘事的結構化分析出發,一部影視作品包括兩個基本創作過程就是編劇(寫作)階段和實施階段,而前者基本決定了后者。如果只有一個故事,而沒有把故事豐富為一段完整的情節,那么對影視創作來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好的編劇應該把故事完整的描述并呈現給觀眾。什么地方可以直接表現出來,哪些地方只能留給觀眾自己去設想,不一樣的角色應該對觀眾產生不同的注意力與焦點的認同,以哪個視角來講故事比較好,因果關系怎么表現,情節必須從什么地方開始并且以何種方式結束。綜上所述形成影視劇本創作的五個主要階段:(1)描繪故事梗概。只用一句話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故事,為制片人選題立項提供依據。(2)創作文學劇本。講述一個完整的,有頭有尾的故事。人物、情節,來龍去脈清晰可見。為下一步影視創作提供依據。(3)編寫分場景大綱。根據文學劇本要求,確定涉及到的每個具體場景,包括地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4)整理劇本(分場景劇本)。以場景為單位,提供場景(日景/夜景,內景/外景)、人物、動作和對白描寫等信息。為下一步分鏡頭稿本提供創作依據。(5)細化分鏡頭稿本(故事版)。以鏡頭為單位,規定了每個鏡頭的拍攝操作細節。包括鏡頭序號,景別、攝法(方向、高度和運動),前后鏡頭的銜接,有聲語言(對白,畫外音、效果聲和音樂)和聲畫結構關系等方方面面可操作信息;最后通過形象思維創作,繪出鏡頭關鍵幀畫面序列。可視化的分鏡頭故事版為未來影片的視聽形象和視聽敘事效果勾畫出了直觀具體的信息場,為下一步前期拍攝和后期剪輯提供了可控操作的施工藍圖。電影是視聽藝術,這是以主流電影理論家波德維爾為等得出的結論,在電影中講故事是人類的基本活動,寫出基本動作,劇本應該包涵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故事,即一個個串聯的事件。另一個層面是“電影化敘事”。通常,它都無一例外,首先訴諸于觀眾的視覺系統(有形語言)和聽覺系統(有聲語言)。其中電影的聲音范疇不包括對白,這是要時刻銘記的。電影如何敘事如何表達思想呢?有如下三點需要注意:(1)畫面與聲音表達清晰明確的。畫面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清晰的。比如荒涼的沙漠全景讓你感覺空曠寂寥,而精致美麗的花朵讓你心情愉悅等等,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表達。畫面中人物的行為是清晰的。例如觀眾并不知道演員騎著馬要去哪里,但是畫面中的人物在騎馬這一行為卻是清晰明確的,要么除非你從來沒見過馬。電影中的聲音也是明確的。如打雷的聲音,狗吠的聲音,這些聲音都是不用解釋的,除非你從沒聽過打雷,從沒聽過狗吠。(2)電影的基本單位(表意)是動作,而不是鏡頭。動作與反動作構成一個節拍(上一個畫面和這個畫面的結合)。反動作是“動作的結果”或“對動作的反應”。畫面中的演員舉起槍,這是一個“動作”。他摳響扳機,這就形成了一個“反動作”。一個動作可以連接任何動作構成一個“節拍”。上一個畫面一個演員舉起槍,下一個畫面是一位少女在忘我地舞蹈。那么這個少女跳舞就是舉起槍的反動作。不用你再做任何解釋,觀眾也會明白這兩個畫面間的關系,看到這兩個連續的畫面觀眾就會主動地推測、揣摩和聯想。(3)電影最重要的生命線就是始終維持著視覺趣味。基于人的認識心理,運動與變化是維持視覺趣味最有效的辦法。一段紀錄片即使沒有任何情節,只要它是一直在表現運動現象,那么它也能長久地維系著觀眾的視覺興奮。在此要區別有意味的靜與呆板沉悶之間的分別。記錄事件的表面現象(肢體動作和面部動作),最好是按照好萊塢的三幕式結構來創作。開始三分鐘為一幕,中間六分鐘為一幕,結尾三分鐘為一幕。每一時段都要有戲點,同時在最后一幕時讓戲點達到最高潮。兩個不相關聯的鏡頭或者幕與幕之間大多數是存在“縫隙”的,觀眾的心理卻能夠自主用聯想或推斷來補齊這個“縫隙”,形成一個連續的過程,即心理補償效應。
5結束語
綜上可以發現不論采取何種敘事形式,選擇哪一類敘事語言結構,它的最終呈現都是在銀幕上,凝結在影視作品中。一部影片的敘事情節,總要呈現一定的布局,要么波瀾起伏、要么動靜結合、要么有襯托有呼應。總之,一定要根據影片自身內涵制定敘事的形式與手段,做到量體裁衣,這樣創作出來的影視作品才能生動且有吸引力。
參考文獻
[1]駱平.解構與重塑———傳統倫理觀在小說影視改編中的現代化敘事分析[J].中國電視,2020(01):90-94.
[2]尤紅斌,張楊.信息碎片化時代的微電影廣告探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06):118-129.
[3]田園.論影視的敘事空間[J].電影評介,2017(11):30-32.
[4]張向娟,李忠.論影視敘事中的空間[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5):146+196.
[5]黃小平,梁艷.影視語言分析[J].電影文學,2012(04):21-23.
[6]劉婷.建構中國電視劇影像敘事品格[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04):74-77.
作者:任鵬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