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農民畫的地域特色與藝術形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農民畫;平坡村;人文風俗;藝術形式
一、貴州巴江平坡農民畫的創作環境對農民畫的影響
貴州巴江平坡農民畫的創作環境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狀態、時代背景、民族風俗這四個方面。
(一)自然環境
貴州省龍里縣洗馬鎮巴江鎮平坡村地處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貴定縣、福泉市和貴陽市的開陽縣交界處的清水江畔。平坡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水資源缺乏,旱地約占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經濟作物有烤煙、刺梨、油菜、大蒜和生姜等。在走訪過程中,可以看到以摘刺梨、種玉米、掰玉米、插秧等為題材的農民畫,畫面背景也以山地地貌為主,真實的反映出農民畫師所處的自然環境。
(二)生活狀態
農耕生活造就了巴江農民畫獨特的藝術形式。勤勞的巴江苗族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這里既是藝術的土壤,也是他們生活中物質的來源和保障。巴江農民的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部分農民生活條件還比較艱苦,種地是他們重要的一項經濟來源。天氣良好的時候,大多數農民都會在地里干活,農民畫的創作主要是在天氣不好或農閑時間里。法國農民畫家米勒生活上也并不富有,甚至連畫材都成問題,他在巴比松生活了27年,每天都要勞作,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大批優秀作品。巴江平坡農民畫師同樣是在繁忙的空隙里創作了大量的農民畫,雖然這些畫師和米勒不在同一時代,但他們擁有一個共同點——勤勞和熱愛生活。只有真誠的對待生活,才能畫出優秀的作品。
(三)時代背景
阿朵夫•門采爾說過“藝術家創造和完成的總是他哪個時代所追求的東西……藝術在過去和將來都是與精神發展的每一起落共同前進的……正如人類是一個整體一樣,藝術家也是如此,而且是他們時代的一部分并服從時代的要求。”1997年平坡村被黔南州政府命名為“農民畫藝術之鄉”。2006年,平坡村成立了平坡苗族農民畫協會,是貴州省首個村級農民畫協會,現有會員一百多人。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形勢下,各地區努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貴州省及當地政府也加大了對巴江平坡農民畫的重視和扶持,平坡農民畫有了更新的、更大的發展平臺和展示舞臺。平坡農民畫多次入選全國性展覽,并被美術館收藏,得到了業界的認可,這也激起了平坡畫師的創作熱情,平坡畫正在努力發展和壯大中。
(四)民族風俗
平坡村苗族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風俗對農民畫創作的影響極其深遠。苗族的民族信仰、圖騰崇拜、節日活動、生活起居和婚喪嫁娶等是苗民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如苗族的殺魚節、吃新節、四月八等節日活動都在農民畫中都有所體現,是農民畫創作的重要題材。平坡農民畫中苗族服飾的描繪及其普遍。貴州苗族盛裝被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平坡花苗是苗族的一個小支系,這里的服飾并不是像黔東南苗族盛裝那樣華麗,反而更接近于普通便服,但更為復雜和講究。這些苗族服飾中的制作、樣式、圖案等都承載著苗民的情感和精神寄托,是苗族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不管是農忙還是休閑的時間,平坡農民幾乎都是穿著民族服裝。在平坡農民畫里我們可以看到,畫面里的人物造型都是身著民族服裝,這表達了農民們對本民族服裝的領悟和理解。
二、農民畫藝術形式
巴江平坡農民畫的創作者們不單單是拿起畫筆喜歡畫畫農民,更是繪畫藝術長流中的逐夢者。他們在勞作之余的時間縫隙里,借助繪畫材料,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對藝術的創新與追逐,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形式。
(一)題材和內容
巴江平坡農民畫大多數以民族民間日常生活和習俗為題材,也有一部分作品以民間的神話傳說為題材。比如現實生活中的田間勞作、節日活動、婚喪嫁娶等。在內容上,畫面以人物為創作主體,一幅畫中通常包含許多人物,每個人物在畫面中都具有其獨立性,同時又能和畫面整體相融合。在人物活動場景中,根據不同的活動類型,安排各種動物、植物和器物等輔助畫面主題的素材,襯托和營造畫面氛圍。巴江農民畫的內容和畫面一般比較豐富、飽滿,在畫面余下的空間中會畫一些吉祥的回紋圖案,用以充實和襯托畫面。
(二)構圖和造型
巴江平坡農民由于沒有接受過傳統繪畫的學習,所以不受傳統繪畫的條條框框約束。平坡農民畫的構圖形式比較接近國畫的散點透視構圖,畫面飽滿,造型手法比較奔放、自由、夸張、不拘一格。平坡農民畫師思想中沒有傳統繪畫的標準,沒有固化的思維,其畫面更能展現出創作主體對生活、對藝術、對自我的心理認知。畫中人物的頭、手、腳的表現形式和西方大師畢加索的人物造型及其相似,被業界人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其對人物、動物、植物和器物特征的描繪與現實中的實物并不太相同,而更契合農民心中對作畫對象的主觀認知。比如,畫面里的各種描繪對象的空余處,都可以用各種回紋和吉祥圖案加以填充,如人物的眼睛可以用回紋圖案來表示,人物、動物在勾勒好輪廓后以各種樣式的圖案來填充,使畫面飽滿又協調。
(三)色調和色彩
巴江平坡農民畫色彩鮮明,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畫面顏色干凈、明快,色彩傾向偏暖的有紅、黃、橙幾種顏色為主,色彩傾向偏冷畫面則是以藍色主的冷色調。巴江平坡農民畫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色彩的表現手法大膽,富有強烈的主觀意識。技法細膩,多以平涂為主,加以線條把色塊與色塊之間勾勒出形體的輪廓。
三、結語
巴江平坡農民立足生活、根植故土,不斷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傳統的、地域的、民族的東西融入繪畫中,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藝術特色。巴江平坡農民畫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的民族民間繪畫,其震撼力不是來自任何外界的描述,而是來自于它繪畫性語言的感人力量。它是平坡農民畫師對本地域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農民畫師的對藝術的信仰和追求,是農民畫師通過畫筆對這片土地的關注和熱愛。
參考文獻:
[1]謝云中,胡雪梅.農民畫傳承教育研究——以貴州水城農民畫進校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04.
[2]張路.淺談貴州巴江平坡農民畫藝術特色[J].美術教育研究,2019.03.
作者:李光標 單位: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