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契丹文化融入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是為了開發藝術設計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所以探索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利用發現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使用“發現”的方法,從現有的契丹文化素材和設計理論技法中,用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相結合的辦法,獲取理論方法知識,并將其應用到設計實踐中的教學改革研究。
關鍵詞:發現學習法;契丹文化;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課程是當前藝術設計課程發展的方向之一,其設計出的作品,多是用在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衍生品環節中。歷史文化素材與藝術設計課程相融合點是歷史文物的造型與裝飾語言。在以往引入其他文化的教學實踐經驗是,需要任課教師對歷史文化有較深入的了解,介紹歷史背景資料,配合歷史文物資料,利用設計的造型、色彩構成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踐。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注重實用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其認知能力和遷移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可以自如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發現學習模式正好可以提供這方面的幫助。
一、發現學習模式概述
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布魯納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律的學習。“要注重對學科的知識學習,主張關注知識的整體性和事物的普遍聯系,而不能是孤立的事實本身和零碎的知識結論?!彼J為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所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并可以將所學的知識最大限度地應用于類似的問題處理上。“通過結合教學材料與教學方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廣泛地使用發現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卑l現知識的規律不止是未知的,也可以是已知的。
二、藝術設計課引用契丹文化的課程籌備與課程設計
1.課前做好對契丹文化的開發與挖掘工作。首先,選取契丹文化可用部分。(1)精神層面挖掘。契丹人信奉宗教,從很多墓葬出土的壁畫可以看到遼早期有道教升仙圖案,到后期逐漸出現很多佛教元素,所以要對契丹人的信仰有所了解。(2)藝術品多民族文化融合風格。契丹有厚葬的習俗,墓葬中陪葬物品十分精美,可看到契丹文物不但有漢地特色,還有很多西域文化特色,這些都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所以素材可以提取遼代壁畫、陶器、金銀器等文物的造型、裝飾圖案和其顏色,總結發現其規律。其次是選取藝術設計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例如圖案構成、色彩構成的理論方法。再有,需要根據學生能力選擇可將設計作品呈現的產品,如T恤衫、抱枕、環保手提袋等展示媒介。2.利用發現式學習模式設計兩種教學方案。一種是:在課程之初向學生講解契丹文化的歷史和文物資料,總結其特色,再講解可使用圖案構成、色彩構成理論,展示設計方法,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整理契丹文物中的圖案,進行設計實踐。另一種是:將有相同構成方式的文物裝飾圖案與現代圖案設計放在一起,帶領學生發現二者異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教師再去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學生自己總結發現的結論與答案再加上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進行后續設計實踐。
三、融合契丹文化的藝術設計課應用發現模式的教學改革嘗試
地方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中基礎課、專業課中學生可以直接動手學習,學習興趣高。而理論課程就沒有那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大部分的理論課授課形式主要是教師講授,而學生被動學習,參與課程的機會少。所以我將教學改革嘗試的視線鎖定在了理論課,既可以講授史論知識又可以進行實踐操作的《中國設計史》。在課程設計上:(1)采取用問題法引導學生觀察具體的事實;(2)契丹文化和設計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3)素材展示后學生進行總結,發現規律;(4)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發現和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中國設計史》課程內容使用發現學習模式,只選定遼代設計史部分進行改革嘗試,章節開始時并不急于講授理論知識,而是導入故宮文創衍生品的案例,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發現原來故宮里的歷史文物可以通過設計與現代生活貼近,而且現有能力就可以完成,激發學生探究發現的興趣。接下來是講授契丹文化背景和選取的代表性藝術文物進行理論講解分析,其次是回顧圖案設計有關理論的要點,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的分析,將相關問題呈現出來,引導學生發現現代圖案理論與契丹文物圖案之間的關聯。接著,學生依據圖案設計理論和實踐經驗,進行分組,對契丹文物裝飾圖案與現代圖案進行討論分析,找到二者的共同性和不同點。學生發現的共同性部分:契丹文物的裝飾圖案同樣有根據器物的造型設計的適合紋樣;單位圖案根據器物進行二方連續構成的;單位圖案做四方連續組合等構成規律。學生發現的不同點有:契丹圖案代表著一定的佛教寓意;發現圖案表現手法與當代表現手法不同;發現圖案使用的顏色與現代審美有別等。教師帶領著學生對發現梳理后,教師就要拋出將契丹文物裝飾圖案用現代圖案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的問題。然后,進行設計實踐,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去嘗試著設計圖案,一種是選取契丹文物裝飾圖案素材使用現代圖案設計規范設計圖案;一種是用現代圖形利用契丹文物裝飾圖案構成的規律設計新圖案。學生發現和實踐過后,教師要進行重要的總結環節,讓學生發現這其中的規律:一是發現中國的圖案設計方法發展是一脈相成的;二是每個時期人們的審美取向都是有當時特色的;三是設計理論的學習不是空談,不接地氣,可以指導以后設計學習。此時,要求學生將設計出的圖案應用到相應的產品上。此環節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銷售活動,讓市場檢驗學生的作品,自己的作品能夠銷售出去也是對學生的極大肯定,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后一個環節將前三個環節中學生所發現的規律結論融入新章節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以后自主創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啟示,在這次課程教學改革嘗試后,第二個學期就有學生組成團隊利用這個思路成立公司參加了大學生創業大賽。
四、對發現學習模式參與下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展望
收獲有:發現學習法既關注學生對基本資料和原理的提取、應用,同時也關注學生在發現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探索能力和內在動機的發展。因此,這些教學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學習創新力,有利于知識的拓展應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察覺到發現知識比一味地被動學習有樂趣,讓理論學習也更加生動立體。長遠來看,發現學習模式比較適合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值得推而廣之。反思有:發現學習法對任課教師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需多利用課余時間備課,發現學習法需要多引導,課程并不能夠按著預設的方式發展,這就需要教師有智慧地引導,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眾多的事實實例基礎上提煉出相應的理論,這種學習呈現教育成效所需的時間較長,不是一次課或者幾次課可以看到效果的。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需要能夠領會老師的意圖,有些同學能夠跟上節奏,樂在其中,有些學生領會速度慢,所以教師要多用心,保證進度。根據不同層次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評價機制,細心觀察并及時予以鼓勵。總的來看,用發現學習模式將契丹文化引入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嘗試還是比較成功的。由于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止使用了發現學習模式法,還結合使用了多種教學方式保證了整個教學改革嘗試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馮生堯.發現學習模式的歷史透視與評價[J].現代教育叢論,1998,(3).
[2]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婧杰.宋詩詞與遼壁畫中商業廣告的考證[J].山西檔案,2017,(01).
[4]李婧杰.試論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引入紅山文化圖飾的意義和方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3下).
作者:李婧杰 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