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的結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探究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的發展可能,分析了大地藝術在其藝術形式與創作理念上與當代環境景觀設計的相同之處,同時例出大地藝術與當代環境景觀設計的矛盾點,并舉出化解這些矛盾點的特色案例。其次闡述了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下,第一代大地藝術的發起人對當時的藝術與環境的思考,和在此背景下大地藝術對廢棄工廠周邊環境的推動(以德國魯爾區為例)。通過對國內天津橋園這一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闡述了大地藝術對景觀設計的拓展以及對景觀設計的新思考。該藝術形式對于景觀設計的啟發和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地藝術景觀設計自然生態
引言
大地藝術(EarthArt)又被稱作“地景藝術”、“土方工程”,指藝術家以自然環境作為藝術創作媒體,將藝術與自然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景觀設計,其要素是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相結合,換言之,就是人與自然相融合。作為具有相同點的兩種不同的人類活動創造,若將之結合,便不僅僅增加大地藝術在大眾視野中的存在,并且可以提高人們對所處設計環境帶給人類的體驗感受,這樣的景觀也會更加深得人心,并加強對景觀設計的認知,加深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在新時代新矛盾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越發突顯,對城市景觀的要求也逐漸增高。
一、大地藝術
(一)大地藝術的產生
大地藝術,是由極少主義藝術的形式發展而來,其誕生于美國社會混亂時期,社會問題使得藝術家們無從創作,便開始追求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在大地藝術中,它主張回歸自然,以自然生態承載物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1968年大地作品藝術展于美國紐約的杜旺畫廊舉辦。大地藝術于此時出現在大宗眼界中。
(二)大地藝術的特點
大地藝術將自然環境作為一個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與自然共生的結構,大地藝術多為抽象、簡約并富有秩序,這一特點不僅符合當代大眾的視覺審美,而且跟隨的時代的設計趨勢。在當前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到世界的角落中,大地藝術作為室外藝術創作,作品多在寬闊的田野山地等,而城市景觀也是在室外的開闊場地,這便與城市景觀設計有了相通的要素。在功能性的深入研究中,我們也應該將大地藝術融合在景觀設計之中。
二、大地藝術與環境景觀設計的融合
現代景觀設計一直受到當下生態問題及現代主流藝術思想的影響,要注意平衡人的需求和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尊重自然以及以人為本成為現在主流設計思想。
(一)大地藝術對景觀地形設計的影響
在景觀設計中,除了對功能、綠化設計等之外,其中對地形的處理也一直是設計中的重點之一。傳統景觀設計中對于地性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源于自然”,以自然地形為主;一是“人定勝天”,即將設計以規劃式地形設計為主導。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設計師們也開始思考“將自然與人融合在一起”。在辛辛那提大學設計與藝術中心的庭院設計(如圖1)中,哈格里夫斯運用丘陵狀地形表現地形的從橫交錯與起伏變化,運用十分有張力的設計形式體現了大地藝術的神秘感;長谷川浩已在橫濱港灣地區水岸公園規劃設計中充分表現了大地藝術的特點,運用錯落交叉的近似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把草坪分為幾塊,以人工手法處理自然環境,把大地藝術的特點充分運用在設計中。地面的巧妙處理引起了一些景觀設計師的注意,并為當下景觀設計師引出許多出色的想法及作品。大地藝術的思想開拓了設計師的視野,為景觀設計師們提出了自然觀念和生態觀念,例如在哈格里夫斯的景觀設計中,把大地藝術的創作思想運用在景觀設計中,把設計的思維嫁接在生態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生態與藝術的綜合設計形式。由大地藝術影響下的景觀題材出現,它與以往僵硬和缺乏趣味性的景觀設計不同,在此影響之下的景觀設計將城市的地表容貌加以琢磨,增添了室外空間的趣味性,充分表現了設計的靈活感,給人帶來更好的感官體驗。
(二)大地藝術于環境景觀設計中的矛盾沖突與優秀案例
大地藝術給景觀設計帶來了新的導向,但所有的事物發展都是有一個度的,把握不好便成糟粕。城市空間當中更多體現的是城市的工業化及現代化,但是大地藝術更多是體現自然,而在城市空間中,大面積的自然用地需求與城市的生活需求,有一定矛盾。所以我們在進行將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實踐中,一定要注意考慮人在空間中的使用情況,使大地藝術的理念更好地為人所用,也使景觀設計更好地為人服務。如果只執拗地追逐著一個大地藝術作品的形式感和體量感,一定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例如只為了做出一個大地藝術的外皮,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卻使用率又低,成為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景觀,將會大大降低它的意義。景觀設計還需以人為本,畢竟計為人而設。景觀設計師應在大地藝術中學習它的生態理念,并注意到其形式的美如何運用在自己的景觀設計中,無論空間的大小,都能將這種知識運用自如的能力。以下是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的兩點矛盾沖突與巧妙化解這種矛盾的優秀案例。
1.大地藝術表現與城市實際結構的沖突:城市的規劃過程中因土地的利用性和功能性決定,結構規劃過程中要遵循同心圓、扇形、多核心學說為主。城市以滿足人類需求為主,設計中更多的是樓房等建筑物以及土地的充分利用為中心。而大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需要大片的土地面積做主要創造素材,然而城市內更多的大面積土地將被作為城市景觀,但是若能將大地藝術于環境景觀設計結合,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位于瑞士的“童年的印記”,在高處,我們可以看出“童年的印記”以簡明的曲線線條勾勒出形似山脈的地面形態,人可以在其中漫步,并不同于一般平整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面及空間形式給兒童提供了更好的玩耍空間。在夜間,裝飾在山脈地形上的地燈林亮起,起到一種提醒的作用,星星點點的地燈也更好地為該景觀在夜間營造出一種浪漫的氛圍。
2.藝術寓意與城市的使用功能的沖突:藝術作品都有其本身的藝術寓意,這也使藝術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使用功能。而城市以人類生活為基礎,在環境景觀設計中無論何處都要落實其使用功能,這便與藝術寓意的本質相離,但大地藝術以自然為主的創作理念卻依然可以為人所用。景觀設計師哈格里夫斯就常在景觀設計中,加入大地藝術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個生態與藝術的集合體,例如哈格里夫斯的作品——燭點臺文化公園,在詳細的分析該區現有狀況后考慮到該地的主要風向,哈格里夫斯以設計一些以土為主的材料,沿著海岸線堆砌而成的具有屏風作用的山,在最靠近燭臺體育館一側的山上開啟一個缺口,以引導海風的進入并以此作為燭臺點文化公園的主入口。公園的“U”字形園路的兩個臨水端點設計成用于景觀平臺。公園整體簡潔明朗,沒有多余的裝飾,將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完美結合,以一種新的方式將景觀呈現給世人。
(三)大地藝術的互動性
大地藝術的本質就是將人與自然結合,所以,由此而生的景觀設計也要如同自然一樣,要先經得住長年累月的侵蝕,并且可以將自己至身其中,而不是遠遠觀望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只有這樣才能將趣味性最大地發揮出來。例如CharlesJencks的人造大地藝術“生命細胞”,由8塊不同的地形構成,相互之間有長提相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地形,遠觀即為層層疊疊的綠色起伏坡地,近看則為高低錯落的八塊活動空間。將大地藝術與景觀的結合,將人對設計的感受拓展至遠距離與近距離不同的觀賞體驗,使得增強景觀設計中的自然感的體驗,并結合景觀雕塑豐富整體設計的細節感受。充分體現了大地藝術與人之間的互動性,讓設計不只是可遠觀,更大限度地體現自然帶給人的親近感與趣味感。
(四)大地藝術對于廢棄工廠的影響
大地藝術重自然,而非單純的造型。在20世紀50年代,藝術家們開始表現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大地藝術便產生于在這樣一個背景環境下。大地藝術首先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當時美國社會動蕩不安,社會價值體系及道德標準不斷遭受沖擊,藝術家們難以安定地進行藝術創作。當時也正是美國工業化相當繁榮的時期,高度發達的工業化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思考,這也激起了愛國藝術家的強烈責任感,望通過藝術作品表達人與自然的同存,大地藝術由此誕生。在此社會環境中,很多設計師開始將大地藝術與廢舊工廠相結合。例如將廢棄工廠改造為主題公園的德國魯爾區埃姆舍公園。在德國工業時代進程中,魯爾區曾是德國的工業中心,在20世紀50年代后不斷衰落,在這150年的工業進程中,當地形成了很多以鋼鐵制造和礦山開采為主產業的工業廠區。鐵路、公路、運河阡陌交通,高壓輸電線等以及大型機床和工業器械成為該處的特色。在埃姆舍公園的設計中,最大的創新點是把原有的工業區改造成適合人們休閑娛樂的活動區域,并保留前工廠的工業設施,通過融合和改造創造了全新的工業風景觀。這項人與環境的有機結合工程,帶給埃姆舍去全新的發展方向,并解決了當地資源利用的難題。從而賦予該地區新的生機,這一創新性的改造影響了景觀種類的發展,并為世界范圍內其廢舊場地的利用改造梳理了良好的范例。也成為一個完全不同于其他景觀設計風格的作品。
三、大地藝術與環境景觀設計的融合
大地藝術其本質源于自然、土地,根據不同的自然地貌、周圍環境都會產生不同的形態。其帶給人們的感受無疑是震撼、壯觀、可接近,這也是大地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大地藝術的創作中,把自然的形態經過簡化、融合和重組等手法是設計的重要元素,形成與自然共生的結構。在與環境景觀的融合中,將自然元素和自然材料運用在景觀設計中,其中在以自然元素為設計符號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加入適用于人的功能元素。此設計方法將設計更好的適用于人本身,同時也增加景觀設計的趣味性和可參與性。此類設計的發展均為大地藝術所持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融入簡潔而無細節的元素
大地藝術中“極簡主義”的創作方法為現今景觀設計提供了有效參考,大地藝術追求簡單化,創作手法多運用減法、幾何元素結合的形式,創作元素中的點、直線、圓、四角錐、螺旋、金字塔等基本幾何形態的運用基于根植于人類集體的無意識,它可以在無意識狀況下進行閱讀,用簡潔的元素表現深奧的思想,表現出一定的抽象性特點。景觀設計中對地形的處理上借鑒于大地藝術的抽象畫表現,地形規劃設計中以土地為素材,通過人工化、主觀化的形式改變了大地面貌,不似傳統景觀規劃那樣生硬死板并與自然格格不入,也不似傳統的自然式地形那樣為“自然而生”,在與環境的融合時也充分地表現自我,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體驗感受和視覺沖擊。這與景觀設計的設計思想、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這就成為了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融合的基礎。
(二)追求四維的過程體驗
德•瑪麗婭在七十年代總結道,“藝術家用泥土創造的同時還用時間來創作”。她認為時間元素對于藝術作品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強調材料與時間的關系。大地藝術家霍德里地曾在作品——時間之島,靈感及來源于飛機起降瞬間,在乘客看到飛機起降時的動態感受時引起許多遐想。這些藝術作品所體現的轉瞬即逝和非持久的特性給了景觀設計師很大的靈感啟發,引發了一場景觀設計師們重新認識景觀的浪潮和契機,由此提出了新的景觀系統——動態變化系統。他們認為景觀設計也不僅僅是建造一個環境、一個空間,更因該是把環境、空間營造成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如畫景色。
(三)將雕塑與環境緊密結合
在傳統西方的景觀設計中,環境與雕塑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但雕塑元素作為環境的裝飾元素存在于環境中。大地藝術作品把雕塑融合在環境的基本元素中,不單單作為環境的飾品存在,使得雕塑的內在含義得到擴展并延伸至整個作品中。大地藝術的雕塑特點很多都可以在景觀設計作品中找到,例如使用自然材料、融于自然過程、抽象性等,在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的融合過程中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雕塑或景觀形式——雕塑性景觀。如野口勇設計的“加州劇院”中,庭院景觀就充分體現了把景觀當作空間雕塑的設計思想,并渲染出與周圍很強的互動感和很強的感染力。
(四)大地藝術與環境景觀設計的材料運用
大地藝術在創造中使用的材料多數取材于自然,例如:巖石、樹木,還有自然中的力量,比如風力,水力等,哈格里夫斯說過“各種元素諸如水、風和重力都可以進入并影響景觀”。大地藝術在藝術語言表現、設計理念和材料的選取都傳達給人回歸自然、綠色生態的理念,在作品中表現人與自然環境的思考,這一點更加展現了大地藝術的設計理念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大地藝術在產生之初就圍繞的生態而行。所以,大地藝術家無論在作品創作過程中還是在將大地藝術作品呈現給世人的時候,都十分在意自然生態的保護,這對當今景觀設計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四、大地藝術對現代景觀行業的推動
(一)大地藝術拓寬了景觀設計師的視野
在眾多藝術形式中,大地藝術更加關注自然,在設計、創作過程中的均以不影響自然環境為設計要素,其作品龐大而震撼,加深人對自然的感知。以天津橋園的設計為例,城市公園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以改善自然生態系統并回歸自然、服務自然為目的,針對城市綠地規劃和廢棄用地等為改造內容,進行生態恢復、可持續生態化設計。案例原來是一個廢棄的打靶場,環境臟亂差,于此,景觀設計師運用了生態環境中強大的自身恢復能力,對案例地形進行了有效設計,建出不同深度的水塘,人為的形成了一個仿造的生態環境,使這個環境自然恢復,并將該地區的城市文化和本地常見的植被運用在設計中,形成了一個風格獨特的景觀設計。這不僅為當地百姓解決了生態問題,還為該城市提供了一個優美的生態基地。此類的生態公園也為生活在鋼筋水泥城市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接近自然的環境。該公園以生態性為主,多以自然元素作為景觀設計元素,并無大量的裝飾,節省了造價。該景觀設計為人展示了一種人與自然相處的新模式,并對人展示了生態主義蓬勃發展的力量。
(二)大地藝術的創作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新思考
在大地藝術家對自然中各類材料使用并展于世人的同時,這些新的創作思路也流入現代景觀設計師的腦中,多種自然材料的運用,多種的設計形式,都出現在景觀設計方案中。例如美國藝術家CgarlesJencks設計的“細胞的生命”及Biesbosch博物館島。
結論
人類社會的蓬勃發展和不斷進步的文明所帶來的弊端也一直伴隨著人們,大地藝術以其關注自然的核心理念,也應加入大范圍景觀工程的建設。景觀是人類貼近自然的捷徑,作為新時代的景觀設計者,更要努力創造出以人為本、因人而生的景觀。以大地藝術與環境景觀設計結合的優秀作品為例,加以思考,合理運用有效的方法,切勿生搬硬套,以此將更適城市實際結構的景觀呈現給人類。
參考文獻
[1]劉聰.大地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實踐[J].規劃師,2005.21(2):107-110.
[2]劉撫英,鄒濤,栗德祥.后工業景觀公園的典范——德國魯爾區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J].華中建筑,2007.25(11):77-77.
[3]高越,楊學賓.大地藝術極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J].科技視界,2014(31):330-330.
作者:傅毅 王倩文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