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改革我國預算會計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在實行的預算會計體系是1998年修訂的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三位一體、非常獨立的政府預算會計體系。17年來,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預算會計所處的環境有了較大變化,為了給經濟發展提供助力,我國對預算會計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部門要編制預算。
(2)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3)政府實行采購制度。這些改革面臨著一些挑戰:原有的預算會計制度核算范圍窄小,原來的核算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核算方法比較老化,沒有及時更新,不能適應新形勢等,所以有必要對預算會計制度進行適時調整。以下內容就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改革建議。
(一)預算會計核算范圍窄小
目前實行的預算會計中,有的會計核算的主體,并沒有在核算的范圍內,比如,基本建設會計核算和社會保險基金的核算。預算會計對國家基本建設投資以及增量等形成的固定資產存量所做的核算不夠深入、全面。一些基金也不屬于政府會計核算的范圍,比如,社保基金、醫療基金和生育基金等,這些都反映出預算會計存在著核算范圍窄小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擴大預算會計核算范圍。
(二)預算會計科目設計較簡單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制度改革的進行,要求預算會計體系也需適時的做出調整,因此,我國目前實行的預算會計科目體系進行了變革,使得我國很多事業單位的預算會計核算比以往更加全面、豐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科目較簡單,與實際需要不相匹配,為了適應新形勢,必須增加新的會計科目;其二,改革前的會計科目的設置不能與改革后的預算管理體制相適應,這樣一來,預算會計就不能如實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收支情況,使單位不能有效的進行地預算控制。
(三)財政預算不能如實反映政府的收支情況
之所以進行預算就是為了掌握政府部門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而為單位以后的資金使用方向提供參考,還可以適時調節政府資金流向,提高資金的效益。但是目前的財政預算不能如實的反映政府的資金流向,使財政預算的目的不能達到。不僅如此,目前實行的財政預算對政府的現金收支情況雖有所體現,但對于政府的采購方面卻反映不全面,這樣一來,單位的采購預算與實際情況不符,不能完整的體現收支情況。
(四)不能如實反映政府的負債情況
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地方政府負債問題也非常嚴重,目前實行的預算會計在核算時,地方政府實際現金的支出在財務報告上能夠直觀的表現出來,但是,政府由財政擔保,通過向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籌集資金,這些政府債務在財務報表中沒有如實體現出來。財務報表中呈現出來的財政負債比實際負債規模小很多,由此呈現出的政府償還債務能力比實際要低。不僅如此,國有企業的虧損,國有銀行的壞賬這些隱性負債在財務報表中也沒有反映出來。由此看來,預算會計不能如實反映政府的負債情況。
二、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建議
(一)建立新型的預算會計體系可以按照
單位進行經營活動的目的把會計分為企業會計和非企業會計兩大類,按照其核算重點的不同,把不以營利為主要目標的非企業會計分為政府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兩類。分類界定之后,對我國目前實施的預算會計進行相應改革,花大力氣研究并制定出我國政府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制度。以政府為會計主體,引入“債權制”和“受托責任”。同時,還可以擴大預算會計核算范圍,把社保基金、醫療基金和生育基金置于預算會計的范圍之內。
(二)完善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實施,使得行政單位經費存款不直接劃入。單位在運作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經費的收支情況及有無余額、余額的多少等,這樣可以統籌使用資金,這時,有必要增設“預算撥款限額”科目;在負債類科目的設置中,可以考慮增設“應付款”科目,對于政府隱性負債,要提供或有負債信息。對為其他單位提供的債務擔保等重大的或有負債,必須充分調查其數額并在財務報告中詳細記錄;對于收入類科目的設置,可考慮增設“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科目,用于核算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及其他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不僅如此,對于預算外資金的收入的核算,可以設置“預算外收入”科目;還可以將目前實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的“銀行存款”科目的核算內容修改一下,設置成單位“自籌資金收入”、“年度結余”等。
(三)建立會計財務報告制度
全面展現預算會計信息財政報告是深入反映政府的具體財政收支情況的報告,它能直接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所以建立完善的、高質量的會計財務報告制度有利于政府全面了解財務狀況,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財政制度改革,從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財務報告如此重要,必須花大力氣建立財務報告制度,促進預算會計改革的順利。獲得真實反映財政收支的財務報告的提前是政府部門的會計信息必須真實、有效。所以,信息披露制度需要健全,信息內容不能弄虛作假,必須真實的反映會計信息,會計信息要全面、系統、如實地反映政府的財務收支情況。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會計大環境的急劇改變,預算會計不能適應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很多不足,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預算會計不斷改革,不斷發展,只有進行深入、細致的改革,建立新型的預算會計體系,完善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和建立會計財務報告制度、全面展現預算會計信息等等,預算會計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才能開辟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預算會計之路。
作者:曹英慧 單位: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財政經管統計社保服務中心
第二篇
一、地方政府自主發債驅動預算會計制度的改革
地方政府自主發債,需要能準確衡量財政支出績效的相關數據。財政部《2014年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辦法》明確試點地區政府債券資金收支實行預算管理。財政部有關文件也明確,要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券收支的管理和監督。在實際工作中,政府自主發債后,財政部和相關部門會及時跟蹤監督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的使用情況,目的是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監管部門衡量的依據是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目前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雖然不夠完善,也飽受詬病,但不管是現行的績效評價方法,還是未來完善后的績效考評體系都要求預算會計能夠提供全面、完整、系統地反映政府財政狀況和財務活動成果以及成本費用的相關信息。但目前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無法完整、全面、真實地反映政府財務活動的信息,只記錄當前預算支出,而且存在人為操縱年度支出的情況,尤其對政府提供的大量連續性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其成本、費用的確認難以滿足績效評價的需求。因而,導致政府成本和績效信息嚴重歪曲,很難進行有效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這樣就會導致政府的監管毫無效率可言,風險難以有效控制。因此,地方政府必須改革預算會計,突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通過自發自還方式發債能否有效解決地方融資和地方債務風險問題,關鍵在于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因而,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必須從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出發。
二、從地方自主發債角度提出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建議
(一)明確權責發生制也是預算會計核算的基礎
分步驟、分情況引入權責發生制。我國現行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基礎,只能確認現金交易,反映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因此,實際業務往往不能被真實地反映出來,從而導致政府的財務狀況不能被全面、準確的記錄。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大打折扣。而此問題的解決需要引入權責發生制,但要明確的是權責發生制不能完全替代收付實現制,兩者應該是共同存在的。從各個國家的情況來看,也只有個別國家完全采用權責發生制,大部分國家都是循序漸進地推動權責發生制的。根據我國的國情,必須借助收付實現制來反映和監督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為政府提供現金收支的全面信息,保護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但同時要重視政府財政透明和績效管理的需求,引入權責發生制以全面反映政府財務活動的結果。從我國目前地方發債的情況來看,權責發生制的引入應采用漸進的方式,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已經進行了改革,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對部分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未來我們還要考慮隱性債務、預算支出、工資等采用權責發生制,以反映政府的成本核算,體現政府資金使用的效率。至于將來如何發展還要取決于我國財政體制的進一步改革,但兩者的關系應當是相互補充,發揮不同的職能。
(二)確立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政府財務信息需求
反映政府受托責任的政府財務會計體系。面向市場,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地方政府,必須向眾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政府作為公眾資金的受托者也必須向投資人提供其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尤其是債務資金使用效率的信息,這對于風險防范尤為重要。而我國目前的預算會計只反映預算資金執行情況的信息,雖然目前權責發生制已被引入預算會計,但能反映財政支出績效的成本費用等的信息還未被充分關注。而此類財務信息只能借助于財務會計的核算方法取得。因此建立能反映政府財政活動的財務會計體系,提供更加完整、真實的財務會計信息,反映政府部門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成本耗費,進行準確的成本核算,這對于強化地方政府財政透明度,評價政府工作績效,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建立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政府財務信息需求,反映政府受托責任的政府財務會計體系是必然的選擇。我們目前需要明確的是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兩者如何有效地為政府服務的問題。從兩者的作用看,兩者不能互相替代,而且要長期共存,相互協調,實現政府預算信息和財務信息的雙重目標,這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選擇。
(三)進一步推動地方政府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我國現行預算會計所提供的簡單匯總的會計報表,已經不能滿足為政府提供資金的社會各界了解政府財務信息的需要,也不利于政府提高財政透明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曾指出要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隨后,各個地方政府陸續啟動了試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工作。我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不同于現行的預決算報告,預決算報告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主要反映財政和預算單位當年預算收支執行情況;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主要反映一級政府整體的財務狀況、債務風險、資產負債規模和結構、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等,它充分反映了政府的財務狀況,滿足了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政COMMERCIALACCOUNTING會計改革與創新府的資產負債表,它也是試點政府編制的重點。到2014年中期,我國大部分試點的省級政府已經基本完成了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但是在試行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政府能否及時、主動公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內容,這是地方政府財政能否真正做到透明的關鍵。近日,清華大學公共經濟、金融與治理研究中心的《2014年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顯示,地方政府性債務信息仍是財政信息公開的薄弱環節,調查的289個城市中僅14個城市公開了債務數據。因此,我們今后的任務是考慮建立相應的制度來調動政府公開財政信息的積極性,比如可考慮財政公開度與政府發債規模大小掛鉤,與官員的考核結合等。另外,在報表中直接影響財務風險的財務指標應重點關注,比如對風險識別有預警作用的負債率、償債率、應付款與現金資產比率等財務指標。另外,我們在編制報表時,還要進一步考慮政府資產的界定、負債的確認,尤其是諸如文物、基礎設施這一類特殊資產是否應確認,養老金、社保負債等是否可以入賬等。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地方政府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約束地方政府的負債行為,使政府能夠高效率的良性運作,防范債務風險的發生。
(四)完善預算會計相關法律法規
制定可行的預算會計準則。對我國現行預算會計進行改革,必然要求完善與建立與之配套的預算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政府財政信息的產生和披露行為,制約政府的會計行為,提高政府財政信息的透明度。但我國目前的《會計法》、《預算法》、《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顯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而且整個預算會計的法規體系也缺乏一個共同的規則。因此,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預算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政府預算信息公開方面的內容,并建立一個能夠規范政府財政信息產生和披露行為,統馭其他預算會計法律法規的預算會計準則,是我國進行預算會計改革的制度保障。同時,建立配套的政府審計準則和規范的政府財政統計制度,以便于從不同角度促使政府提高財政信息透明度,這是改革的最終目的。
作者:郭艷艷 單位:福州大學陽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