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單位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工作當中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執行預算會計制度。如今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轉型期,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正由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逐漸轉變為低成本、高效率的中高速增長模式。在這種背景下,傳統預算會計制度已經無法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發展需求,進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刻不容緩。基于此,本文探討了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預算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
一、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以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制度主要是由《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以及《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等構成,并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來執行預算會計制度。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升級,預算會計制度的缺陷逐漸顯現出來,如靈活性欠佳、會計信息透明度不夠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發展,使得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成為必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而言,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能夠更好地防范并治理經濟領域的腐敗,可緩解以往存在的會計失真、會計監督弱化等問題。其次,通過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可強化會計監管作用,最大限度緩解預算軟化問題。再者,預算會計制度對預算具有硬化約束作用。實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后,對于超出預算的支出一律支付資金、不予報銷、不予入賬,避免相關單位或部門出現隨意超支掛賬的情況。總而言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能夠讓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變得更為規范,進一步提升相關會計工作效率及質量。
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對政府采購制度的影響。一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主要是由財政部門管理并支付。財政部門在管理并支付資金期間,可能存在資金流動性問題。行政事業單位采購活動主要由采購部門負責,但貨款卻由財政部門負責。換句話說,預算單位收支與具體實物之間的流動其實存在一定程度脫節。通過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能夠實現財政資金支出口徑統一化,在供應商與財政部門之間構建統一的支付平臺。如此一來,預算部門與相關實物便可形成直接關系。與此同時,由于財政直接劃撥科目的增加,可進一步提升總預算管理的集中度,從而提升預算工作整體效率。(2)對部門預算的影響。在總預算會計制度產生變化的情況下,各部門預算自然會受到波及。由于行政事業單位逐漸由收付實現制朝著權責發生制轉變,如此一來需要將行政事業部門視作單一的個體,結合各個部門周期性業務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預算策略,而不是采用以往的集體預算方案。這種變化會讓整個預算過程變得更為嚴謹,有利于掌握階段性業務實際情況,并制定相應的調整措施,有利于控制財務風險。(3)對國庫監管的影響。在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開始推行國庫單一管理體系,這讓相關預算資金流轉程序較以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上述情況下,財政總預算會將全部財政收入及經費納入核算范圍,這顯然會對傳統收付實現制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與政府采購制度能夠相互呼應。兩者充分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資金管理缺陷。在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行政事業單位相關費用在獲得財政部門審批后方可報銷,如此一來便能夠緩解資金多方管理的問題,在充盈國庫資金的同時,也能夠對財政資金進行充分調度,進一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4)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在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權責發生制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相較于收付實現制更具科學性。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職能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之間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起來。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意味著權責發生制將“大行其道”。通過實施權責發生制能夠實現財務管控操作前移,進一步控制財務風險。當然在行政事業單位應用權責發生制的過程中,會改變以往的會計核算方法,這也對會計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其及時更新知識,適應新的會計環境。
三、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做好會計工作的建議
(一)深化資產監管工作
在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要繼續深化資產監管工作,不斷提升會計核算質量。在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要順應形勢變化,對會計核算方式進行優化,并豐富會計核算內容,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完善長期資金管理以及固定資產管理。特別是在固定資產折舊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要充分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欺瞞、虛報等腐敗行為,預防固定資產流失。另外,要及時更新財務信息數據,加大會計信息披露力度,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從而提升財務報表整體質量。
(二)充分協調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
今后行政事業單位將出現財務會計(權責發生制)與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并行的局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財務會計以及預算會計進行充分協調,使兩者形成互補,確保會計工作的有效性。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一個目標,雙線運行”的框架,從職能上對財務會計以及預算會計進行有效區分,構建“雙基礎、雙體系、雙財務報告”。同時,事業單位要注重決算報告與財務報告之間的相互補充,通過兩種方式并行將財務管理工作主體預算財務信息與執行信息分別反映出來。
(三)完善預算編制
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各方因素進行綜合性權衡,盡可能消除預算以及會計核算之間的偏差。一方面,要實現預算管理、會計核算統一化、標準化管理,減少預算以及實際費用支出間存在的差異,保證預算工作的科學性。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設置基建結余、在建工程等會計核算科目,讓財務信息滿足會計核算實際需求。
四、結束語
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是深遠的。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將會讓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由傳統的收付實現制轉變為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并存。如此一來能夠讓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更加規范化,也有利于強化內部控制效能,降低財務風險,為行政事業單位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丹.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9(02):91-92.
[2]方溫柔.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J].北方經貿,2019(01):102-103.
[3]何相成.預算會計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8(36):160,167.
[4]劉媛媛.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的影響研究[J].納稅,2018,12(36):125.
作者:張銘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公路局泰山公路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