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國家財政是政府的理財之政,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鄉鎮財政作為國家財政的基層單位,在社會管理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預算管理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活動,有利于財政資金的優化配置,有助于理財行為的合法規范。因此,加強鄉鎮財政的預算管理,既是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措施。本文以我國國情為基礎,探討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并直抒己見,為進一步規范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鄉鎮財政;預算管理
鄉鎮財政作為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重要形式,是我國財政體制的五級財政,是鄉鎮政府管理的一級財政。2015年10月10日,財政部印發《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規范各級財政預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了鄉鎮財政的預算管理。雖然鄉鎮財政不斷完善預算管理,但迄今為止,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著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為了維護鄉鎮經濟穩定,促進社會公平分配,必須加強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為“十三五”期間鄉鎮財政的有效運作營造良好環境。
一、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不規范
在鄉鎮財政層面,我國普遍存在著預算編制不規范的問題,主要反映在科學化和精細化兩個維度。一是預算編制不科學。當前,鄉鎮財政采取的是基數加增長的預算方法,此方法下的經費額度取決于基數大小,與財政所的實際需求相脫節,資金分配缺乏合理的依據。此外,現行的公費定額標準較少變動,未考慮到物價波動和地區差異等因素,不能真實反映鄉鎮財政的實際支出。二是預算編制不夠精細。自實行部門編制以來,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得到較大的改善,但上下級缺乏溝通、部門間難以協調、資金分配不公等問題應運而生。同時,鄉鎮財政涉及面廣而散,收支面對的是農村分散的集體經濟,容易出現收入編制未到“目”、支出只列示至“款”、部分項目未納入預算等問題,鄉鎮財政預算呈現粗獷化形態,整體有待進一步細化。
(二)執行約束力不強
第一,主體責任未落實。預算崗位職責劃分不明確,財政人員權責認知不清晰,“一崗雙責”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缺失,財政預算執行和黨風廉政建設無法兼顧,主體責任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弱化,導致鄉鎮財政預算無法切實執行。第二,監督機制不健全。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鄉鎮財政過于關注預算執行的審批事項,忽略了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的重要性,監控系統缺乏實時性和動態性,監督結果無法及時反饋,使得財政人員隨意執行預算,剛性約束力較低。第三,績效考核待完善。績效考核是預算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促使員工執行預算的關鍵,但部分鄉鎮財政在績效考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財政監督結果未納入評價標準,鄉鎮財政預算執行的績效考核形同虛設,未起到激勵財政人員切實執行預算的作用。
(三)風險防控意識薄弱
雖然鄉鎮財政的預算管理越來越嚴格,但風險防控意識薄弱,支出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存在高水平的管理風險。一方面,支出不管規模。部分鄉鎮財政為了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居多,即使預算資金不足,也進行財政支出,而不考慮支出的規模和資金的計劃,甚至不管是否專項資金,也敢擅自挪用、占用。例如,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的黨寨鎮財政所,在2013年就發生了一起挪用專項資金事件,將約500萬的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擅自用于小區公共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支出不管結構。鄉鎮財政具有宏觀分配和微觀分配的雙重職能,統籌安排使用預算資金,自行管理鄉鎮自有資金,這樣的職能賦予了財政分配的靈活性。但部分鄉鎮財政未能合理運用這種權利,無預算支出和超預算支出時常發生,“越位”、“缺位”現象不斷,不考慮支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財政資金浪費嚴重,支出結構有待優化。
(四)財政人員嚴重缺乏
首先,數量缺口巨大。據中國財政年鑒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財政系統共有鄉鎮財政人員175176名,同比減少3621人,與實際需求嚴重不符。尤其是隨著我國“三農”支持力度的增加,財政人員出現巨大缺口,鄉鎮地區的偏僻、經濟水平的落后以及福利待遇的不足,使得就業群體不愿投身于鄉鎮財政事業,我國鄉鎮急需引進一批財政人員彌補缺口。其次,專業素質不足。財政預算管理不僅要求財政人員具備財務、會計知識,還需要熟悉財政、稅收、計算機。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多數鄉鎮財政人員并非科班出身,對財務、會計、財政不甚精通,無法有效從事預算編制、控制、執行等工作,阻礙了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活動的開展。最后,道德修養較低。在鄉鎮財政系統中,部分從業人員存在道德修養問題,他們缺乏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廉潔自律的作風,法制觀念較為淡薄,意志力不夠堅定,在長期的與錢財接觸中不敵誘惑,做出違法違規行為,道德修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完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規范財政預算編制,確保預算科學精細
預算編制是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起點,是預算執行和績效考核的依據,必須規范鄉鎮財政預算編制,保證其科學化、精細化,進而完善鄉鎮財政的預算管理。一方面,突破基數加增長的傳統方法,采用零基預算,以各預算單位實際需求為依據,合理分配鄉鎮財政資金,并綜合考慮物價波動和地區差異等因素,適當調整公費定額標準,確保預算真實反映實際支出。另一方面,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財政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應當加強溝通,相互配合,推動部門預算的順利開展,收入細化到“目”,支出列示至“項”,統籌考慮各個財政項目,改善鄉鎮財政預算編制的粗獷化狀況。
(二)加強預算執行約束,保障資金使用效益
首先,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劃分預算崗位職責,加強財政人員權責認知,建立“一崗雙責”和責任追究雙重制度,強化主體責任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進而提高執行約束力。其次,健全監督機制。簡化鄉鎮財政預算執行的審批事項,加強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切實開展實時動態監督,及時反饋監督結果,對發現的問題嚴厲查處,并予以糾正,確保鄉鎮財政預算的順利執行。最后,完善績效考核。從制度層面研究加強績效管理的方法,將主體責任的預算執行履行情況,以及財政監督結果納入評價標準,嚴格把控考核評價流程,以免不公現象出現。
(三)樹立風險防控意識,杜絕支出隨意盲目
其一,謹慎安排支出。無論是資金不足,還是資金充裕,鄉鎮財政都應當考慮支出的規模和資金的計劃,嚴格禁止專項資金的挪用、占用,不能因為追求地區經濟的發展,而違背財政資金的使用原則。其二,優化支出結構。鄉鎮財政必須合理運用資金分配權力,無預算項目不得開支,超預算支出必須嚴格按照流程審批,杜絕財政資金“越位”、“缺位”現象。同時,在進行財政支出時,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于此評估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建設財政人才隊伍
第一,加大鄉鎮財政宣傳力度,下放財政人員基層鍛煉,提高鄉鎮財政人員福利待遇,吸引就業群體投身財政事業,進而引進一批財政人員,彌補鄉鎮財政人員缺口。第二,定期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不斷豐富財政人員知識,并采取獎優懲劣的方式,激勵財政人員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以保證預算管理的有效開展。第三,從源頭防范道德風險,嚴格控制財政人員招聘流程,杜絕暗箱操作等違規行為,確保錄用的鄉鎮財政人員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并實時關注思想動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將罪惡的念頭扼殺于搖籃之中。總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不足之處逐漸顯現,嚴重影響了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本文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從預算編制、執行約束、風險意識、財政人員四個方面,完善鄉鎮財政的預算管理,為“十三五”期間鄉鎮財政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限于作者理論和實務的局限,所探討的關于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難免有所偏頗,希望能夠對鄉鎮財政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余麗生.改進財政預算編制方式的對策建議[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7(05).
[2]程立萍.財政預算評審若干問題的思考[J].財政監督,2017(02).
[3]茲禛.D鎮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管理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作者:周良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