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核定收支
核定收支是指事業單位應當將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統一列預算,報請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核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財力可能,結合事業特點、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事業單位收支及資產狀況,核定事業單位年度預算收支規模。這樣,使得事業單位編制的預算能夠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單位財務收支活動。
(二)定額或者定項補助
定額或者定項補助是指對事業單位的非財政補助收入不能滿足支出需要,而需要國家財政補助的單位實行的一種辦法。定額補助是根據事業單位收支情況,按照相應的標準確定一個總的補助數額。定項補助則是根據事業單位收支情況,確定對某些支出項目進行補助。無論是實行定額補助還是定項補助方式,其補助標準均要根據國家財政政策和財力可能,結合事業特點、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事業單位收支及資產狀況確定。不同的事業單位補助的標準和數額各有不同。對非財政補助收入可以滿足經常性支出需要的,其定額或定項補助數額可以為零。
(三)超支不補,結轉和結余按規定使用
超支不補,結轉和結余按規定使用是指事業單位預算在經法定程序核定以后,事業單位預算由單位自求平衡,單位不得編制赤字預算。除特殊情況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不再追加預算。如形成結轉和結余資金,由單位按照國家和同級財政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預算重視程度不夠,預算編制缺乏嚴謹性
事業預算編制是預算執行的前提和基礎,對預算管理起著重要作用,但有些單位在編制預算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滿足資金管理過程中的要求而已,這些原因也就造成了事業單位對預算作用的重視不夠。對預算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對預算編制重視不夠,影響了編制預算的質量。有些單位在編制收入預算時,不能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下年度的收入情況進行合理測算,有的甚至為了單位的私利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少報、漏報和虛報收入現象;還有些單位在編制預算時,不能結合下年度的工作安排和重點工作的需要統籌安排支出預算,導致對支出預算不能統籌安排。因此,預算的編制帶有一定的隨意性,與單位實際狀況出入較大。
(二)預算管理控制不健全,缺乏監督和考核機制
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方法簡單、準備不足等問題,對預算內容、標準、支出范圍隨意性較大,臨時性、計劃外支出不能受到預算制度有效約束,導致資源的使用效率低下。事業單位預算在編制完成以后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資金的處理,前期并不考慮資金的數量,當資金出現短缺時往往采用壓縮支出的方式,這也就說明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發揮相應的監督作用,虛開亂開發票、貼票成為資金支出過程中必定存在的現象,支出預算分配模式缺乏嚴格的監督和考核機制,支出管理上與監督考核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預算本身應當發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的作用,在現實中卻忽略了事中監督作用,容易造成資金使用的隨意性。
(三)資金分配與管理不銜接,預算執行力度缺乏嚴肅性
按照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更改。然而,各預算單位在分配和使用財政資金過程中,由于資金分配與管理尚未完全做到有機銜接,財政投入與績效也未完全掛鉤,導致預算編制和執行不協調現象仍然存在,有些單位在日常收支活動中,預算外資金與預算內資金相脫節、實際執行情況和預算制度規定嚴重不符,難以形成準確的資金分配的基礎數據支持。預算執行力度的嚴肅性有待進一步增強,預算的執行力度不強也助長了腐敗之風,嚴重制約著單位預算管理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加強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收支統管預算管理體系,全面反映財務收支活動
事業單位取得的各項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等,都要納入單位預算。單位取得的屬于非稅收入資金性質的收入要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首先取得的非稅收入資金應上繳財政專戶,從財政專戶核撥回來的非稅收入資金以及部分經核準不繳財政專戶的非稅收入資金,計入事業單位也要納入單位預算。事業單位的支出也要全部納入預算,既包括在預算內開支的項目,也應包括在非稅收入開支的項目。通過建立這樣一個單位預算管理體系,使事業單位的各項收入真正納入單位預算,實行統一核算,統一管理,各項財務收支和資金活動才能得到全面反映。
(二)調整資金支出結構,規劃與項目撥款相結合
對導致資金支出過快增長的機構、人員編制及各種津貼要嚴格控制,切實加強管理。尤其要加強對機構和人員編制的管理,對擅自增設機構、編制、提高機構規格的單位,財務部門不核撥事前經費,對超編人員要限期安置,逾期不安置的停撥其經費。調整支出結構的原則是既考慮財力可能,又要考慮事業單位的發展;既要注重社會效益,也要注重經濟效益;既要保證重點,又要兼顧一般。要堅持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事業單位撥款時,要根據核定的收支,以全額或差額的形式撥付,保證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
(三)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提高資金使用經濟效益
事業單位要合理籌集、分配和使用資金,就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要有一套既符合政策原則,又切合實際的管理辦法,做到預算有依據,收支有標準,管理有定額,交接有手續,監督有章程,從而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也要根據事業發展所需進行定向撥款,實行統籌規劃,集中資金,突出重點,擇優安排項目的管理辦法。要制定科學、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定項資金,切實把定項資金管好、用好,真正達到投入低、效益好、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的目的,盡可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四)建立預算執行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為防范預算單位套取資金的風險,在集中支付時應繼續倡導直接支付,實現收支直達,控制、減少授權支付,對授權支付繼續推行公務卡制度,減少現金支付,從源頭上堵住漏洞,減少虛假發票報賬等問題的存在,保證財政資金運行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降低財政資金支付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預算單位要完善內部約束和激勵機制,要進一步完善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制度,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要密切關注支出執行進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查找原因,以不斷完善預算支出執行管理。根據自身的經濟業務活動特點,制定相應的支出控制措施,規范單位支出行為,為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及配套改革提供良好氛圍;同時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大審計稽查力度,對發現的預算單位隱瞞收入、套取財政資金,形成“小金庫”等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為進一步深化財政改革創造良好的法制氛圍。通過建立預算執行督促檢查機制,切實抓好支出進度,尤其是要加大對重點單位、重點項目的監督力度,增強預算單位的責任感,以規范預算的執行。
(五)實施績效考核指標,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項目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要運用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預算責任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崗、任務落實到人,并與工作業績考核掛鉤。實施科學合理的效益考核指標體系,對事業單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考核。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勵考核機制,激勵單位增強成本意識,節約財政資金,合理安排單位專項資金和項目支出,堅決杜絕個別單位套取財政資金,脫離監控形成“小金庫”,使厲行節約、結余預算指標成為單位的自覺行為。建立健全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對調動事業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積極性,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等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辦法,是國家對事業單位預算收支管理方式的規定。由于事業單位類型眾多、業務特點和收支狀況各異,如何根據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和財務管理的要求,合理規范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對于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合理有效利用資金,調動單位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等都將產生重要的作用。為了改變事業單位單純依靠撥款過日子的舊傳統,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轉變事業單位的經營機制。在保證事業發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事業單位現有的優勢,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彌補事業經費不足。與此同時,我們要建立健全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認真核定收支,確保補貼經費合理,不造成浪費。
作者:潘淑花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