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熏灸肌理對藝術創作的審美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形態構成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這門課程,教師與學生共同關注的焦點在于如何在大量繁復的視覺審美訓練中,真正將訓練成果與專業設計和制作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將兩種能力有機結合,避免為學而學。事實上,對不少學生來說,隨著期末考試的結束,與該門課程相關的知識技能也隨之被封存在知識技能倉庫的某個角落,導致專業學科知識之間相互隔離,無法行之有效地相互作用。為此,筆者在形態構成學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中,對“熏灸肌理”教學章節進行了實踐訓練與專業特點結合的嘗試,在平面、動漫、服裝等視覺設計藝術專業的實踐指導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構成藝術“熏灸肌理”的制作方法
教師通過講授肌理的設計與制作,讓學生掌握一般情況下視覺肌理、觸覺肌理的各種表現形式和制作方法。視覺肌理的處理手法主要有畫、噴、灑、磨、擦、浸、烤、染、淋、燃燒、拓印、貼壓、剪刮等。筆者通過案例講解、作品賞析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切實掌握燃燒法的運用,正確制作出熏灸效果的自然紋理,包括邊緣熏灸和表面熏灸兩種肌理效果。
(一)邊緣熏灸肌理制作方法
1.人工法。在熏灸肌理的設計與制作中,紙質作品的邊緣既能夠按照邊緣線條的設計輪廓進行燃燒,給人帶來邊線輪廓自然流動的視覺感受,又能夠體現出強烈的熏灸肌理效果。在實踐操作中,學生感到最困難的環節往往是燃燒速度的控制和燃燒強度的控制。燃燒的時間越長,火焰越大,熏灸程度越強,燃燒對象的邊緣或表面也就越難以控制。無論是采用自然熄滅還是人工熄滅,燃燒速度的控制都需要操作者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良好的耐心。考慮到燃燒速度的影響,很多操作者經常采用人工法,用口腔吹出二氧化碳,熄滅正在紙質作品邊緣燃燒的火焰,從而得到自然古樸的邊緣熏灸效果。
2.揩拭法。揩拭法是使用刷子、刮板和包裹棉花的細布等工具,處理織物表面上的污漬,使之脫離織物。[2]此方法來源于服裝織物的洗滌方法,同樣可以用于通過平面構成燃燒法制作熏灸肌理的過程中,即觀察紙質作品邊緣的火焰,當燃燒邊緣達到設計輪廓效果時,用美工刀、硬紙片等固體小道具擦刮燃燒邊緣,達到熄滅火焰的目的,得到邊緣熏灸效果。相對于人工法,此法更加有效、安全,對于制作面積大的作品,更有利于操作者身體健康。因為長時間吹氣容易導致大腦缺氧,出現頭暈等不良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張推薦此法。制作過程中,熏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各步驟的連貫性,需注意以下幾點:
(1)實物邊緣的剪切方法。如需要達到更加自然流暢的邊緣效果,最好先勾畫出最后效果的輪廓,再用手工撕裂的方法進行剪切。
(2)實物邊緣接觸火焰的面積。接觸火焰的邊緣面積為燃燒面積,也是最后輪廓效果部分,此面積應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不宜過大,否則會造成熏灸效果過重,與設計預想不符。
(3)實物邊緣接觸火焰的時間。邊緣預設燃燒面積接觸火焰的時間不宜過長,根據設計效果確定時間長短,但最終效果須注意滿足形式美法則,達到平衡與和諧。
(4)熏灸效果的自然控制。要達到自然流暢的熏灸效果,需要不斷實踐積累經驗和感覺,直至能夠得心應手地控制燃燒速度和強度,其自然的流露就在微妙的感覺之間。要讓學生在掌握燃燒法制作邊緣熏灸肌理的同時,培養耐心和細心。
(二)表面熏灸效果制作要點
在實施燃燒法制作表面熏灸效果時,紙質產品與火焰的間隔距離、燃燒時間是制作的重點和難點。要恰如其分地掌握紙面和火焰的間距,必須首先弄清楚火焰各層的溫度差異,這恰恰是較困難的地方。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即學生按操作的步驟做出了熏灸效果,但僅僅是依樣畫葫蘆,表面熏灸效果不佳,水平參差不齊,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掌握表面熏灸肌理制作的技巧,不能良好地控制紙面熏灸的時間和程度。針對這一情況,需注意:要根據紙制實物半成品進行整體熏灸效果設計,預先確定要出現熏灸效果的位置和大小,用鉛筆作好標記;點燃酒精燈或蠟燭,將紙質實物從上至下,慢慢靠近火焰,注意其間距是以火焰的外焰到紙面的距離為準,因為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內焰和焰心溫度較低;注意火焰變化,及時平穩移動實物調整距離,達到間距相對準確時,保持實物位置固定,等待熏灸效果出現;紙面出現熏灸效果后,注意調整間距,以免溫度過高,實物發生燃燒,在保證安全間距的同時,進行水平來回移動,以達到熏灸效果自然均勻。
二、熏灸肌理在藝術創作中的實際應用
視覺肌理的教學任務結束時,教師往往沒有更多地思考學生當下所學的知識技能在其專業學習中是否可以發揮作用的問題。實際上,熏灸肌理不僅可以應用在專業學習中,也能夠應用在今后的實際設計工作中。在此,以平面、動漫和服裝三個設計藝術專業為例加以分析與探討。
(一)表達平面廣告的精神內涵
熏灸肌理作為一種視覺表達語言,不僅為平面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創意空間,還能夠激發創造能力。不論是燃燒邊緣的邊緣熏灸肌理,還是層疊暈染的表面熏灸肌理,都能夠在平面設計中起到良好的美化裝飾作用,傳遞出設計作品的內在信息。利用平面設計軟件Photoshop,可以制作出不同形態、深淺、暈染的熏灸肌理效果,將這些視覺效果與設計理念加以結合,運用聯想、象征、隱喻等藝術語言,升華其精神內涵,把視覺效果本身的自然屬性和設計對象的社會屬性有機結合,會在增強設計作品的視覺審美沖擊力的同時,增添表情達意的功能性。日本著名設計大師原研哉的獼猴桃軟飲包裝設計即是如此。[3]為了表現產品的新鮮程度,原研哉將獼猴桃肉的本質肌理特征,表現在軟飲外包裝上,消費者能夠直接通過產品的包裝視覺信息,獲得產品的信息及屬性。將熏灸肌理應用在平面設計中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在香煙平面廣告中,被煙漬侵染的牙齒、暈染發黃的牙菌斑、被香煙熏灸鏤空的內臟器官等,都形成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運用如此直觀的肌理畫面,告誡消費者香煙商品的危害信息,其藝術震撼力已遠遠超越了傳統平面設計的效果。
(二)強化影視動畫的美術意境
動漫藝術涵蓋范疇包括故事題材、主題內涵、敘事結構、人物性格塑造、影片風格、造型風格、視聽風格等方面,而肌理的表現可直接應用在角色設計、影片風格、造型風格、美術風格的處理上面。這種動畫設計人員開辟元素創新的美術風格設計,在繼承熏灸肌理效果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讓以往不易在動畫中表現的視覺畫面,能夠以更好的視覺效果展現于世人面前。平面構成的熏灸肌理表現是基于繪畫者或設計者的藝術風格而創作的。在當前的動漫藝術創作中,特效制作人員能夠采用材質處理制作出熏灸肌理,應用在動畫創作的場景設計、人物特技和畫面特效中,在作品中創作出獨特的繪畫技法和美術風格。例如陳嘉上導演的電影作品《畫壁》預告片中,結合了中國傳統水墨形態,呈現出不同形態、深淺、暈染的熏灸肌理視覺感受,表現出古典背景下物質的獨有質感,營造出復古、淡雅、質樸、雋永的意境,與中國水墨有異曲同工之效,呈獻給觀眾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國民間傳統古樸內斂的美術意境風格。
(三)拓展服裝設計的包裝造型
服裝設計與肌理密不可分,熏灸肌理可運用在服裝效果圖的表現方面。一是單純強化效果圖整體的視覺沖擊力,二是有針對性地表現服裝效果圖的款式和面料,采用邊緣熏灸和表面熏灸強化效果圖技法的局部表現力,為設計錦上添花。熏灸肌理也大量應用在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中,根據不同服裝材質的功能屬性,采用燃燒法進行熏灸肌理的制作渲染,對材質本身進行二次設計,此方法也可結合剪、撕、刮、擦、染、編、絎縫等服裝工藝手段,使服裝面料煥發新的面貌,為服裝設計提供更寬廣的創意空間。相比其他藝術設計專業,服裝設計在借助于計算機繪圖軟件的同時,至今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手繪表現技法,這跟服裝設計效果圖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服裝設計作品的包裝造型方面,熏灸肌理處理也是一種強有力的視覺藝術手段。不管是對效果圖本身進行熏灸表現,還是對服裝設計系列作品進行整體包裝,邊緣熏灸和表面熏灸都能夠起到品味獨特的裝飾作用。
三、以熏灸肌理促進藝術教學的實踐效果
通過上述熏灸肌理的藝術探索及實踐,初步形成了形態構成基礎結合專業特點的創造型藝術實踐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學生美術和設計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以創意人才培養為重心的造型基礎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意能力,拓展創造力,豐富想象力,使設計表現和藝術語言更加多元化。以熏灸肌理為例,通過構建形態構成與專業特點互嵌的藝術課程實踐模式,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較好的創新拓展意識,特別是在專業實踐中,將熏灸肌理的審美特點,結合形式美法則,恰如其分地運用在藝術創作中,為作品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以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動漫設計專業為例,學生將熏灸肌理以元素的形態或效果包裝形式融入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和影視動畫制作,通過不同形態、深淺、暈染的熏灸肌理效果,極大豐富了作品的視覺層次和美術風格。2013年以來,該校在四川省教育廳主辦的大學生動漫旅游產品創意設計大賽中,連續兩屆取得高職組一等獎和二等獎的佳績。取得這些成績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他們對專業學習的認同感和成就感,為今后的專業學習增添了動力。運用燃燒法制作熏灸效果,能夠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他們之間的互相啟發。特別是在實際操作時的一些細節問題,如果不親手制作是不會發現的,也無法靠書本解決。在學生參加的各類設計大賽中,許多參賽作品不論是設計本身,還是包裝造型,都運用了熏灸的肌理效果,極大地增強了視覺沖擊效果和作品競爭力,提高了作品整體的質量。通過制作熏灸效果,完成了二維平面向三維空間的轉換,學生能夠將熏灸肌理融入到相關設計專業本身,從制作角度和發散思維角度,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性、創新性。熏灸肌理作為平面構成眾多肌理的一種表現效果,只要善于發現和思考,結合專業內涵加以利用,就會變成設計藝術造型和表達的利器,成為重要的創作語言。
作者:姜旭 單位: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