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利用微信平臺促進家園有效溝通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幼兒園、教師具有指導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那么尋找一條有效的家園溝通的途徑就成為教師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微信已悄然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它以方便快捷的溝通優勢深入人心,成為了人們相互溝通、聯系的主要方式,不僅年輕人會用,老年人利用語音功能也得心應手。微信為家庭和幼兒園的有效溝通架起了一座橋梁。小班孩子由于年齡小,能力還處在發展初階段。進入幼兒園后,以養成教育和培養自理能力為主,只有家園及時溝通,形成合力,才能共同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再者,此時家長與教師也是處于剛接觸、慢慢熟悉的階段,需要多溝通、互相了解,在教育方法和觀點上達成一致,以便盡快形成合力。基于以上兩點,我班利用微信充分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激發了家長參與互動的熱情,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及時發送當天考勤,確保每位家長放心
我班有一部分孩子是由爺爺奶奶負責接送的,由于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接送孩子,有時都不知道孩子來沒來幼兒園。一般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幼兒園規定幼兒不來園要及時跟蹤記錄,我們與家長聯系,詢問孩子不來園的原因,他們驚訝不已,也不知道孩子沒來幼兒園的原因,然后又去問爺爺奶奶;其二,在離園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間了,過來接孩子,才發現孩子沒有來園,雖然屬于家里沒有溝通好的情況,但是也會讓家長有些擔心。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每天把考勤記錄拍照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家長一目了然,非常放心。個別沒有來園的幼兒家長可以直接告訴老師孩子請假的原因,方便家長的同時,也方便了我們的工作。到月底的時候,家長通過考勤記錄看到孩子本月的出勤情況,確保孩子出勤天數與繳費吻合。
二、縮短分離焦慮,使幼兒情緒較快穩定
孩子剛入園,會伴有嚴重的哭鬧現象,把孩子送進教室后,家長不放心,還會有很多囑咐需要跟老師溝通,可是早晨時間短,人又多,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所以我們請家長在微信群中告知。等我們休息的時候,一一回復,與家長充分溝通,并上傳一些關于能夠縮短小班幼兒入園分離焦慮、克服不安情緒的小策略和文章,供家長閱讀和學習。此外,考慮到有些家長迫切想知道孩子在園的情況,我們就會在活動的時候拍下照片和小視頻,發送到微信群中。看到孩子的活動狀態后,家長的情緒穩定了,孩子的情緒也就很快穩定了,分離焦慮的時間也會隨之縮短。
三、傳送溫馨提示,保證幼兒得到更好的照顧
第一,入園前三天,我們會在微信群為家長發送一些小文章,如:孩子入園需要做哪些準備,如何幫助幼兒順利入園,等等,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工作;第二,在傳染性疾病發生時,我們利用微信,提醒家長做好家庭消毒、通風,要求家長不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了解傳染性疾病的危害,并發送一些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方法;第三,天氣轉涼需要為孩子更換被子時,我們利用微信及時發送提示,提醒每位家長為孩子更換合適的被子,對于工作忙、沒有及時更換被子的家長,我們會與他們在微信上個別聯系,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及時更換適合的被子;第四,及時發送教室的溫度情況,讓家長根據溫度酌情為孩子增減衣物,避免孩子因穿得過多或過少而生病。
四、定期發送育兒知識,為家長能夠更好地實施
家庭教育提供資源由于有些家長每天送完孩子轉身就要趕去上班,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看我們的家園專欄的內容;還有的是爺爺奶奶接送,他們有一部分不認字,有一部分眼睛花,加之也不關心育兒知識,認為孩子吃好喝好就足矣。所以,我將班級教室門口的家園專欄上每月粘貼的育兒知識拍照發送至微信群中,方便家長閱讀,讓家長了解一些幼教前沿的育兒理論,并推薦幾本有價值、值得閱讀的書籍,為家長在育兒的道路上提供捷徑,使他們少走彎路。有的家長會向我傾訴一些育兒時的困惑,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解答,同時我也會將發現的有關家長困惑的育兒知識或者有教育價值的文章轉發到微信群中,與家長共同學習,在幫助家長的同時,我也得到了成長。安全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首要任務,我也不忘把一些有關安全的小知識借助微信推送給家長,敲響安全警鐘,使家長在家中也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如:尖銳的物品放高處;熱水一定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叮囑孩子不和陌生人走;教育孩子講究衛生,不吃玩具等。
五、鞏固所學認知經驗
有的家長會問:“老師,平時咱們都學些什么知識?教什么兒歌?我家孩子回家總是一問三不知。”由于孩子年齡小,記憶力和表達能力還處在發展初級階段,還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完全記住并很好地表達出來。我們將幼兒園中學習的小兒歌、歌曲、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內容以及預設的一周活動安排,通過微信發送給每位家長,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所學,幫助幼兒鞏固認知經驗,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們的在園情況,加深家長對老師工作的信任與支持。小班主要以培養幼兒生活常規為主,如:洗手、喝水、吃飯、漱口、穿脫衣、穿脫鞋襪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幫助幼兒記住這些常規要求需要我們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體驗學習,還要用帶有情景化的語言來不斷練習,如:指導幼兒穿衣,通過《穿衣歌》幫助幼兒學會穿衣,掌握要領:“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這種形式利于小班幼兒理解和掌握,而且朗朗上口,家長也可以幫助幼兒在家學習。為了方便家長在家引導,我們將這種方法和一些小兒歌錄制成小視頻,配合講解發送給家長,家園合作,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習慣。
六、充分利用家長教育資源
我班開展的主題教學活動,如:“秋天里的大樹”“冬天來了我不怕冷”“歡歡喜喜過新年”“我的小手真能干”等,這些主題活動需要家長引導幼兒搜集相關資料、觀察積累前期經驗等,如:開展“秋天里的大樹”主題活動時,需要幼兒認識一些樹,并搜集認識的樹的照片,這時就需要家長配合完成,我們通過微信向家長及時發送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和要求,并請求家長協助完成,以此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我班還開展了“家長進課堂”活動,目的是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的在園情況和學習內容。活動前期,我們會通過微信發送通知以及這次活動的課程目標和需要家長配合的相關事宜,家長們了解了課程目標,能夠更好地在進課堂時提出寶貴意見,加強了家園共育的效果。我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有特長、有時間、有興趣的家長參與到我們的家長助教活動中來。剛開始,家長們有些猶豫,我們便請一些教師媽媽走進課堂助教,通過微信將家長助教的片段發送給每位家長,他們看到覺得很好,也想親自體驗嘗試。由于絕大部分家長并不是專業人員,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安排助教的內容,并通過微信與教師溝通,請教師協助備課,提出指導意見,相互學習,促進幼兒發展。總之,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即時溝通工具走進了幼兒園,成為了家園共育的新興手段和方式,發揮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和作用,這是時展的需要,促進了家園共育形式的多樣化,使家園共育的方式更加優化和便捷,為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搭建了一個更快捷的平臺。實踐中,利用微信的技術優勢,家長能夠對幼兒園的班務及時了解;真實了解了幼兒的在園情況;激發了家長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增進雙方互動交流,讓家庭真正成為幼兒園攜手并肩的重要合作伙伴。
作者:王煥 單位:天津市東麗區華明第二幼兒園